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新媒体的运营策略及实践初探——以“蝌蚪五线谱”为例

B站影视 2024-11-27 14:29 2

摘要:近年来,随着网络环境的日新月异,以及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变革与发展,互联网媒体正逐渐成为科普传播的主要途径和重要表现形式。一方面来说,科普新媒体打破了传统科普传播的局限性,降低了科普的接触门槛,另一方面也以生动、多元、直观、易传播的特性极大地提高了科普的接受程度,

作者:杨柳、刘鲲、李培元、张超

近年来,随着网络环境的日新月异,以及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变革与发展,互联网媒体正逐渐成为科普传播的主要途径和重要表现形式。一方面来说,科普新媒体打破了传统科普传播的局限性,降低了科普的接触门槛,另一方面也以生动、多元、直观、易传播的特性极大地提高了科普的接受程度,吸引了更多的人群。本文将以“蝌蚪五线谱”这一科普平台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索在当前社会环境下,科普新媒体的有效传播策略和具体实践方式,以期为同业者提供参考。

一、新媒体运营环境——站在行业风口,占据明显优势

1.1传播力及渗透力空前高涨

2024年,新媒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及影响依然举足轻重,小红书、抖音、哔哩哔哩、微博、微信等各大平台,以及直播、短视频、私域流量、AI智能推荐等各种形式仍旧活跃在各大群体中,有着受众基数大、活跃度高、传播面广等优势与特点。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新媒体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显示,当前主流新媒体平台去重活跃用户规模高达10.99亿人,网络渗透率也达到了78%。

1.2受众模式特征鲜明且交互性强

多元化、个性化、差异化主要是新媒体运营在受众模式上的主要表现特征,并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受众范围也从原本的年轻群体覆盖到了各个年龄层,不仅有儿童、青少年等未成年群体,甚至60岁及以上的老年群体规模也达到了1.19亿。同时,新媒体平台与受众之间还有着极强的交互性,通过点赞、评论、分享、转发等方式表达想法与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受众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二、科普新媒体的意义与目标-——方式转变与知识、态度两手抓

2.1从“围观式”到“沉浸式”

《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普宣传工作的通知》中曾经提到,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和文化艺术的重要作用,营造科普宣传的浓厚氛围”。由此可见,媒体一直都是科普宣传的主要渠道和重要平台。而曾经以图书、报刊、广播等为主的传统媒体形式主要表现为单向交流,难免会给受众带来一种“看客”心态。但“蝌蚪五线谱”作为新媒体科普平台,坚持致力于变客为主,积极探索各种贴合受众需求的表现方式及平台。比如采用图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并全面布局微信、抖音、哔哩哔哩、小红书、今日头条、网易号、搜狐号、科普云、西瓜视频、知乎等18个新媒体账号,把科学文化融入到各种新兴媒介形式中,旨在拉近与受众之间的传播距离,让科普由围观式逐渐转变为沉浸式,更好地发挥其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2.2共同推动知识的传播与态度的养成

2024年,“蝌蚪五线谱”在全国科普日暨第十四届北京科学嘉年华期间推出的系列科普文章收获了超百万次的阅读量。作为北京科协旗下的科普品牌,通过新媒体渠道整合碎片化资源、实现高效的科普知识传播,是”蝌蚪五线谱”的重要运营意义和目标。在新媒体时代,获取科普知识比以往更加容易,但科学态度的养成、甚至科学精神及科学方法的培育也应当同步跟上。“蝌蚪五线谱”在知识传播的同时,也在积极增设互动,如开发评论区、问答板块等功能,目前,“蝌蚪五线谱”的社区互动量日均已超过10万次。并且同步开展“蝌你趣探馆”线下活动,与基层科普组织进行联动与活动,这种不断创造双向交流契机的方式,无疑激发了受众对科学的求知欲与探索欲,提高了受众自觉、自律的科学素养,也锻炼了大家的思维方式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运营策略及实践初探——精细化运营五步走

3.1清晰受众画像,做好需求匹配

在新媒体行业,掌握受众的基本信息、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等,构建受众综合形象与特征的画像,能够更好地帮助了解服务对象,从而制定个性化的传播策略来吸引目标人群。而科普新媒体的受众较为广泛,涵盖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及社会背景的人群,但主体还是青少年,以及一些科技爱好者。这类人群在平台选择上更倾向于微信、抖音、快手、哔哩哔哩,同时热衷于享受情绪价值,对于网络用语及网络热点的探询和追踪度也更高。于是,“蝌蚪五线谱”精准抓取了这些特征,坚持受众思维,并进行了针对性经营。首先,在平台投放方面,仅2024年一年,“蝌蚪五线谱”就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了科普文章1035篇,其中《我国特有的“蓝色妖鸡”,神秘而迷人!》、《什么!?你吃的螃蟹其实是“假螃蟹”?》等文章在微信平台的总阅读量达10万+。其次,在内容形式方面,推出了针对青少年的动物科普系列文章、以及开设符合年轻人喜好的 “神奇动物”微漫画科普栏目,许多作品阅读量单篇就可达到6万多次,且热度居高不下,引起了大批人群的转发和探讨。

