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月4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播出专题报道《老年学堂进社区 银龄生活有点“潮”》,聚焦芝罘区民政局创新实践,以幸福街道福泰社区“银龄书苑”老年阅读空间为载体,深度探索银发经济发展新路径,精准对接居民需求,将群众的“需求清单”切实转化为触手可及的“幸福账单”,为老
6月4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播出专题报道《老年学堂进社区 银龄生活有点“潮”》,聚焦芝罘区民政局创新实践,以幸福街道福泰社区“银龄书苑”老年阅读空间为载体,深度探索银发经济发展新路径,精准对接居民需求,将群众的“需求清单”切实转化为触手可及的“幸福账单”,为老年群体高品质生活注入新活力。
在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的背景下,如何提升中老年群体的生活品质、激发银发经济活力,成为各地探索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烟台市芝罘区幸福街道福泰社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依托“银龄书苑”平台,创新开展一系列文化赋能与技能提升行动,累计服务中老年人超5000人次,带动文化消费年均增长20%,成功将居民的“需求清单”转化为“幸福账单”,走出了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银发经济发展新路径。
精准对接需求
打造阶梯式服务体系
福泰社区始终坚持“问需于民、服务于民”的理念,通过深入调研梳理出120余条居民需求建议,精准聚焦中老年群体的“文化康养需求”及待业人群的“技能提升诉求”。在社区两委班子与居民代表的共同研讨下,推出“公益基础课程+低偿进阶培训”的阶梯式服务模式。
社区提供免费场地与基础教学资源,吸引社会组织和辖区企业作为“社区合伙人”参与,以成本价开展深度技能培训。目前已开设书法、绘画、朗诵、AI智能设备使用等12门课程,其中公益课程参与率达95%,低偿技能培训复购率达68%。这种“以场地换服务”的“共享社区空间”运营模式,不仅保障了服务的普惠性,也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社会资本支持,激活了社区银发经济的内生动力。
整合多方资源
打造银发文化生活新地标
为满足中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福泰社区党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整合党群服务中心、老年大学等周边资源,对社区活动空间进行适老化改造升级,打造集阅读、教学、交流于一体的“银龄书苑”文化综合体。
目前,“银龄书苑”配备适老化设施13处,藏书量达1500册,辐射周边5个社区共计1.2万名居民。社区还构建了500米阅读圈,开展银龄诵读、非遗手作、AI课堂等定制化文化活动67场次,居民满意度高达98%。通过创新“点单式”服务机制,书苑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银发文化消费升级,成为社区的精神文化新地标。
产教融合助力就业增收
拓展银发经济边界
在银发经济发展过程中,促进就业、实现增收是关键环节。福泰社区依托“银龄书苑”搭建交流平台,在幸福街道工会指导下,联合烟台兴业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以非遗代表性项目“胶东花饽饽”为试点,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
项目围绕揉面、塑形、蒸制等技艺开展系统教学,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学员106人,其中45%为50岁以上居民。为打通从“学”到“用”的闭环,社区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协助成立花饽饽制作团队,并帮助其对接本地商超、餐饮企业和婚庆公司等市场资源,实现“培训-实践-创收”一体化发展。
数据显示,该团队已承接商超订单40笔,年销售额突破7万元,帮助19名老年人实现月均增收300元,真正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文化惠民与产业孵化并举
构建银发经济新格局
从文化阵地到就业平台,从技能培训到产业孵化,福泰社区通过“银龄书苑”赋能行动,不断提升文化服务覆盖率至89%,有效推动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形成文化惠民与就业增收双轮驱动的良好格局。
未来,芝罘区将继续深化“银龄书苑”的惠民功能,进一步挖掘银发经济潜力,完善多元化服务体系,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样本,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来源:芝罘湾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