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长三角融合发展背景下,日前,《上海教育》杂志开设“互鉴”栏目,首站走进温州,聚焦温州科学教育新模式,于2025年1月1日和1月20日分别刊发“教育纪行·温州篇”和“教育观察·温州篇”,从记者的视角和教育管理者的视角分享对温州科学教育的观察和思考。今天,我们一
在长三角融合发展背景下,日前,《上海教育》杂志开设“互鉴”栏目,首站走进温州,聚焦温州科学教育新模式,于2025年1月1日和1月20日分别刊发“教育纪行·温州篇”和“教育观察·温州篇”,从记者的视角和教育管理者的视角分享对温州科学教育的观察和思考。今天,我们一起来看“教育纪行·温州篇”——《以科学教育新模式,引领学子奔赴科创的星辰大海》(上)
让“家庭实验室”
成为科学启蒙的先导阵地
“蜗牛吃完红心火龙果后,就会在泡沫箱里留下玫红色的便便;吃了青菜后,就会留下绿色的便便。经过多天观察,我发现蜗牛还有走钢丝的绝技呢。”记者在温州市瓯海区山水名都幼儿园,倾听着小朋友高高绘声绘色地讲述自己和爸爸一起饲养蜗牛中的新发现。园长杨丹婵介绍,这是基于“家庭实验室”开展的幼儿园大科学教育项目。
记者在温州市实验小学看到,学校在一年级启动“家庭实验室”,在三至四年级全面铺开,学生把实验成果记载在一张张小纸条上。学校还制定了《家庭实验室选题指南》并进行星级评价。
“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研究,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开展家庭科学实验,在日常观察和实验中培养孩子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温州市实验小学教师陈侃表示,客厅、阳台、卫生间……只要有可利用的空间,都能建起属于孩子的实验小天地;几根吸管、锅碗瓢盆,这些身边的物品都能成为实验室的器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化身实验员,和孩子一起研究,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开展家庭科学实验,在日常观察和实验中培养孩子对自然科学的兴趣。面向人人的科学、让科学实验随手可做,已经成为家校共识。
作为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现任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副院长的施昌魏,是“家庭实验室”项目的早期实践者之一。回溯至1997年,刚迈出师范校门的他被分配至一所偏远的乡镇小学,恰逢温州地区正大力推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普及工作,由于学校缺乏专职实验教师,校长就指派他来负责这项工作。施昌魏告诉记者:“当时小学只有一门常识课,上课基本靠读、背、记,变革势在必行。”于是,他开始探索“好玩的科学”。他曾经研究将啤酒瓶变为孩子们探秘声音的神奇工具,不仅让孩子们爱上了科学,更让他们学会了如何用好奇的眼睛观察世界。该案例获全国一等奖,后来还被编入科学教材。
2002年,他来到温州市实验小学,成为温州最早的小学科学课的执教者。把科学作为重点学科打造的温州实验小学,校园科学活动丰富多样,各类赛事捷报频传。不久之后,学校首任校长白莉莉给科学组提出了一个问题:“能参加科学类比赛的学生毕竟只是少数,怎样能让更多的学生真正参与到科学学习中呢?”科学组团队集思广益,提出了“家庭实验室”计划。这一创新理念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助力下迅速推广,科学的种子在温州的千家万户中生根发芽,科学组教师代表陈耀踏入了中南海,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施昌魏介绍,随着2023年《新时代温州中小学科学教育实施方案》颁布,温州进一步升级实施了家庭实验室“百校万家行动”,推进建设100所基地校、10000个家庭实验室,打造家门口的科学教育矩阵,引导广大家长成为科学教育的传播者、共育者。
“科学部落格”
使科学实验的趣味蔓延四方
在推进家庭实验室的过程中,学生产生了很多科学研究的小成果,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即时分享、交流科学发现呢?温州首创了“科学部落格”混合式学习,让每位参与的学生成为小博主、小老师、项目小主持,他们在网络日志(Blog)上分享自己的科学观察。
在科学部落格,每天都有有趣的科学分享。有的学生利用科学部落格给“钜锹”公开征婚,并展示了自己记录的给配对“钜锹”布置“豪华别墅”“产房”的经过;有的学生在一次非遗植物染的体验后,发现同一种植物染出的布料色彩有差异,进而在科学部落格分享自己开展相关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有的学生为了探究“如果让植物倒立生长,它们会怎样呢”,想尽各种办法“折腾”自己家的植物,经过1000多天的家庭实验,培育出了一个“植物杂技团”。
“和世界分享发现,让科学流行起来。”这是科学部落格项目的口号。在创始人施昌魏看来,科学部落格是将散落在各个地区对科学感兴趣的学习者、学习部落聚集在一起,让孩子们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去探索并与世界分享科学发现。
