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6岁男子高某不慎崴伤右脚。对一般人而言,这并非大问题,但高某至少有14年糖尿病史。在基础疾病影响下,他的右脚很快肿胀、溃烂,并迅速向小腿蔓延。 经过半个月救治,医院仍提出了高位截肢的建议。但高某不甘心就这样失去自己的腿。经人介绍,他转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以下简称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脉管病科,科主任曹烨民团队对他进行了紧急救治。经过施行一系列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高某于8周后出院,此时他的创面基本愈合,成功保住了右腿。 像高某这样的患者,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脉管病科已经接诊了数万名,其中约有97%在经过治疗后,摆脱了截肢的命运和漫长的痛苦。 目前,这个团队正致力于将他们有关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向国内外更多地方推广,惠及更多患者。在此过程中,他们也对“中西医结合”如何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摘要:2018年,46岁男子高某不慎崴伤右脚。对一般人而言,这并非大问题,但高某至少有14年糖尿病史。在基础疾病影响下,他的右脚很快肿胀、溃烂,并迅速向小腿蔓延。
古方新用,
建立糖尿病足分类治疗体系
糖尿病这个臭名昭著的“甜蜜杀手”会攻击人体多个系统。在我国,8.1%的糖尿病患者会有糖尿病足症状,这一常见并发症具有难治愈、高致残、高致死及高复发率的特征,且治疗开销巨大,约占糖尿病医疗费用的1/3,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在糖尿病足治疗方面成绩斐然,能将患者高位截肢率降低到3%左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该院在这一领域的积淀要从70多年前说起。 1953年,一个无锡小伙子——奚九一从上海同德医学院毕业,在上海某社区医院任职。后来,毛泽东主席提出“西医学习中医”的号召,西医专业出身的奚九一积极响应,师从著名中医张近三,并开始重点关注脉管病研究。 他查阅文献时,注意到一味古方——“四妙勇安汤”。据传,该方是华佗传下来的,一直以来都有民间医生用它治病。自此,他开始用四妙勇安汤治疗脉管炎,并由此获得原卫生部颁发的乙级科技进步奖。 后来,奚九一在四妙勇安汤的基础上开发出功效更为全面的“软坚清脉方”,并发现这个方子对糖尿病足等脉管病患者有非常好的疗效。 看着许多腿脚腐坏、疼痛难耐的人被送到医院,有些人苦苦哀求“我宁死也不要锯掉腿”,奚九一心痛极了。为此,他不断精进医术,竭力帮助更多人。 对病变的肢体,当时的主流疗法是先疏通血管,解决肢端缺血问题。但奚九一发现部分患者在接受血管疏通术后,感染毒素的扩散反而加速了。经过观察研究,他发现,糖尿病足至少可以分为“干性坏死(脱疽)”和“湿性坏疽(筋疽)”两大类——前者主要是血管闭塞缺血导致的坏死;后者主要是肌腱筋膜变性导致的坏死,用传统疗法并不奏效。这项成果1985年被正式报道后,共获得部级和市局级科技成果奖12项。 奚九一没有止步于此。他进一步将糖尿病足分成五大类:末梢神经变性麻痹型、皮肤变性皮损型、趾跖骨变性萎缩型、血管闭塞缺血坏死型(干性坏死)、肌腱筋膜变性坏死型(湿性坏疽),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分门别类的治疗方案。 对于像高某那样的湿性坏疽患者来说,最好的方法是切开患处、去腐清筋,在中医药的内用外敷辅助下,患处很快就长出肉芽并逐渐愈合。 而对干性坏死患者来说,软坚清脉方能发挥重要作用。因为这些患者亟须恢复肢体血液循环,但现实中高水平外科医生往往供不应求,再加上很多患者身体状况不佳,真正能及时接受血管疏通术的患者少之又少。而软坚清脉方能促进血管再生,建立侧支循环,为康复进程争取宝贵的时间。 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开拓性的学术贡献,奚九一成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脉管病领域的学术带头人。2018年,95岁高龄的奚九一溘然长逝,其弟子曹烨民继承了他的衣钵。“你到曹医生那边碰碰运气”
“曹医生很好,就像神医一样。”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88岁的阎宗文反复念叨着这句话。 他是老“糖友”了,早在2014年就出现了糖尿病足症状,腿疼到几乎难以走路。之后4年间,他先后辗转于多家医院,均被告知需要动手术。“我问大夫,手术有多大把握,大夫说只有50%。我年纪大了,不敢冒险,生怕手术失败我就瘫痪了。” 阎宗文又来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医院),挂了血管外科主任符伟国的号。符伟国对他说:“老先生,以我们目前的医学条件,只有开刀这一个办法。如果你实在不想动手术,我替你想个办法,你到曹医生那边碰碰运气。” 早在20世纪50年代,符伟国的老师——中山医院血管外科首任主任冯友贤就与奚九一开展了最早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的合作。冯友贤常常找奚九一讨论如何通过中医药改善患肢的侧支循环,防止外科手术后血管吻合处的内膜增生。 70年来,两个团队一直互通有无:中山医院遇到单靠西医难以解决的问题,会请奚九一、曹烨民设法保住病人的腿;而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在治疗时遇到血管堵塞等紧急情况,也会请符伟国团队来会诊。符伟国在奚九一这边进修过两年,后来还和中山医院另一位医生徐欣协助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组建了外科团队。 在此之前,阎宗文从未想过中医可以治他的病。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他于2018年11月来到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曹烨民查看他的病情后,确认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严重狭窄,进而产生脱疽,便给他开了软坚清脉颗粒,然后定期复查。 阎宗文后来没有住院,也没有动手术,连续吃了四五年软坚清脉颗粒,病情稳定好转。现在他的腿早已不疼了,也基本能正常行走。“在最困难的时候,是曹医生救了我。”阎宗文说。如何惠及更多患者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脉管病科的这套治疗方案已经实践了数十年,每年都有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患者慕名而来。 曹烨民最难忘的是2000年的一次接诊。患者来自浙江省舟山市,抵达上海前,他已经在老家治疗了很久,但脚上的筋疽还在持续加重,散发出难闻的恶臭,人也高烧不退。 情况非常紧急,需要马上手术。要想这名患者治愈,至少需要住院四五十天,而当时医院脉管病科总共只有40张病床,一时难以协调。曹烨民一边安抚病人情绪,一边赶紧给医院领导打电话请求加床。领导当即同意把其他科室的病床腾出来,当天就给患者做了手术。病人的脚最终保住了。 这件事之后,脉管病科的病床数从40张增加到80张,之后逐渐增加至今天的224张。同时,他们也致力于优化治疗方法,缩短疗程,以进一步提升医院的接诊能力。“我们过去一年出院300多名病人,现在一年能出院6000多名病人。”曹烨民说。 然而,面对基数庞大的糖尿病足患者群体,这个团队的力量仍是杯水车薪。因此,从奚九一行医的年代起,他们就致力于把自己的诊疗方案推广出去,但这条路走起来并不容易。来源:晚晚的星河日记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