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国时期有位道士叫葛玄,是道教灵宝派的祖师,葛洪就是他的侄孙。葛洪是东晋时期的道士,写下了道教经典《抱朴子》,其中内篇20篇记录了道教的修炼之术,外篇50篇则是关于时政、文学等方面的杂论。他还著有《神仙传》,里面记载了92位仙人的事迹,其中就包括葛玄。
问:道教“养生四宝”与葛洪《抱朴子》有何关系?
答:
东晋道士葛洪在其代表作《抱朴子》中写有“握固守一”,并讲解了握固的手法。下面就先来了解一下葛洪。
三国时期有位道士叫葛玄,是道教灵宝派的祖师,葛洪就是他的侄孙。葛洪是东晋时期的道士,写下了道教经典《抱朴子》,其中内篇20篇记录了道教的修炼之术,外篇50篇则是关于时政、文学等方面的杂论。他还著有《神仙传》,里面记载了92位仙人的事迹,其中就包括葛玄。
葛洪
顺便说一下,“抱朴”出自《道德经》中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意思是人要保持本真,为人要自然、不伪装。
《抱朴子》
葛洪是三清山的开山鼻祖,还是道教丹鼎派的创始者之一,被称为“小仙翁”。丹鼎派也称为“金丹道教”,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门派,只要是炼丹求仙为主的道派,都称为丹鼎派。丹鼎派一开始是以炼丹为主,宋元以后转为以内丹为主。
还有说法是吕洞宾(吕嵓或吕岩)是丹鼎派的祖师,吕洞宾是唐朝人,比葛洪晚了很久,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金元时期的全真道就是丹鼎派,他们尊奉“北五祖”,吕洞宾就位列其中。有一本书叫《钟吕传道集》,记载的是钟离权和吕洞宾师徒二人的对话,是一部内丹术的经典。
肘后备急方
葛洪还有个身份,他是一位医药学家,著有《肘后备急方》,讲述中医治疗和方剂,还是第一本临床急救手册。由于对中医有深入研究和实践,他对于养生(摄生)肯定有极深的见解。
葛洪自号抱朴子,因为道教本就传承自黄老之学,也就是《黄帝内经》和《道德经》,而像葛洪这样的学者并不同于普通的道士,相当于道教中的高级知识分子,只要是他涉猎的领域,包括道教理论、神仙学、炼丹、养生、医学等,都能拔高一个层次。
下面挨个讲解道教的“养生四宝”。
1、握固
握固指的是一种手型,先将拇指弯曲,指尖压在无名指根部,然后其余四指弯曲,包住拇指。握拳的力量要适度,不要用力过度。
握固
但要想真正理解握固,就要跟“守一”连起来理解。葛洪的表述是“握固守一”,体现了他对《道德经》的深刻感悟。“守一”其实等同于“抱朴”,因为“一”在道家学说中的含义是一切的开始,再多也要从一开始,“守一”就是专一、保持一贯。
“守一”也是道教的一种修炼方法,练习起来很简单,就是让身心静下来,将意念集中于身体一处。因此“握固守一”就不单单只是双手握拳,还要将意念集中在双拳上,尤其是被握在其中的拇指上。可以当成单独的功法来练。
握固的原理是什么呢?中医认为肝藏魂,而无名指根是肝魂关窍,握固守一就像关上房门静下心来,能够安魂定神、护肝明目。还可以固护精气,配合咬紧牙关效果更好。
2、叩齿
操作很简单,就是空口咬牙,每次一般叩三十六次,要精神专注,仔细倾听叩齿的声音。叩齿时可以前后稍微调整,确保咬合到前中后牙。也有的做法是先扣臼齿,再扣门牙,然后是犬齿,各叩三十六次。叩齿的作用,可以起到牙齿本身的保健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固肾。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而牙齿属于骨,精气充足则牙齿坚固,牙齿活动也能刺激到肾。比如有个固肾的小窍门,就是小便时先咬紧牙关,然后再行小便,就是这个道理。
3、咽津
这里的津指的是口里的津液,也就是俗称的口水。中医认为口水分为唾和涎,唾由肾精所化,多出自舌下,较为粘稠;涎由脾精所化,较为清稀,流动性好。
咽津不能单独做,因为正常情况下口里没那么多津液,要先用舌搅动,然后鼓漱,接着才是咽津。具体做法是:
搅海:用舌贴着上下牙床搅动,顺时针、逆时针各18次,再用舌贴着上下牙面搅动,仍然是顺时针、逆时针各18次,用力要柔和自然。鼓漱:闭口鼓动,就像漱口一样,做36次。咽津:将口里的津液分三口咽下,想象咽到了丹田处。一般叩齿与咽津都是连着做,合称为“叩齿咽津”。还有的在搅海和鼓漱之间再加上“点舌”,也就是用舌尖点击牙龈、齿缝。
4、鸣天鼓
鸣天鼓
两手掌心捂在双耳上,五指分开自然按头,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依次敲击枕骨,三指依次敲完算一次,做36次。然后手指按住枕骨不动,手掌快速抬离,再按回,如此反复做9次。
中医认为肾窍于耳,也就是肾气通于耳,鸣天鼓不仅能保健双耳,更重要的是补肾益气。
新识评专注于养生、修身的研究与实践,只发高质量的原创文章,欢迎关注、评论、点赞、转发!
来源:新识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