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知道常见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说出常见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初中化学3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五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知道常见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说出常见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3.知道离子的形成,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知道常见离子符号的表示;
4.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5.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微观世界的学习热情。
【设计思路】首先通过提出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目标性及科学性的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探究性教学情景,认定教学目标;之后引导学生在固有知识基础上,经过阅读、思考、假设、推断、讨论、交流、测评、反思等合作与探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初步认识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知道离子的形成,认识同一元素的原子与离子可以相互转化,以及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教学重点】原子最外层电子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离子的形成与表示
【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教学方法】疑、议、析、结、评五字教学
【教学准备】1、钠原子、氯原子等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课件;2、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课件;3、钠与氯气反应形成氯化钠课件等;
【课时安排】1×45/
【教学过程】
【设置疑问,创设情境1】
1.悬疑引入,激发兴趣:
(1)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过原子结构,谁能以钠原子(核电荷数为11,中子数为12)为例,说说原子是由哪几种微粒构成的呢?是怎样构成的呢?
(2)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对电子具有吸引力(异性相吸),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的空间运动。对于核外只有一个电子的氢原子来说,这一个电子围绕氢原子核运动很“自由”,而对于钠原子等具有多个电子的原子,这些电子在原子核外到底是怎样运动的呢?这些电子能否挣脱原子核的吸引呢?为解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共同学习——课题3 离子(板书课题)
2.提出问题,引导学习:
(1)科学家把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区域称为什么?人们把电子在原子核外不同的区域运动现象叫做什么?
(2)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多几层?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几个?只有1层的不超过几个?
(3)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简明、方便地表示原子结构。小圈表示原子核,小圈内的数字表示什么?弧线表示什么?弧线上的数字表示什么?
(4)仔细观察教材P54页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看看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特点?与它门的化学性质有什么关系?
【阅读思考,探讨交流1】
1.学生阅读教材P54-P55页第一段结束;
2.观看教师多媒体出示的钠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
3.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4.学生分组探讨交流;
3.教师巡回个别指导;
【辨析点拨,引导探究1】
1.多媒体展示教材P54图3-10“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科学家把核外电运动的区域称为电子层。原子核外只有1-2个电子,电子在同一个电子层运动,原子核外有多个电子(大于2个电子),电子在不同电子层内运动,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请观察钠原子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共有几个电子层?最外层是几层?最外层有几个电子?
3.图3-10及“钠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这样表示原子核核外电子排布很不方便,因此化学上采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
4.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氦为2个),我们在前面“空气”的学习中已经知道,由于稀有气体在一般情况下都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呈现“化学惰性”,所以人们认为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或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属于相对稳定结构。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才能相对稳定的存在。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余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着元素的化学性质。
【推写结论,共同认定1】(板书课题)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1.电子层:
(1)目前发现原子核外最少有1个电子层,最多有7个电子层。
(2)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只有1层的不超过2个)。
2.原子结构示意图:
(1)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2)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结构特点元素化学性质稀有气体元素8个(He为 2)相对稳定相对稳定金属元素少于4个不稳定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非金属元素多于4个不稳定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设置疑问,创设情境2】
1.悬疑引入,激发兴趣:请观察钠原子与氯原子结构示意图,它们是否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要趋于相对稳定结构,钠原子要失去最外层电子,氯原子最外层要得到电子,那么钠原子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氯原子最外层得到1个电子后,它们对外是否仍然不显电性?它们分别变成了什么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离子的形成(板书课题)。
2.提出问题,引导学习:
(1)1个钠原子(失去或得到)1个电子,就变成1个,它带个单位电荷(填正或负),它属于离子(填阴或阳);1个氯原子(失去或得到)1个电子,就变成1个,它带个单位电荷(填正或负),它属于离子(填阴或阳)。钠离子、氯离子分别表示为、。
(2)一般地,金属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电子而形成离子,非金属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电子而形成离子,因此离子是由原子通过得失形成的。
(3)钠原子与钠离子属于同一元素吗?氯原子与氯离子属于同一元素吗?为什么?
(4)认真阅读教材图3-13“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同桌联合表演氯化钠的形成过程。要求分别扮演钠原子和氯原子(头上贴元素符号,身上贴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电子”),语言幽默准确,动作生动有趣。
(5)世界上千千万万种物质都是有、和构成的。NaCl是由
钠 与氯 构成的化合物。
(6)说说元素与单质、化合物,元素与原子,以及原子与分子、离子的关系?
【阅读思考,探讨交流2】
1.学生阅读教材P79页内容;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学生分组探讨交流;
3.教师巡回个别指导;
【辨析点拨,引导探究2】
1.从原子结构变化看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过程:
2.离子符号表示方法:(1)位置:元素符号右上方;(2)+、-号表示电性,数字表示电荷数,+、-号在数字前面,1略去不写。
【推写结论,共同认定2】(小结板书)
二、离子的形成
1.离子的形成:
2.离子的表示:
3.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
【课堂练习,评价反思】
一、课堂测评(测评题以投影出示,学生把答案写在练习本上。)
二、评价反思
1.学生交换评卷;
2.学生自我反思评价;
3.教师针对测评反馈情况,抓差补缺;
【作业布置】1、课堂作业:教材P57第1题的(1)-(4)小题;2、课外作业:教材P58第2题的第(3)小题;
来源:山石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