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说八道】国乒的梯队之殇和终将配享太庙的张继科

B站影视 2025-01-22 23:45 2

摘要:为什么中国乒乓球在这几年出现了严重的后备梯队断档呢?虽然现在有很多人都在分析国乒后备力量的问题,什么刘国梁不当人打压队员啊,什么教练组互相内斗资源不均啊,什么马龙赖着不走新人出不了头啊……巴拉巴拉一大堆,虽然听起来头头是道,但实际上这些个分析没有一个靠谱的。养

为什么中国乒乓球在这几年出现了严重的后备梯队断档呢?虽然现在有很多人都在分析国乒后备力量的问题,什么刘国梁不当人打压队员啊,什么教练组互相内斗资源不均啊,什么马龙赖着不走新人出不了头啊……巴拉巴拉一大堆,虽然听起来头头是道,但实际上这些个分析没有一个靠谱的。养过花种过树的都知道,如果一片树叶子枯了,问题还可能是出在叶子上,但若是一棵树的叶子全枯了,那么出问题的就一定不是树叶子,而是树根。初中的政治课就教过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国乒梯队的问题咱们也不能只看国家队这个表面现象,今天呢,本虫就通过三个特殊的年份,带着大家了解一下国乒梯队崩盘的本质。

1992年

让我们把目光倒回1992年,在这一年的6月23日,发生了一件对中国体育影响极为深远的大事儿——代表着新中国体育市场化改革开启的足协红山口会议在北京召开。

为什么当时中国足球要推行市场化改革呢?原因很简单:没钱了。现在能从网上找到的关于那个年代的片段,无论是温铁军的经济研究报告,还是姜昆的春晚相声,都在切实的反映一个事实:90年代初的中国,正在经历整个新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经济衰退。这个时候政府需要把本就不多的财政预算投入到维持民生的领域上。因此,一直是靠国家预算拨款维持运行的举国体制体育系统难免就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大家想一下,一个企业如果陷入了比较严重的资金困境会做什么?答案当然是裁员。92年开启的体育市场化,本质上也是一次体育系统甩包袱式的大裁员,将在省、市各级体校、运动队中占用编制较多、经费需求较大的足球、篮球队伍打包扔给市场,让他们通过联赛自谋生路去。至于中国的足球篮球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如今的是非曲折成败得失,已经有太多专业博主分析的帖子和视频了,在这儿老虫我就不班门弄斧画蛇添足了。

有小伙伴看到这可能会奇怪,足球的市场化改革关乒乓球什么事儿呢?我只能说,关系非常大,因为现在的你们可能都无法想象,市场化这个东西一旦从顶层开了口子,在90年代初,县市一级比中央更加窘迫的基层财政会层层加码的动作变形到什么程度。反正我所在的苏北城市,在90年代初的时候,不仅体校的老师教练们基本都过上了三天饿九顿的幸福生活,体校的管理也已经是混乱到了一定程度,很多80后90后读书的小伙伴们,学生时代多多少少都留下过“学校门口有体校的小混混”这么个心理阴影,反正我小学的时候是真被敲诈过5毛钱。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生计没了着落的体校教练,开始跳出编制,投入了市场经济大潮,成为了第一批私人球馆的馆长。从这时候开始,中国乒乓球的幼儿训练正式进入了体校与市场双轨制的时代。

1999年

其实从发展的眼光来看,体校与市场的双轨制并存,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本数十年体校单方面的资源垄断,体校教练和球馆教练开始为了生源和成绩互卷,使得基层幼儿训练出现了难得的良性竞争,在当时,无论是体校教练还是球馆教练,都开始在训练强度和技术创新上发力,对当时的中国乒乓球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最典型的,如果一个孩子在4、5岁左右开始训练的话,那么第一批享受到双轨制福利的正好就是1988年生的那批孩子,至于1988年生人最终在乒乓球历史上打出了多么恐怖的战绩,对乒乓球技术产生了多大的影响,这里应该不用我多说了吧?

原本按照这个双轨制的路线一直这么走下去,中国乒乓球不至于会落到今天这个人才凋零的地步,但是1999年的时候,第一个变数出现了,那就是高校扩招。1999年,中国高校录取人数从前一年的100万,直接上升到180万,到2000年更是一步扩充到200万。200万录取人数相当于什么概念,1982年的出生人口才2200万,也就是说,1982年生人,只要好好读书,有接近1/10的概率是肯定有大学上,毕业以后是可以找一个体面的工作的。更何况高校的扩招在之后的20多年一直都在持续进行,2024年光是本科段都已经招到450万人了,你想想2006年出生人口才多少,不到1600万,就算加上复读的,你都有1/4的几率上个本科。

