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Inari Agriculture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种子基因编辑公司,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该公司采用″多重基因编辑″技术,能在多个生物学路径上同时进行基因编辑,例如提高产量等复杂性状的生物学过程。
日前,美国的种子基因编辑初创公司Inari Agriculture宣布完成1.44亿美元G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达到7.2亿美元。
这一轮融资也从侧面反映出,基因编辑作物产业化正在持续加速。在我国,随着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基因编辑作物产业化的前景也日益广阔。
01
人工智能+基因编辑,该公司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研发对象涵盖大豆、玉米和小麦等作物
Inari Agriculture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种子基因编辑公司,总部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该公司采用″多重基因编辑″技术,能在多个生物学路径上同时进行基因编辑,例如提高产量等复杂性状的生物学过程。
该公司基于SEEDesign™平台,利用人工智能驱动的预测设计,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新的基因通路,并预测如何在植物的DNA中进行编辑,结合多重基因编辑工具箱,旨在提升作物产量的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帮助农民解决气候变化时代的关键挑战。
Inari Agriculture目前的研发对象包括大豆、玉米和小麦等在全球主粮作物。该公司表示,其平台有潜力在任何地理区域就任何作物展开研发。目前正与种子公司合作,在示范田中进一步展示其产品。
本轮融资的新增投资者包括阿布扎比投资局(ADIA)的全资子公司以及一家大型金融投资者。现有投资者包括Hanwha Impact、NGS Super、State of Michigan Retirement System,该公司创始人Flagship Pioneering等也参与了投资。
业内人士认为,Inari Agriculture处于育种创新前沿,应用了由人工智能驱动的预测设计、以及行业领先的多重基因编辑工具箱,该公司的首批基因编辑产品大豆、玉米和小麦,引发了业界广泛关注。
Inari Agriculture的独特之处在于,采用轻资产的商业模式,专注于创新而非与种子公司竞争,致力于成为种子公司的合作伙伴。该公司首席执行官Ponsi Trivisvavet表示,Inari的愿景是通过设计支持可持续食物系统的种子,助力实现粮食安全和农民福祉。
02
产业化持续加速:用更多基因编辑“准生证”敲开市场大门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目前,包括基因编辑在内的生物育种产业化正在持续提速。
在基因编辑上,自2023年以来,我国已分4批次,批准发放了10张安全证书,涵盖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作物(详见下表)。舜丰生物、齐禾生科是获得证书较多的企业。
舜丰生物是我国较早发力植物基因编辑产业化的企业,历经6年发展,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基因编辑底层核心工具已拥有了7类“基因剪刀”,技术达国际先进。该公司近期开发出新型Cas12o基因编辑系统,进一步提升了生物酶的活性。
在2024年,舜丰生物研发的矮秆玉米获得全国首个主粮作物基因编辑生物安全证书,相当于给矮秆玉米发了一张“准生证”,让规模化生产和应用成为可能,其推广将助力玉米产量提升10%左右。
舜丰生物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与几家国内公司以及跨国公司达成合作。在2025年将进一步开拓市场,帮助种子公司开展育种研发。“2025年我们将继续投入研发,改进技术,继续开拓海外市场,增加公司收入的同时,提高公司的全球影响力。”
该负责人还表示,舜丰生物在基因编辑产业化上已取得先发优势,目前,包括耐除草剂水稻、去腥味大豆等多个作物都在申报中。“2025年,我们还将拿到更多的安全证书。”
我国另外一家基因编辑领先企业齐禾生科,于2024年底完成超2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本次融资由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领投,昌发展集团、铭哲资产参与跟投,老股东辰德资本持续加持。所筹资金将主要用于公司基因编辑技术的深度研发、基因编辑产品管线的优化与拓展、及商业化平台落地。
目前,齐禾生科在基因编辑新工具挖掘和优化、安全高效递送系统开发和突破性种质资源创制等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建立起独立自主可控的基因编辑技术体系,达国际先进水平。
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商务官杨海泉此前表示,此次融资后,公司研发能力将进一步加强,产业化落地将全面提速,公司将以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为利刃,创新产业生态和商业模式,深度挖掘生物制造和生物育种的无限潜力,为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文章来源:综合整理自世界农化网、大众网·大众日报、农财网种业宝典等
本期编辑:陈馨蕊 魏嵘
本期审核:王梅红
本期监制:吴俊生
来源:种子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