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博士后逃生学术界,顶刊PNAS揭残酷真相!名校光环背后曝职业

B站影视 2025-01-22 18:45 2

摘要:博士后压力巨大,41%最终选择离开学术界,留在学术界困难重重。近日,一篇PNAS论文揭秘了在学术界生存的关键因素。

【新智元导读】 博士后压力巨大,41%最终选择离开学术界,留在学术界困难重重。近日,一篇PNAS论文揭秘了在学术界生存的关键因素。
去年,随着LLM产品化和工程化的发展,工业界的研究岗迅速缩减,许多AI博士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纷纷表示后悔读博。 工业界机会稀少,学术界同样问题重重。 为此,有的博士生甚至转行去当了主播。 现在,更是有研究曝出,那些已经半只脚踏入学术圈的博士后,有高达41%的人选择了离开。

如此惊人的「劝退率」,第一时间便引起了Nature的注意

在这篇1月20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的论文中,作者从科学学(science of science)角度,揭示了博士后发表成果与成功留在学术界的关系,并为刚获得博士学位的学者提供了全面且有统计依据的建议。

其中,主要亮点如下:

发表率与教职之间存在强相关性

博士后阶段的发表成果似乎比博士生阶段的更为重要

适度改变研究主题与未来的职业成功正相关

博士后出国,更容易获得教职

名校的博士更容易成功,但欧洲、加拿大和美国除外

少数名校为整个美国学术界培养了教职人员

论文链接:https://www.pnas.org/doi/epdf/10.1073/pnas.2402053122

研究内容

博士后是专门设计的学术界第一个职业阶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也是第一次将离开学术界视为失败的节点。 然而,博士后阶段也是一个瓶颈——许多博士后难以成功获得教职。 博士后阶段的低产出,几乎没有可以归咎的理由,所以这一阶段的压力陡然增加。 因此,博士后经历的普遍印象往往是负面的:「失望」、「压力过大」、「不幸福」和「被剥削」等词频频出现于近期文献中。 然而,并非所有博士后都离开了学术界。有些人坚持下来,成为科学领域的「人生赢家」。 那么,这些成功者有哪些共同点呢? 例如,最近针对美国学术界的研究表明,博士授予机构的声望不仅对教职聘用有显著影响,还对教职成员的留任和流失产生重要影响。 实际上, 少数高声望大学为整个美国学术界培养了教职人员 。后续研究认为,教职聘用延续了这些结构性偏见。 基于数据的学术就业市场研究,大多数都将博士学位授予机构作为解释变量,但极少研究博士后阶段的影响。 但有研究发现,获得博士后奖学金对于早期学术生涯的成功至关重要,其重要性与顶刊的第一作者相当。 此外,博士后经历有助于建立长期的国际学术联系。 但缺乏针对博士后的数据驱动研究,可能是因为对博士后普遍的负面被动的描述是——博士后是一个等待或试用期。 新研究为刚获得博士学位的学者,提供全面且有统计依据的职业建议

博士后的瓶颈

作者收集了包括出版物数据库(微软学术图谱,MAG)和大型在线职业网络的数据。

根据调查的数据,41%的博士后最终选择离开学术界。 这种退出现象反映了系统性瓶颈,与个人资质无关——许多博士后在设计之初就注定要离开学术界。 大量证据表明博士后培训的随意性,例如一些有潜力的新博士生被分配到最终没有产出成果的项目。 这表明,将研究生阶段与博士后阶段的发表率进行比较,可能提供宝贵的见解。 在图1A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发表率的变化与获得教职机会之间存在强相关性。 进一步分析表明,这种关系独立于绝对发表率的高低。

图1:谁在博士后阶段后退出学术界? 图A显示了博士后期间发表率相对于博士阶段的变化与博士后进入教职的比例之间的关系。 图A中,分组方法将观察数量平均分配,但 -∞ 点(表示博士后阶段未发表任何论文的人)包含更多的观察数据,这一点通过面积的增大体现出来。 图B展示了在博士生阶段或博士后阶段发表高影响力论文的影响。 图B中,「Y」表示博士阶段有发表过高影响力论文,「N」表示没有高影响力论文,比如类别「YN」表示在博士生阶段发表过高影响力论文,但博士后阶段没有发表高影响力论文的个体,其他类别以此类推。 与发表过高影响力论文的博士后相比,未发表过高影响力论文的博士后,更不可能留在学术界。 然而,学术资本不仅仅局限于生产力。 引用次数可能对职业发展可能更重要。 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早期的引用成功是获得教职的必要条件。 在图1B中,结果展示了, 如果博士后能够发表高影响力论文——即引用率位于其领域年度前5%的论文,留在学术界的概率会显著提高 。 值得注意的是, 博士后阶段的发表成果似乎比博士生阶段的更为重要 。 结合图1A的结果,这些发现强调了博士后阶段在教职生涯起步中的关键作用。

