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阴阳本是我国古代哲学的核心逻辑之一,有“山南水北谓之阳,水南山北谓之阴”的说法,这也是很多地名命名的基本原则。
阴阳本是我国古代哲学的核心逻辑之一,有“山南水北谓之阳,水南山北谓之阴”的说法,这也是很多地名命名的基本原则。
也就是说,阳地名,应该位于山的南侧,水的北岸;阴地名则位于山的北面,水的南岸。
为什么水跟山倒着来呢?原来,受到地球自转影响,北半球的河流在流动时会向右岸偏移,而中国大部分河流都是东西流向,因此河南岸容易受到河水的冲击、侵蚀,形成南湿北干的情形,故水北为阳、水南为阴。
我国带阴、阳的地名不少。按理说,地名中的阴、阳数量应该大抵相当的,可实际上,阴地名远远少于阳地名。
我大致统计了一下,目前全国县以上地名中,带阴字的仅9个县区,带阳字的132个(含部分市县区重名),其中地市级24个。
阴阳地名本是对应的。
可是,有限的几个阴阳相对的地名,实际却难以对应,有的甚至身处千里之外。
比如淮阴位于淮河下游的江苏淮安,淮阳却位于淮河上游的河南周口;
平阴位于山东的原古济水之南,浙江温州的平阳则是吴越王钱镠平定横阳之乱,取“横阳之乱既平”之义;
山阴属山西朔州,因位于恒山余支翠微山的阴坡而得名,山阳位于陕西商洛,于钵池山之南而得名;
汉阴地名来自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安康县改名为汉阴县,寓意“汉水之阴”,宋朝时,县城迁至月河北岸,虽处阳地,仍称汉阴。武汉市汉阳区位于汉江南岸,古时汉江在龟山南面汇入长江,因此命名为“汉阳”,后河道改由龟山以北入江,导致汉阳的名字与实际地理位置不再吻合,但汉阳之名仍旧保留。
武汉汉阳区与汉江区位
在农业社会,人们十分依赖自然条件和环境,山南向阳的一面光照更为充足温暖,降水往往也更丰沛,更适合人类耕种和生活,所以城镇选址大多在山的阳面,大多数以“阳”命名的地区都是因为位于阳光充足的而得名。
古都洛阳风光
古时水利工程能力较弱,对更容易被冲刷的江河南岸缺少应对能力,故而更愿意选择水之阳面而居住。
还有就是受传统阴阳文化影响,人们更愿意趋阳而避阴。认为“阳”象征着光明、阳刚、活力,而“阴”则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暗、柔弱、不洁,所以在可用阴作地名时,往往会选择别的命名方式。最典型的就是济南,地处山北水南的双阴之地,但一直以古济水之南来命名。
这就是导致我国地名出现阳盛阴衰的原因,附上纯文字的阳地名分省统计表,更清楚了解阳地名的分布。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