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何是“班味”?“班味”一词,由“班”和“味”两个词复合而成。“班”,指一天之内规定的工作或执勤时间;“味”,指物质所具有的某种口味、气味,又引申指意味、趣味。
宋一叶
谁会想到,“班味”一词竟然堂而皇之登上了2024年十大流行语的榜单,成为人们尤其是上班族或职场人热衷使用且广泛传播的新语。
何是“班味”?“班味”一词,由“班”和“味”两个词复合而成。“班”,指一天之内规定的工作或执勤时间;“味”,指物质所具有的某种口味、气味,又引申指意味、趣味。
有人这样自嘲:班味是什么?是冰美式的苦味、领导画的饼味、同事甩的锅味,听说有人休假去旅游的酸味儿,是早高铁、地铁上穿透口罩的汗味、下班回家后从头到脚的疲惫味。
有人如此描述:“班味”密集出现在各种场合、各个角落、各种情状,只要有上班族或职场人的地方,就有上班族的疲惫气息。而地铁、高铁,却是“班味”最多且最浓的地方。
还有人这般形容:什么“第一杯奶茶”、什么“酱香拿铁”,还有保温杯里“泡枸杞”,这一切,都被淹没在挥之不去的“班味”里。
应当怎样正视和看待“班味”?
“班味”是一种生活状态。上班族或职场人由于长时间工作压力与心身劳累,使他们显得缺乏活力,表现为素面朝天,精神涣散,衣着宽松,眼神、言语和举止中充满无法消散疲惫感。于是,“班味”似乎成了上班族或职场人自我调侃的代名词、自我减压的新标签。
“班味”是一种文化现象。很多年轻人通过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如抖音、微博等平台展示和分享自我的生活状态,从而形成追求文化认同的“班味”文化。它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年轻人心灵深处的共情共鸣,既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对现代社会个体与群体关系的一种文化反思。
“班味”是一种社会现象。从社会现实看,“班味”成为独特的交流语言,上班族或职场生活状态的真实反映。他们在高强度工作之余,“班味”一词通过网络和社交媒体的推动,将自己的真实生存状态反馈给社会,进而折射出年轻人新的情感诉求、价值归属和社群认同。可见,“班味”已然成为快速变迁的社会环境中年轻人寻找的一种集体归属感。
然而,对待“班味”,人们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有人以为,“班味”是满滿正能量的褒义词;也有人却认为,是消极面多多的贬义语。其实,“班味”只是一个中性词,是因高强度工作导致身心疲惫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并无对错是非之分,也不存在好坏优劣之别。
因此,有“班味”的职场人,不必多虑,不必惧怕,更不必刻意去除;对待“班味”,人们无需过度解读,更不必无端非议。殊不知,“班味”里,有锅碗瓢盆,有柴米油盐;“班味”里,有悲欢离合,有苦辣酸甜;班味里,有人间烟火,有国泰民安……
对此,笔者热切呼吁并真诚期待,社会和人们都以一颗平常心正视“班味”,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多一些关怀与关爱,努力营造更温情、更温馨、更温暖的职场环境和社会氛围。但愿上班族和职场人,多一些暖暖的阳光,多一些满满的自信,进而由里到外充满精力充沛、衣着得体、活力无限的“班味”,始终呈现出自在自如、张弛有度、有情趣、有品质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倘若人人都能温柔以待“班味”,那么,世界就会充满爱,美好生活无处不在!
(待续,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简介】本名宋元鸰,笔名宋一叶,已出版《林中一叶》《摆渡心灵》《岁月当歌》《昨夜星辰》《致敬夕阳》五部散文专著,多篇作品获国家级大奖,现任江西省瑞金市老年大学校长,2020年1月获“江西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来源:宋一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