摘要:“你根本不懂我!”14 岁女儿摔门而出,手机上 “对方已拉黑” 的提示,让刘女士瘫在地上直掉眼泪。曾经那个会依偎在身旁分享校园趣事的贴心小棉袄,如今却成了厌学、早恋、沉迷直播,甚至用压岁钱打赏男主播的 “叛逆少女”。面对这样的困境,刘女士几近绝望。然而,一次偶
“你根本不懂我!”14 岁女儿摔门而出,手机上 “对方已拉黑” 的提示,让刘女士瘫在地上直掉眼泪。曾经那个会依偎在身旁分享校园趣事的贴心小棉袄,如今却成了厌学、早恋、沉迷直播,甚至用压岁钱打赏男主播的 “叛逆少女”。面对这样的困境,刘女士几近绝望。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通过朋友接触到李玫瑾与王金海老师合力打造的《激发孩子学习动力营》,这场特别的 “学习之旅”,竟让母女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女儿的成长历程中,刘女士一直秉持着 “赚钱给她最好的就是爱” 的观念,却在不经意间忽略了最关键的 “陪伴”。女儿小升初的重要阶段,她因忙于升职而疏于与孩子交流;女儿第一次来例假,是同学教会她使用卫生巾;女儿遭遇男生表白,内心的忐忑不敢向妈妈倾诉,转而在直播间寻求安慰。直到在课程中听到李玫瑾老师指出 “6 - 18 岁是能力培养与自我修养的关键期”,刘女士才惊觉,在女儿最需要心理支持和情感连接的时刻,自己都没能给予,反而用一句句 “你要听话” 敷衍了事,最终让自己成了女儿 “最熟悉的陌生人”。
王金海老师说的 “教育是给孩子打气,不是泼冷水”,也让刘女士醍醐灌顶。以前女儿一打开直播,她张嘴就是 “你个赔钱货”;成绩一掉,她就喊 “你这辈子完了”。本来好好的家,被她骂得像个火药桶。在课程的引导下,刘女士开始尝试向女儿传递信心。当女儿数学只考了 50 分时,她没有责骂,而是温和地说:“妈妈知道你基础弱,我们慢慢努力,每次考试能超过前一名就是进步。” 女儿瞪大眼睛来了句 “妈妈,你居然没骂我”,刘女士这才明白,孩子想要的家,只是一个能兜底的避风港。
想要和女儿重新说上话,刘女士开始照着课程教的方法 “破冰”。她先给女儿发短信:“妈妈知道你在微信上拉黑我,自己心里也不好受,如果你愿意,我们可以聊聊你喜欢的主播。”尽管没有得到女儿的回应,但刘女士没有气馁,她继续默默关注着女儿的生活细节——在女儿放学前,将切好的果盘和酸奶放在女儿的卧室里;女儿痛经的日子,悄悄将暖宝宝塞进女儿书包;逛街时看到女儿追的偶像的同款帽子,当做惊喜礼物给女儿带回来……这份无声的关怀,终于在几个月后融化了女儿心中的坚冰。女儿主动打开了话匣子,谈及喜欢的主播时不禁落泪,刘女士顺势将女儿搂入怀中,这是三年来母女俩最亲密的一次接触。
情感的桥梁搭建完成后,刘女士开始在学习动力激发的领域发力。她发现女儿喜欢给主播做海报,便趁机鼓励道:“想当设计师,得学好美术呀!妈妈支持你学画画。” 女儿在思考后,坚定地表示 “我想考职高设计专业”,并开始认真制定学习计划。这一刻,刘女士深刻领悟到,比起一味地逼迫孩子上普高,为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出路才是激发学习动力的关键。
有了学习动力,手机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没等刘女士提出要求,女儿竟主动卸载了直播软件,还志气满满地说: “我要学真本事,以后自己当主播”。事实证明,引导孩子的兴趣远比强制禁止更有效。
在刘女士生日那天,女儿给刘女士写了一封信:“妈妈,以前是我不懂事…… 现在我想好好学设计,你能陪我吗?” 捧着信的刘女士泣不成声。谁能想到,曾经摔门而去、拉黑母亲的叛逆少女,如今会用书信传递最柔软的期盼?那些横亘在母女间的冰冷隔阂,终被无数个默默陪伴的日夜悄然化解。或许,刘女士和女儿未来还会面对很多成长的烦恼,但这堂《激发孩子学习动力营》的课程,已然成为照亮她们前行道路的不灭灯塔,也为无数深陷亲子沟通困境的家庭,点亮了一盏温暖的希望之灯。
来源:扶鹰教育王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