3.2注重内容的原创性、实时性及多样性

内容是科普新媒体运营的基础及核心要点,通过创作、编辑及组织等方式,提供独特、有价值、有深度、有吸引力的内容,往往决定了科普宣传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以及从普通受众到忠实受众的转化率,也支撑了平台的运转。

因此,内容创作一直是“蝌蚪五线谱”的运营重心之一。首先,重视原创。比起多平台重复出现的内容,”蝌蚪五线谱”创作的一系列原创科普文章更具有新鲜、独特、优质的特征,不仅取材新颖、立意深刻,还兼有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更能吸引受众长时间停留并反复浏览,极大地提升了受众的黏度。其次,跟得上潮流才不会被时代抛弃,所以”蝌蚪五线谱”在内容的选择上始终保持着与热点时事、业内动态、受众反馈、流行元素等方面的紧密关系,致力于精炼、筛选出有价值的方向及选题,同时结合科普的专业知识和思维逻辑,进行高质量呈现及转化。比如,在2024年夏季的巴黎奥运会期间,”蝌蚪五线谱”顺势应时创作了《赛场上那么多球类运动,凭什么它最快?》、《跳水观赛必备!水花消失术是怎么做到的?207C又是什么?》等相关文章,获得了多地科普号及包括科普中国在内的多家权威科普平台的转载推荐。再次,内容的形式表达也很关键。”蝌蚪五线谱”拥有众多传播媒介,也因此会根据创作内容对视频、音频、文字等不同表达形式进行设计,短视频注重简洁、有趣;音频注重轻松愉悦的氛围感和共鸣性;公众号发文则在排版和配色方面相得益彰, 提升了受众的阅读体验,也让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3加强矩阵建设,优化整体布局

矩阵建设是新媒体运营的一种重要策略。近年来,”蝌蚪五线谱”也在积极构建新媒体矩阵,加强矩阵建设,力求让科普传播更具穿透力个针对性,达到全方位、多角度渗透的效果。一方面,在横向矩阵上,”蝌蚪五线谱”对微信、微博、百家号、科普晕、企鹅号、今日头条、西瓜视频、哔哩哔哩、小红书、抖音、新浪看点、小红书等主流app进行了广度布局,并将不同平台的流量进行整合,互相引流,扩大曝光度,以实现流量的整体变现;另一方面,在纵向矩阵上,”蝌蚪五线谱”选择了微博、微信这种目标受众重叠度较高、流量也相对较大的平台。从2023年1月1日至今,”蝌蚪五线谱”在微博发文总数达到3165篇,阅读量高达12257209次;微信发文总数达到1482篇,阅读量高达1025988次。这种深度布局让品牌本身更容易与目标受众进行深度链接,也让口碑价值更加稳定。

3.4数据监测与技术支持,提升影响力及效果

在信息化时代,我们已经不可能像过去一样仅凭直觉或经验来进行运营,因此,数据的检测与分析技术逐渐成为一种必要手段,既能帮助我们深刻地认识和了解运营现状,也能指导我们完善进一步的规划,改变方式、调整策略、优化效果。为此,”蝌蚪五线谱”专门制定了阶段性数据监测计划,及时收集和分析包括阅读量、评论量、转发量及新用户注册数、转化率等各类运营数据,并进行效果评估。同时,技术方面也不断进行更新与完善。比如,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实现个性化内容推荐,成功将用户平均停留时间提高了30%。这种以技术应用为支撑、适应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的方式,对实现科普宣传可持续发展的长期价值起到了很大作用。

3.5提升主创团队素养,打造专业队伍

作为一家得到广泛认可且有着极高公信力的科普新媒体行业翘楚,”蝌蚪五线谱”显然也拥有一支极具素养的主创团队。不仅不断吸收和培养科普人才,也积极与中国科普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湖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制冷协会、北京气象学会等各大科研机构和高校进行合作联动。同时,对于新媒体人才的挖掘也同步进行,二者相辅相成,打破了以往科普行业“懂行的不会写,会写的不懂行”的状况,保证了稿件的专业性、权威性,以及深入浅出的理解力。除此之外,”蝌蚪五线谱”也有着非常清晰的团队架构意识及高效的团队协作机制。各部门之间既明确各自的分工和职责,也会通过定期的会议、工作汇报及项目复盘等方式,加强团队内部的沟通和协作,鼓励大家集思广益,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营养良好的团队氛围,共同推动科普新媒体运营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结

虽然,经过不断的历练和完善,科普新媒体行业的发展已日趋成熟。但不可忽视的是,我们仍旧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用户信息过载、受众注意力分散、新出台的法规政策限制,以及平台规则变化等等。毕竟在这个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行业各方各面都有可能出现的更新换代往往是超出我们预料的。因此,作为科普新媒体行业的工作者,我们依然任重道远,要坚持不断创新和调整策略、不断落地实践,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将科普宣传工作继续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智研咨询《中国新媒体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2024.

【2】邵泉智《深度融合发展视野下媒体的转型与创新》[J].记者摇篮.2024.

【3】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4年8月.

【4】《如何加强主流媒体的内容创新,完善主流媒体内容生态?》.2024年4月.

来源:财经会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