早期教职成功的路径

因此,新研究选择以标准学术绩效指标为基础,从 生产力 引用影响力 两方面入手,构建专为早期教职人员设计的成功衡量标准。

博士后培训的直接影响,在教职初期最为显著。 因此,重点分析从首次 获得教职开始两到四年内的科学产出 。 前两年的间隔用于排除博士后期间研究成果的影响。随后两年的测量期受到期刊影响因子的定义启发。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研究团队开发了衡量科学产出的指标,称为η指数,用作成功的代理指标。 这是一种折衷方法,以教职后两到四年间发表论文的h指数为基础,兼顾论文数量和质量。 短期发表指标 初步观察表明,较短期的发表指标——如博士生或博士后阶段的高影响力论文,不仅能够预测是否留在学术界,还能预测那些留下来的在职业早期能否成功。 一个显著差异在于,只在博士生或博士后其中一个阶段,发表过高影响力论文的研究人员,具体阶段的影响并不显著。 然而,同时在两个阶段都有高影响力论文的研究人员,η指数显著提高;而缺乏高影响力论文的研究人员,η指数明显降低。 图A显示了成功指标η的平均值,与图1B中的分类相同,分析对象是博士后阶段后仍留在学术界的个体。 改变研究主题 对于个人而言,博士后阶段是「获得推进职业发展的科学、技术和专业技能的机会」。 这种技能的获取意味着在不同环境中扩展自己的能力组合;图2中B图显示了博士生和博士后阶段发表主题变化与未来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论文主题的Jensen-Shannon散度测量)。 确实, 适度改变研究主题与未来的职业成功正相关

图B展示了η指标与博士生和博士后阶段论文主题 Jensen-Shannon散度 的关系。 出国 更换机构是拓宽经验的另一种方式。 在图C中,比较了不同博士后群体的绩效,这取决于他们是留在博士学位授予机构、在本国内更换大学,还是前往另一个国家。 研究结果表明, 出国进行博士后 研究与较高的η指数相关联,而在同一国家内更换大学对绩效的影响微乎其微。

图C显示了流动性的平均η值,分析了博士后是否从一个国家迁移到另一个国家,从同一国家的大学迁移到另一所大学,或留在同一大学的情况。 更换机构 另一种更常见的流动类型是不同声望层次的研究机构之间的流动。 研究表明,学术界具有显著的等级特性,新教职人员通常来自层级较高的博士学位授予机构。 然而,对于博士后阶段,情况则正好相反,有2.4倍的人从低声望机构流向高声望机构,而不是相反。 下图D图显示,机构声望对η指数的影响总体不显著,但 对于那些博士学位来自欧洲、加拿大和美国以外地区的年轻教职人员,拥有高声望机构的博士学位似乎具有显著影响

最后,图D展示了不同类别的博士后职业路径的平均η值,包括是否从或前往排名前10的大学或研究机构,是否在排名前10的机构内流动,以及这些流动如何依赖于博士学位授予机构的地区(欧洲、美国和加拿大,以及其他地区)。

对此,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Gwilym Croucher认为,这项研究填补了如何推进学术生涯的重要空白。

不过,他指出,新研究没有考虑的其他因素也可能产生影响,比如教学经验。 此外,该分析的研究人员样本有限,并倾向于能够通过社交媒体网络验证身份的研究人员。 他表示:「如果希望全面了解不同学科和不同高等教育体系的情况,还有许多其他因素需要研究。」

作者介绍

作者Yueran Duan目前就读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阿尔托大学。

作者Qing Guan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的副教授。 她于2018年获得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博士学位。并曾是美国伊利诺伊州阿贡国家实验室的访问学者。 她的研究兴趣包括复杂网络中的链接预测与图数据挖掘,研究应用涵盖能源网络和金融网络。

来源:东窗史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