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医生|华正东:他为患者植入“人工心脏”重启“心生活”

B站影视 2025-01-23 11:15 2

摘要:从医24年,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外科主任华正东一心牵挂着患者,一心敢于技术创新和突破,他聚焦“人工心脏”技术,让终末期心衰患者看到重生的希望,并通过接地气的短视频让高精尖技术走近老百姓。同时,他敢于突破学科壁垒,通过内外科融合,让多学科团队围着患者转,制定最佳

从医24年,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外科主任华正东一心牵挂着患者,一心敢于技术创新和突破,他聚焦“人工心脏”技术,让终末期心衰患者看到重生的希望,并通过接地气的短视频让高精尖技术走近老百姓。同时,他敢于突破学科壁垒,通过内外科融合,让多学科团队围着患者转,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华正东说:“作为一名医者,立足患者,破解生命难题,让创新技术造福更多患者,这是我努力的方向。”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外科主任华正东

挑战极限,他让“人工心脏”挽救更多生命

“华主任,我最新的复查结果都很不错,马上春节要和一家人出去旅行转转。”日前,华正东主任看到老患者李女士(化姓)发来的消息,心里满是欣慰。

2022年7月,52岁的李女士和丈夫去恩施避暑,途中突然感到胸口、后背剧痛、浑身无力,被家人紧急送到宜昌当地医院救治。没想到,李女士在医院心脏骤停、失去意识。即使上了ECMO这样的“尖端武器”,她的心跳仍不能恢复,医生建议转往武汉救治。

“家属的坚持,推动着我们往前走。”接手救治的华正东主任说,因暴发性心肌炎进入濒危状态,李女士心脏停跳11天,ECMO、IABP等辅助装置支持了20天,病情仍未得到缓解,肝、肾、颅脑、肺、消化道等都出现衰竭,又合并严重脓毒症,死亡风险极高,这对“换心”手术来说都是禁忌症。

生死关头,到底该如何抉择?华正东说,活下去的希望只有植入“人工心脏”,由它替代心脏完成泵血,维持血液循环。同年8月7日,华正东带领团队手术,为李女士植入人工心脏。在术后闯关90天后,她终于出院,现在和丈夫爬山、旅游,重启幸福生活。

华正东主任(左)带领团队手术中

“这样的手术病例可以说是全国‘人工心脏’领域的‘天花板’。”华正东说,全国多家心脏中心来学习,也收到了同行的一致赞叹。像李女士这样重生的患者,在亚心医院还有很多。2024年11月,华正东等MDT团队在一天时间分别为三位重症心衰患者植入“人工心脏”,同时联合完成主动脉置换、冠脉搭桥、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对术者的要求非常高。

“我国每年约有100万心衰患者等待心脏移植,但因心脏供体严重不足,接受手术的不到1000例,很多人苦苦等待,有的遗憾离世。作为一名医生,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华正东说,2018年,他在法国留学期间接触到左心室辅助技术,“当时很震惊,对于晚期心衰患者的治疗,这将会发挥巨大作用。”

回国后,华正东密切关注这一前沿领域的新动态,并在2022年国产“人工心脏”获批后开始技术探索,希望让更多等待的患者看到重生的希望。经过几年的发展,华正东看到,植入“人工心脏”的患者三年生存率在90%以上,与心脏移植基本一致,术后无需服用抗排斥药物,可大大提高生活质量。“若患者等不到心脏供体,可一直携带该装置长期生存;植入几年后,如果心功能得到良好恢复,辅助装置还可以取出。”

为了让更多患者了解人工心脏,华正东开始了短视频拍摄,既有“开箱”揭秘、科普大家关心的提问,也展现了患者的新生活,目前播放量已超过200万次。

华正东主任拍摄视频揭秘人工心脏(视频截图)

2024年,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完成人工心脏植入手术超过30例,在全国排名前三位。也正是因为他和团队在应对严峻情况时的游刃有余,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授予亚心医院“全磁悬浮左心室辅助装置卓越中心”,全国获此殊荣的医院仅5家。

多些倾听,他为患者制定最合适的方案

1月14日上午,华正东主任听说门诊有位外省来的患者,他忙完病区的交接后,又匆匆赶到诊室,当面给患者一些诊疗建议。这一细节,让等待的患者十分感激,连声感谢。“都不容易,患者大老远地来就诊,我们尽可能地多做一点。”华正东笑着说。

作为全国重点心血管专科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每年心外科手术量超过8000台,其中不少是高难度复杂心外科手术。身为科主任的华正东,每天绝大部分时间都留给了医疗和管理工作。可即使工作再忙,事情再多,但他愿意留时间给患者,多份耐心、多份同理心,尽可能给每个人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这也是他从医24年来对自己的要求。

华正东主任在义诊现场为患者答疑

比如,心外科有不少老年人,因为心脏瓣膜“年久失修”,出现关闭不全或者狭窄,需要手术更换心脏“大门”。目前治疗最先进的方式是TAVI手术,也就是微创更换“心门”,这一手术方式尤其对高龄老人来说“很友好”,创伤小、恢复快,医生所承担的压力也小,但相对费用会较高,不是所有家庭都有能力承受。

“作为医生,是不是交一份最好的治疗方案就完事了呢?我觉得不是,我们不妨主动向患者走一步,多听听他们所处的条件和处境,制定一份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华正东主任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就以瓣膜疾病来说,他和团队还可以为患者选择微创化主动脉瓣置换手术,它的手术难度比传统手术更大,对医生的要求也更高,但对患者而言,身上只有四五厘米的小切口,加上团队的科学、规范的管理,患者也是可以大大获益的。

“这背后需要一支团队的强有力的综合实力,这也是我非常看重的。”华正东说,亚心医院在瓣膜疾病的治疗技术方面已全面接轨国际顶尖水平,涵盖了从基本的瓣膜修复与置换,到先进的介入疗法如经导管瓣膜植入、经心尖瓣膜植入、瓣中瓣技术,乃至前沿的Mitraclip技术等,这些技术的汇聚,核心目标只有一个:以患者为中心,力求实现治疗的微创性、高效性与长期有效性,最大限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打破壁垒,内外科团队融合围着患者转

以前经常听到“外科医生拿刀,内科医生拿管”,而华正东带领团队打破学科壁垒。也就是说,内外科医生一起为患者选择创伤最小、治疗方案最好、安全性最高的治疗方式。

“我是一名心外科医生,经过了基础训练和大量实战演练后逐渐成长,后来开始接触介入导管治疗,开启了职业生涯的‘另一扇窗’。”华正东说,在这一过程中,他逐渐形成了内外科融合的治疗理念,并带着团队不断摸索,逐渐形成了一套亚心医疗集团自己的多学科合作模式。

很多患者到医院就诊后,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就诊科室,不知道如何选择治疗方式最优。华正东说,在这种情况下,他和团队将原有的MDT模式升级为24小时围绕患者运行的系统性模式,让患者无论是在内科病房还是外科病房,都会接受同质化的诊断和治疗。

“我们的医生内外科融合,在一次次的会诊讨论中相互磨合,也能提高对疾病的理解。”华正东说,这种协作模式会让医患之间的互动更加顺畅,为患者提供更全面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新一代心脏科医生而言,这一变革意味着更广阔的学习领域和更严格的能力要求,需要投入更多精力,掌握更广泛的跨学科技术和专业知识,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来源:极目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