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电驴”带动的中国能源逆袭之路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6-06 09:57 9

摘要:6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刊文称,一直以来,中国在全球锂电池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而一些国家则试图减少对华依赖。多名分析人士指出,钠离子电池可能是其他国家未来减少对中国电池依赖的一条捷径,但数据显示,中国该领域又一次领先世界。

6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BBC)刊文称,一直以来,中国在全球锂电池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而一些国家则试图减少对华依赖。多名分析人士指出,钠离子电池可能是其他国家未来减少对中国电池依赖的一条捷径,但数据显示,中国该领域又一次领先世界。

这一趋势表明,中国通过小型电动交通工具(昵称“小电驴”)实现了新一轮能源技术的全球反超。这场围绕钠离子电池的技术革命,不仅是中国制造的延伸,更是一场资源控制、产业标准、气候治理与技术话语权的重构博弈。

【资源自主:打破锂资源的地缘政治枷锁】

锂离子电池之所以成为全球清洁能源核心之一,关键在于其高能量密度与广泛适应性。

然而,锂资源的稀缺与地缘集中性,也让这项技术体系面临被特定国家资源卡脖子的风险。例如,全球三分之二的锂资源集中在南美“锂三角”(阿根廷、玻利维亚、智利)。

这一格局既形成对部分国家能源转型的结构性依赖,也加剧了全球矿产原料竞争的地缘敏感度。相比之下,钠元素的储量极为丰富,广泛存在于海水、岩盐等普通自然资源中。

根据中国能源报的统计,中国拥有全球领先的钠盐提取与精炼能力,可大量自产主要原料如碳酸钠、氯化钠等。

2023年起,宁德时代、钠创新等龙头企业陆续建设钠电池专线,使中国率先实现了“原材料—正负极材料—电芯组装—终端应用”的完整国产链条。

雅迪是试图在替代电池技术领域获得竞争优势的几家中国公司之一。这一趋势反映了中国清洁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制造商是世界上最早推出钠动力汽车的制造商之一。

从资源维度看,中国正从“锂被依赖”变为“钠自主化”的主导者。

【技术主权:市场份额主导与专利强化】

在以锂电池为主的动力电池领域,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呈现显著增长趋势。在全球前五大专利受让人来源国(日本、中国、美国、韩国和德国)中,中国占据一席之地,在前20名专利受让人中,中国本土企业持有35%的专利 。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制造商在全球市场份额上占据主导地位,但在动力电池的专利组合排名中并未位居第一 。一项研究发现,中国在研发成果的“数量”上表现出显著的追赶效应,但在成果的“质量”以及对基础核心技术的掌握方面,与美国相比仍有不足 。然而,中国企业在欧洲提交的LFP相关专利申请数量自2020年以来大幅增长,表明中国正积极通过知识产权强化其在欧洲市场的地位,并专注于克服LFP(磷酸铁锂)电池的固有局限性 。

中国在市场份额上的主导地位与在专利组合(尤其是在质量和核心技术方面)排名之间的差异,表明中国存在一项战略性任务。尽管大规模生产和渐进式创新推动了市场占有,但获得基础知识产权对于长期的高价值领导地位以及应对潜在的知识产权纠纷或技术障碍至关重要。这预示着中国正将重心转向更深层次、更基础的研究,以维持未来的竞争优势。

【能源权力重构:重塑全球清洁技术秩序】

中国在钠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的迅速发展,标志着其在全球清洁能源产业中从“制造中心”向“规则制定者”的转变。这一进程不仅体现在技术突破和产业链完善上,还在于中国积极推动与“全球南方”国家的能源合作,构建新的国际能源治理结构。

首先,钠离子电池作为锂电池的替代技术,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原材料丰富等优势。例如,宁德时代推出的Naxtra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到175 Wh/kg,计划于2025年12月开始量产,显示出其在电动汽车和储能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

其次,中国在钠离子电池领域的国际合作日益深化。比亚迪在江苏徐州建设年产30 GWh的钠离子电池工厂,计划为微型电动车和电动摩托车提供电池支持,显示出其在全球南方市场的战略布局。中国的崛起,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成本可控、技术自主、路径多样的替代选项。

钠电池的推广模式极具南方国家适应性。

钠电池其成本低、安全性高、原材料广泛易得,适合热带、亚热带国家在城市交通、微型储能、电动摩托等场景中的普及使用。例如,印尼、孟加拉国、埃及等地早已成为中国两轮电动车的主要出口市场。而中国企业,如宁德时代、欣旺达、远景动力等,正以技术转让、合资建厂、培训工程师等形式,积极推动“技术走出去”,构建新的能源合作网络。

【气候治理博弈:低成本方案瓦解西方话语权】

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积极推动与东南亚、非洲、拉美等地区的能源协同。

例如,中国南方电网在广西南宁建设的10 MWh钠离子电池储能站,是中国首个大型钠离子电池储能项目,标志着钠离子电池在大规模储能领域的应用迈出重要一步。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中国在清洁能源技术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也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成本可控、技术自主、路径多样的能源转型方案。

以钠离子电池为代表的清洁技术,正成为新一轮“南南合作”的战略纽带。这一趋势意味着,未来全球能源治理结构将更加多极化,中国不再只是全球产业链的一环,而是南方世界能源发展的“技术轴心”。这一重构不仅挑战了传统北方国家在气候资金和能源技术上的垄断话语权,也为“全球南方”国家摆脱清洁能源转型中的被动地位提供了现实可能。

来源:国际3分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