可以这么说,从1999年开始,送孩子上初高中考大学已经成为了普通家庭鸡娃成功率最高的一条道路。乒乓球基本变得跟啥美术书法奥数一样,在孩子上初中之前当成个兴趣班练练,真要是天赋溢出屏幕,八九十一岁就能打到全省冠军全国冠军,才会有少部分家长会认真的考虑让孩子走职业道路。更多的情况是,即便很多孩子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拿了全省全国冠军,大多数家长还是会让孩子老老实实滚回学校去读初中,只当是练了个中考加分项目。因为在我们中国,读书的投入和风险,绝对比走职业体育道路要低的多得多。

另外一方面,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让传统中国体育的根基——体校,成了新时代的笑话。说一个不太冷的冷知识,体校不归教育系统,而是体育系统直属,这就造成了体校的级别至今还跟他成立时候一样,仍旧是个中专。没错,让肖指导奋斗半生的先农坛编制说白了就是个中专老师。在1999年大扩招之前,中专毕业还是个能找到一份体面工作的好文凭,但是等到大扩招开启之后,中专文凭是个什么处境……大家都懂。这也就造成了进入新世纪之后,基层的县市一级体校除了举重跳水体操摔跤这些实在没法市场化的运动项目,还依靠“小巧男女少”的奥运增光计划带来的拨款还能勉强保留。而乒乓球这种不管是生源还是教练,都发生了全面的萎缩的运动,很快就被基层体校放弃了。不知道你们那是怎么样的情况,反正我所在的苏北小城,体校的乒乓球早就已经没有带编制的教练和球员了,早早就承包给个体教练办暑假班挣钱去了。随着体校培训机构因为高校的扩招开始崩溃,中国乒乓球基层培训的体校与市场并存的双轨制黄金时代,也就正式终结了~~~

2008年

其实从本质上来说,无论是1992年的市场化改革,还是1999年的高校扩招,都不具备摧毁整个中国乒乓球的基层培训体系的破坏力。事实上,在1999年高校扩招摧毁了体校培训体系之后,单一的市场化培训体系依旧惯性的散发着生机勃勃,培养出了周雨、林高远等一波又一波的优秀球员,甚至在这其中,还诞生了樊振东这么一位历史级别的顶尖运动员。但是2008年,就在中国奥运健儿们在北京摧枯拉朽般的拿下48块金牌,中国体育似乎至此登上人类巅峰的这一年,一个意想不到的变数,彻底摧毁了中国乒乓球的基层培训系统,而这个变数就是美国次贷危机。

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带崩了全球经济,我国为了应对这一轮猛烈的经济危机,出台了被后世称为“四万亿计划”的经济政策。虽然我国在中央的救市措施刺激下很快就摆脱了经济危机,恢复了高速增长的趋势,并在2010年成功超越日本称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房价也正是自08年开始一路狂飙,最终将我们带入了今天的高房价时代。

高房价,就意味着高消费,意味着在城市生活的成本被无限制拔高,也就意味着,本就已经失衡的、只剩下市场化这么一条腿走路的基层培训体系的最小单元:乒乓球个体教练们,开始不得不抬高培训的单价,以应对不断上涨的场地租赁费用和瞬间飙升的城市生活成本。也就是从2008年开始,原本还相对低廉的幼儿乒乓球培训费用开始不断提高,训练小课普通教练100元/小时、有名气的教练200元/小时开始逐渐成为常态。如果按照准备走职业道路的孩子普遍的一周10小时训练量来计算,那么光是培训费用就达到了普通教练一年5万+,优秀教练一年10万+的水平,更不要说家长们还要搭上接送孩子培训所产生的交通成本和陪伴成本。这种级别的花费,毫不夸张的说已经到了足以劝退中国99%的工薪阶层家庭的地步。

在举国体制时代,体校的选材模式是在全国范围内寻找适合体育训练的苗子,选材范围之广甚至不会漏掉大山之中的农村小学。张艺谋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就有山村小学的女娃被体校教练选走的剧情;中国乒乓球队的功勋元老、世界冠军许绍发也是在吉林白山的乡镇小学中被体校教练发现,最终通过乒乓球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在当时的体制下,体校培训的选材基数几乎可以覆盖的到全国所有的适龄儿童。但是在经历了1992市场化改革、1999高校扩招和2008次贷危机三次历史事件的影响后,中国的乒乓球选材基数基本上就已经被限制在了“夫妻双方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上家庭中的适龄子女”这么一小部分人群了。

在过往,体校选材如同一张大网,撒向全国各地,无论是繁华都市还是偏远山乡,那些怀揣体育梦想、具备天赋潜能的孩子都有机会被这张名为举国体制的大网捞起,进入乒乓球人才培养的轨道。可如今,高昂的培训成本筑起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高墙,将绝大多数普通家庭的孩子挡在了门外。工薪阶层的家庭,面对一年动辄十多万的乒乓球培训开销,只能无奈摇头,即便孩子在学校体育课上展现出对乒乓球的热爱,家长们也不敢将孩子送上职业道路,转而把精力和资源都投入到学业补课上,毕竟读书升学的前景更加清晰、成本更加可控。

