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芒种,又称 “忙种”,其名字蕴含着丰富的农耕文化内涵。“芒” 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此时它们的芒刺变硬,宣告即将成熟;“种” 既指种子,也代表播种,生动展现出这一节气既要收割有芒谷类作物,又要播种晚稻等谷类作物的忙碌景象,正所谓 “芒种芒种,连收带种”
今日(6 月 5 日)17 时 57 分,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 —— 芒种 ,标志着仲夏正式登场。
芒种,又称 “忙种”,其名字蕴含着丰富的农耕文化内涵。“芒” 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此时它们的芒刺变硬,宣告即将成熟;“种” 既指种子,也代表播种,生动展现出这一节气既要收割有芒谷类作物,又要播种晚稻等谷类作物的忙碌景象,正所谓 “芒种芒种,连收带种” 。
在我国广袤大地上,芒种时的农事活动因地域而不同。北方,金黄麦浪随风翻滚,农户们争分夺秒,趁着晴好驾驶收割机穿梭其中,奏响夏收乐章,“一川麦浪镰初试,争得夏粮粒粒归” 便是写照。南方,水田里蓝天白云倒映,农民弯腰熟练插秧,嫩绿秧苗排列整齐,“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孕育着新希望 。
芒种时节,气候特色鲜明。气温显著升高,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模式,走在户外,热浪袭人,汗水渗出。同时,雨量充沛、湿度大,这样的湿热环境虽让人不适,却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龙江最北部部分地区,其他地方都已切实感受到夏日的 “热情” 。
芒种有许多有趣习俗 。送花神极富浪漫色彩,农历二月二花朝节迎花神,芒种时百花凋零,民间便举办祭祀花神仪式,为花神饯行,感恩并盼来年再会。《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对大观园群芳芒种饯花神的场景描写得极为细致 。安苗、打泥巴仗、煮梅等习俗也别具风情。贵州东南部侗族青年男女在芒种前后举办打泥巴仗节,新婚夫妇在好友陪同下集体插秧,边劳作边打闹,活动结束后,身上泥巴最多者最受欢迎 。南方五六月梅子成熟,青梅营养丰富但鲜果酸涩,于是有了煮梅,“青梅煮酒论英雄” 的典故更是让煮梅声名远扬 。
芒种养生也很关键 。鉴于气候多湿多热,热邪易损耗人体正气津液,养心健脾、清热宣畅化湿成为养生关键 。起居上,可适当晚睡早起(尽量不超 23 点),适度接受阳光照射(避开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阳气充盛,促进气血运行,振奋精神 。俗话说 “午睡一刻钟,夜补一小时”,中午阳气偏盛时,午睡半小时左右,能有效调和阴阳 。芒种后午时天热,人易出汗,衣衫要勤换勤洗,常洗澡可使皮肤疏松,利于 “阳热” 散发,但要避免赤膊贪凉,宜穿透气的棉丝织衣物 。饮食上,可多吃苦瓜、苦菜、龟苓膏等 “苦菜” 增进食欲,多摄入冬瓜、苋菜、芹菜、青梅、西瓜等蔬果清热生津 。
如今,在这个充满希望与忙碌的芒种时节,即将参加高考的莘莘学子们也站在了人生的关键节点 。他们多年来在知识的田野里辛勤耕耘,如同农民期盼丰收一般,期待在考场上收获硕果 。希望他们能保持冷静,发挥出最佳水平,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 。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芒种也如同一盏明灯,提醒着生活恰似农事,有付出才有收获,唯有在合适的时机奋力耕耘,未来才能收获满满 。愿大家在这个芒种,种下希望的种子,用汗水与努力浇灌,静候丰收的喜悦 。
来源:乡村蒲幺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