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明星立“学术”人设,主持人版“翟某”再现?

B站影视 2025-01-23 10:57 2

摘要:近期,一篇题为“某知名主持人发表C刊、核心期刊”的文章在公众号圈广泛传播。这使人回想起过去一年间文体界的一系列“学术”热点事件。

近期,一篇题为“某知名主持人发表C刊、核心期刊”的文章在公众号圈广泛传播。这使人回想起过去一年间文体界的一系列“学术”热点事件。

其中最为瞩目的是娱乐圈某明星发表C刊的消息登上热搜榜,粉丝们纷纷转发并夸赞其“学霸”形象。

起初,颇为震惊,这里需要向理工科背景的读者解释一下,虽然在理工领域SCI更为重要,但对人文社科来说,南大核心刊物(即C刊)是评价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可以说,在人文社科领域发C刊的难度和认可度不低于理工领域的中科院一区期刊,并且这种趋势正在加剧,即便是博导级别的学者也可能遭遇拒稿。

因此,看到这位明星能够发表C刊论文,确实令人惊叹。然而,随着进一步的调查发现,这些所谓的学术成果实际上缺乏深度,甚至有人怀疑是由AI写作而成。

通过查阅相关刊物,可以得出结论:这些论文大多是对个人实践体验的总结,缺乏学术性,多以“浅析”、“试析”为标题。

艺术类学科的标准似乎与娱乐界的运作方式相似,有自己的规则体系。这些挂着北大核心或C刊名号的文章,可能连许多其他学科的普通期刊水平都达不到。

因此,不应将批评主要针对该明星,而应关注明星及其粉丝构建“学术”人设的风险。处理好学界与业界的关系,守住学术底线,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引发全国学子不满的翟姓人物,到近年来不断有体育明星考入名校获得高学历乃至教职的现象,这一话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事实上,这种现象并非新近才出现,明星成名后为自己寻求一个文化符号的行为由来已久。与此同时,不少学校似乎也愿意与之合作,以获取发展所需的资源。

简而言之,明星追求文化身份,学校则看重明星带来的知名度,双方一拍即合。明星之所以如此热衷于树立文化形象,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社会对文化资本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追逐圈子内部稀缺的文化符号。

此外,明星拥有足够的资源来打造自己的文化形象,包括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雄厚的物质财富。

除了少数例外情况外,大部分明星难以真正立足于学术界。尽管有些明星确实在各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他们在学术上的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

例如,吉林大学聘请的武大靖教授,或是暨南大学的苏炳添副教授等,他们的工作更多集中在实践教育而非专门的学术研究上。

不同领域有不同的标准,尤其是在实践性强的艺术和体育领域,学术性和理论化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即便是在这些领域内被认为是顶尖的人物,其学术成就在外界看来可能并不突出。

首先,应对“学术”保持理性的认识。无论是谁,从事任何职业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不应过分迷信高学历或学术地位。

其次,高校应保持自身的尊严,不能沦为商业交易的场所。

最后,每个人都应该尊重界限,避免盲目跨界挑战他人专业领域。

无论是明星还是普通人,都应该脚踏实地,专注于自身擅长的领域,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支持,共同维护良好的学术环境和社会风气。

来源:研究生的酸甜苦辣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