而当乒乓球选材基数被局限在 “夫妻双方年收入在 30 万元以上家庭中的适龄子女” 这一小撮群体时,其对中国乒乓球的破坏力是绝对是摧毁性的。从中国的乒乓球的这几届全运会、全锦赛来看,基层选材面的变窄使得整个中国乒乓球圈的竞争活力锐减。以往不同家境、不同地域的孩子汇聚,总能够带来多元的打法风格与拼搏精神的相互碰撞,但如今,基数有限的高收入家庭子女使得各个省队训练风格逐渐散漫单一,教练们也因为难以遇到天赋超群的好苗子,不得不套用成材风险最低的横拍打法,这一做法最终引发了直拍打法的骤然灭绝。

随着后续人才储备池的逐渐干涸,各级赛事中不仅新人的面孔愈发稀少,省队年轻主力更是被各种三四十岁的网红、主播来回吊打,越发凸显出新一代年轻球员在身体天赋、基本功厚度和比赛理解能力上与老一辈传统体系培养出来的球员之间的差距。也不怪张继科调侃,樊振东之后的主力都已经打不过陪练郝帅了。

可以说,从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中国乒乓球就已经踩进了选材基数彻底崩溃的死结之中,正式开启了全面崩溃的倒计时,而且在国乒现有的模式下,你甚至都找不到任何拯救它的办法……吗?

张继科究竟在一条什么赛道上?

虽然靠着祖上厚到无以复加的家底儿和民间对乒乓球热爱的传统惯性,现阶段的国乒还是拿的出一批能镇得住场子的顶级运动员,取得的成绩也还是能够撑得住门面的,但是随着2008对国乒后备人才的无解诅咒逐渐开始蔓延,也许是下一个周期,也许在下下个周期,中国乒乓球在现行体制下的最终崩溃都是可以预见、无法挽回的。那么,等到灾难真正来临的那一天,选择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来重建中国乒乓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毋庸置疑,在体育发展历程中,体教结合向来是被广泛认可的正途。隔壁的日本也正是靠着体教结合这条路,用短短20年的时间迅速成长为足以挑战国乒的可怕对手。因此,如果真到了推到重来的那一天,重新崛起最佳路径必然是体教结合。

那么,现在的乒乓球圈,有没有人是真的在未雨绸缪,正在探索体教结合这条路呢?

你别说,还真有一个人在做,张继科

张继科在23年涉赌风波之后,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在24年重开直播以后,张继科出人意料选择了一条和现有的所有乒乓球主播都不同的赛道——乒乓球特长生再培训。

在中国所有的乒乓球个体中,乒乓球特长生历来是最被人忽视的一个群体,实际上,他们在年少时,与那些立志走职业道路的选手一样,接受过系统且完善的基础训练。只不过,人生的转折点常常出现在 12 岁左右,这个阶段,孩子们从学业压力相对较小的小学升入初中,学习强度陡然增大。此时,一部分孩子由于在少儿时期并未展现出格外突出的天赋,虽有一定比赛成绩却不足以支撑他们继续走职业道路;另一部分孩子即便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考虑到后续培养成本,父母每年需承担十几二十万的高额投入,权衡之下,还是决定让孩子回归学业。这些孩子回归校园后,并未彻底割舍与乒乓球的联系,依然利用课余时间坚持训练,最终凭借乒乓球特长在升学时获得加分,如愿升入高中或大学。

从理论上讲,乒乓球特长生群体相比传统体系的运动员有着不容小觑的优势。一方面,他们具备扎实的乒乓球基本功;另一方面,得益于系统的学校教育,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远高于那些中学阶段就辍学的传统职业选手,这使得他们在理解和接受乒乓球技战术时往往更加迅速。令人遗憾的是,长期以来,无论是体育系统还是教育系统,都未曾真正重视乒乓球特长生这个群体,也没有进行过任何乒乓球体教结合的尝试。设想一下,如果我们能够搭建起完善且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初、高中校级联赛体系,那么不难想象,一些实力强劲的重点初高中学校必然会主动出击,特招优秀的少年乒乓球选手,同时招募退役职业球员担任教练,进而组建起具有竞争力的校队。

不管张继科本身的目的是不是为将来体教合一的那一丝可能性进行的探索,但就他现在正在做的事来说,无疑已经是在乒乓球发展前景愈发暗淡的当下,燃起的一朵难得的希望火种。一方面,张继科正在用自身的号召力,增加乒乓球特长生这个群体的在公众视野中的曝光度;另一方面,张继科是真的在将自己在国家队接受的训练理念和世界最顶级的技战术理解毫无保留的传授给这些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告别了乒乓赛场,但是心底仍对乒乓球留存着那份纯真热爱与执着的乒乓特长生。如果在将来,张继科的训练营中能走出几位领悟能力过人、学到了张继科几分真传学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全国锦标赛并取得优秀的成绩,必然能让高层看到特长生这么一个一直被有意无意的群体,看到他们身上无穷无尽的潜力,等真的到了中国乒乓崩塌重建的那一天,体教结合的路,想必也会走的更加顺畅吧。

张继科,配享太庙啊!

来源:弧圈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