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地下水面临枯竭!中国如何?北方占我国储存量95%,南方仅5%

B站影视 2025-01-23 13:40 2

摘要:在全球范围内,水资源问题日益严峻,其中地下水的加速枯竭尤为引人关注。随着人类活动的持续扩张,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攀升,这使得全球地下水的消耗速度持续加快。

在全球范围内,水资源问题日益严峻,其中地下水的加速枯竭尤为引人关注。随着人类活动的持续扩张,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攀升,这使得全球地下水的消耗速度持续加快。

众多地区的地下水位正以惊人的态势下降,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诸多难题

地下水,作为一种重要的水资源,广义上指存在于地表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则特指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国际上对地下水的定义主要包括:与地表水有明显差异的、埋藏在地下的所有水,特别是含水层中饱水带的那部分水;能够向下流动或渗透,使土壤和岩石饱和,并对泉和井进行补给的水;储存于地下岩石空洞及组成地壳物质空隙中的水。

地下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水量相对稳定,水质较为优良,是农业灌溉、工业生产以及城市供水的关键来源,犹如大地的“生命源泉”,默默滋养着世间万物。

然而,人类对地下水的不合理开采,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负面效应。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土地沼泽化,使原本湿润的土地变得过度潮湿,对植物生长和生态平衡产生不利影响;盐渍化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土壤中盐分的增加,会导致土地逐渐丧失肥力;此外,还可能诱发滑坡和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这些问题如同连锁反应,一旦触发,便会引发一系列难以挽回的后果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全球地下水枯竭的实际情况,相关研究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研究人员汇总了来自40多个国家的17万多口水井的数据,涉及全球近1700个地下含水层系统

数据表明,从2000年到2022年,71%的地下含水层系统水位出现下降,其中617个含水层每年地下水位下降超过0.1米,占比达到36%。这一结果令人触目惊心,清晰地显示出全球地下水资源正处于急剧下滑的阶段。


以西班牙为例,该国的地下水位下降情况尤为严重,每年中位数下降高达2.95米。这些数据深刻揭示了全球地下水资源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为人类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必须采取切实行动来保护这一宝贵的资源。在中国,2022年完成了一项意义重大的地下水储存量全面评估。此项评估依托近70年的水文地质调查成果

评估结果显示,中国北方的地下淡水总储存量约为35.5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95%,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北平原、河西走廊和华北平原等区域。这些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为北方的水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战略储备。


而南方的地下淡水总储存量约为1.9万亿立方米,仅占全国的5%,主要分布在江汉洞庭平原、长江三角洲和成都平原等地方此外,全国还有约14.7万亿立方米的地下咸水储存量,主要集中在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等地区。从中国地下水资源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北方的地下淡水储存量较为丰富,但水资源的分布却并不均衡。在部分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面临着诸多挑战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这使得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变得尤为关键。

为了缓解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南水北调工程应运而生。这是我国一项重大的战略性工程,分为东、中、西三条线路

东线工程的起点位于江苏扬州的江都水利枢纽,中线工程的起点则在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受水区域涵盖了河南、河北、北京和天津。目前,西线工程仍处于讨论和论证阶段。


东线工程借助京杭大运河等现有的河道,通过泵站逐级提水,将长江水输送至华北地区。中线工程则是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实现自流北上,为沿线地区供应水资源。南水北调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匮乏。

比如,黄淮海流域的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京津市所在的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七分之一。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不仅有效解决了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减少了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还推动了受水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通过这一工程,水资源得到了更为合理的配置,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来源:南北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