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月20日有中国“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取得新突破其首次完成1亿摄氏度1066秒“高质量等离子体运行”这是中国科研团队向着聚变发电的未来迈出的一大步也是人类向着清洁能源未来迈出的一大步中国“人造太阳”加快实现聚变发电因核聚变无
1月20日
有中国“人造太阳”之称的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
取得新突破
其首次完成
1亿摄氏度1066秒
“高质量等离子体运行”
这是中国科研团队
向着聚变发电的未来
迈出的一大步
也是人类
向着清洁能源未来迈出的一大步
中国“人造太阳”
加快实现聚变发电
因核聚变
无限、清洁和安全的特性
它被认为是
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
“终极方案”之一
1亿摄氏度1000秒
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
等离子体运行
这些关键词
共同组成了
聚变研究中一个里程碑式的门槛
“1000秒”的意义之所以重大
在于长脉冲高约束模
达到1000秒
充分验证了
聚变装置的系统集成能力
和高参数等离子体稳态运行
这是未来聚变堆持续发电的基础
此次新纪录
由中国科学院
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创造
比他们在2023年创造的世界纪录
足足多了600多秒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图源:新华社
这一突破
对人类加快实现聚变发电
具有重要意义
媒体评价
这意味着可控核聚变
商业化曙光初现
为了聚变能源的梦想
全球科学家们已经努力70余年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宋云涛表示
希望通过EAST扩大国际合作
早日实现核聚变能源为人类所用
为“喂饱”AI
科技巨头布局核能
面对AI大模型训练推理
对电能需求的激增
各方正将目光投向核能
以期寻求能源供应的解决之道
有着众多优势的聚变发电
在AI领域中热度持续上升
AI耗电主要集中在
模型训练和推理
参数量越大
大模型算力消耗越大
电耗则越高
数据显示
为一个装满
先进AI计算芯片的机架供电
可能需要超过100千瓦的电力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相关报告预测
到2026年
全球数据中心
每年的用电量
或将达1.05万亿千瓦时
约是日本全年用电量
在AI发展对电力需求激增背景下
核聚变、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
等先进核能技术
有望加速发展
OpenAI CEO
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
不久前也表示
核聚变技术
或将取得重大突破
微软已与山姆·奥特曼投资的
核聚变公司Helion
签订购电协议
Helion计划在2028年前
让首座核电厂开始运转
目标发电量达50兆瓦
从而向微软等公司供电
同样投身AI算力竞争的
亚马逊、谷歌等公司
也将目光投向核能
2024年10月
谷歌母公司Alphabet
宣布将购买
小型模块化反应堆
所产生的核能
同月
亚马逊与三家公司
签订合作协议
初期投资数亿美元
开发小型模块化反应堆
由于核电产业
在电力系统中作用凸显
其成长空间较大、确定性较高
业内人士表示
可控核聚变
作为未来产业
既需要技术的不断突破
也需要耐心资本的保障
更需要给足
发展时间和容错空间
撰文:孔繁鑫、陈疆伟 编辑:李飞 排版:李汶键 统筹:李政葳
参考:新华社、央视新闻、上海证券报、科创板日报、金融界
光明网出品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