记者了解到,2006年以来,温州持续18年推进“科学部落格”活动,让科学教育在温州焕发勃勃生机。2010年,温州市“小科学家”培养计划启动,“科学部落格”纳入该计划,至今已连续举办14届赛事,推动全市500多所小学、60多万学生参与其中,科学部落格线上点击量每年超过1000万。此外,“科学部落格”的相关成果《做主动学习者:科学部落格的十二年实践探索》也荣获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其相关案例《科学部落格:互联网+背景下小学科学混合学习新样态》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课程实施典型案例。
伴随着2024年7月6日由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推出的科学部落格平台正式上线,温州正联合上海、江苏、四川、湖北、新疆、宁夏等地区的56所学校成立全国科学部落格联盟校,进一步加强校际合作与交流,推进科学教育的普及,让科学部落格于更大范围内成为学生交流、学习、展示科学探索的广阔舞台。
“面向不同的研究方向,科学部落格平台分为‘动物探秘部落’‘植物探秘部落’等六大部落群。”施昌魏介绍,平台上有拥有数千个科学探索优秀案例的“课堂加油站”、一个人带动一群人探究的“跟我一起学”、记录阅读和评论数的互动排行榜等。接下来,“科学部落格”将继续深入实施“四千工程”,即每年数千名学生分享科学发现、全国千所中小学参与其中、遴选千项优秀案例资源、每年线上点击量超千万,推动科学学习云端化、平台化、泛在化、社交化和智慧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理事长武向平曾为“科学部落格”题字——今日小观察,明日大发现。施昌魏说:“科学的殿堂里,每一步探索都蕴藏着无限可能,它们或许在今天悄然萌芽,或许在明日美丽绽放,亦有可能在十年、二十年后绽放光芒。我们将深入推进科学部落格的‘1+N’创新行动,依托数字资源构建科学部落格‘开放课堂’,深耕细作,激发教师、学生无限潜能。”
立足学校主阵地
建设独具特色的科学课程
“做好中小学科学教育,需紧扣‘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两大根本问题,前者决定方向,后者决定成效。”郑焕东表示,温州通过构建科学教育“1+X”创新体系,指向学生创新力、探究力的提升。其中,“1”代表国家课程,确保学生科学素养全面发展的基石,“X”代表温州创新创造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体系。
在义务教育阶段,温州各所学校坚持在STEAM教育、创客教育上下功夫。温州STEAM教育始于2013年,通过学科迁移、应用转化、团队合作,引导学生提升自主探究能力。STEAM教育每年都会遴选优秀案例100项,温州也成功获评全国STEAM教育先行区、全省首批STEAM教育实验区。
记者走进温州市实验中学的科创楼,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近10米高的木制艺术装置“八秩韶华·数据织梦”。该装置是由机器人将学校历年的老旧课桌椅切割并层层堆积而成。看似不规则的形状中包含着每一学年的班级数量、班级学生人数、教师人数、学校结对帮扶情况和校区数量的增长。不同区域的装饰镜面则反映了所获荣誉和知名校友的数量。温州市实验中学校长黄慧向记者介绍:“这个艺术装置传递给我们这样一个理念:未来世界的核心是数据。”
温州市实验中学的科创课程获得了充足的空间及硬件支持。在集新校区科创楼中不仅有创客空间,还配有“AI+AR”体验室、AIGC创作室、黑匣子剧场、科学演绎空间、3D造型屋等。科创楼一楼保留了大面积的公共空间,其中大阶梯的设计充分还原了学生对开放空间的设想。专家团队会为初中生量身打造相应的课程,如由温州肯恩大学颜庆应教授指导的养殖大麦虫项目,融合了昆虫养殖、环保回收、3D打印等课程内容。
在一片高楼包围中,温州市瓯海实验小学前汇校区校门前有一大片自己的农场,温州市瓯海区实验小学集团学校书记、校长赵成木介绍:“长得越不好的植物就越有可能是高年级学生种的,因为老师介入会越来越少。你看这片学生自己种的紫色花椰菜,长出来就很漂亮。在AI等技术的加持下,新时代的农夫更有智慧,更有视野,更有未来。”校园里有一个小小的花园。“这是我们学生养育蝴蝶的地方,来年学生会将自己孵化的蝴蝶与野生蝴蝶进行对比研究。”花园的树枝上,学校还用塑料圈建造了一条无人机赛道。在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瓯海实验小学每学年开设80多门拓展性课程供学生选课走班学习,涉及语言素养、数理逻辑、艺术素养、科技信息、STEAM课程等多重领域。
除了依靠学校自身发展,温州还通过引入研究院、高校等科教融合平台,建设高质量科学教育资源。其中,在2023年底,依托成立于2019年5月的国科温州研究院,温州新建了5所国科系学校,形成了从学前到高中教育的“科技学校”办学矩阵。在温州市国科第一小学,一整幢教学楼成为科学研究的实验室,每间实验室均由高校系主任和专家亲自挂牌并上课。“这体现了‘在离科学最近的地方办学’‘在科学家身边成长’的办学计划,把最优质的科教资源遴选出来提供给学生。”国科教育集团附属温州学校执行总校长梁经伟说。
期待您的留言、投稿,
邮箱:wzjyfb666@163.com。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