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美国销声匿迹,谁在炒作玛巴洛沙韦?

B站影视 2025-01-21 17:09 3

摘要:玛巴洛沙韦,也叫速福达,是一款针对流感的特效药。在进入中国之前,速福达2018年先后于日本、美国获批上市,至2024年,也是六年。尽管全年的销售额尚未披露,但速福达2024年上半年的销售额为6800万瑞士法郎(约7500万美元),距离“十亿美元分子”还有一大段

最近,甲流高峰如约而至,全国大面积“中标”。

医院人满为患,北京儿童医院挂号排队已经1000号开外,彻夜排队成了父母的新“夜生活”。

与此同时,某“特效药”玛巴洛沙韦成了药界的顶流,堪比冬天的热水袋——谁抢到谁心安。

线下药店货架空空,线上平台却瞬间被炒到300-500元一盒,恍惚间它的价格甚至像P2P理财一样,每天刷新上限。

玛巴洛沙韦,也叫速福达,是一款针对流感的特效药。在进入中国之前,速福达2018年先后于日本、美国获批上市,至2024年,也是六年。尽管全年的销售额尚未披露,但速福达2024年上半年的销售额为6800万瑞士法郎(约7500万美元),距离“十亿美元分子”还有一大段路要走。

在美国与日本市场,速福达的销售额在达到峰值后,开始下滑,在欧洲市场则始终未能成功销售。

2024年上半年,速福达在美国的销售额降至400万瑞士法郎(约439万美元)。速福达2022年在美国达到销售高峰,达到5200万瑞士法郎(约5707万美元)的销售额。此后开始下滑,2023年降至1200万瑞士法郎(约1317万美元),较上年减少约四分之三。

速福达在美国市场的急速萎缩,此前也曾在日本上演。2019年,该药在日上市第二年,达到了1.1亿美元的销售高峰,但在2020年即跌至1600万美元,市场萎缩约85%。

按理说业绩扑街母公司应该很头疼,但诡异的事情就来了,2024年负责玛巴洛沙韦销售的公司罗氏制药公布了财报,销售额增长了5%。

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不妨来看一则新闻,棱镜工作室报道,2024年初,国内流感肆虐,玛巴洛沙韦因为快速有效,很快就被捧成了流感神药,价格贵了六成以上不说,不少人还在平台上抢药囤药比抢茅台还火热。

罗氏制药的年报上也清清楚楚写着玛巴洛沙韦如今在国际市场上销售收入主要来源于中国。速福达不仅在全国约7000家医院准入,还可借助互联网医院,通过多个线上平台购买,供应渠道多元。其出厂价严格执行医保谈判价格,始终未变。

原价200多的药,线下基本买不到,线上却被炒到了600多一盒。要知道,这一盒里也就2片药,一片300多块钱,还供不应求,是不是有点太离谱了。

但价格还不是重点,咱更好奇的是,为什么这个药当年在美国和日本会迅速陷入沉寂?为什么转战中国后又迅速走红,这里面涉及到一个专业名词叫耐药性。

简单来说,病毒也是有生命的,如果今天吃下去的药没法彻底杀死它,反而就会让病毒产生耐药性,到时候再想杀死它就没有那么容易了。美国版速福达说明书指出,5岁以下儿童服用玛巴洛沙韦病毒敏感性下降40%,日本版速福达说明书指出,12岁以下儿童服用玛巴洛沙韦病毒敏感性下降23.4%。

日本一项研究分析了 2013/2014 至 2019/2020 年七个流感季节中的 581 名患者中,其中 465 名(80.0%)感染甲型流感病毒(251 例 A/H1N1pdm09、199 例 A/H3N2 和 15 例未指定亚型),116 名(20.0%)感染乙型流感病毒。大多数患者年龄为 6~18 岁(75.7%,440/581)。


在治疗组中,玛巴洛沙韦(39.2%,228/581)和奥司他韦(40.1%,233/581)的处方量高于拉尼米韦(11.7%,68/581)和扎那米韦(9.0%,52/581)。


奥司他韦治疗后,未发现患者患有耐药变异病毒,但玛巴洛沙韦治疗后,21 例(4.5%)甲型流感患者出现了耐药变异病毒。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大量使用这个药物,有可能会出现病情更加棘手的情况。但问题是,国外市场卖不出去,国内却在疯狂炒作,究竟是谁在操纵这一切?

其实答案很简单,资本利用一些人的媚外心理,认为制造稀缺性,进行饥饿营销,这已经成了国内商业世界里太常见的手段。

在这里必须提醒大家,千万不要认为进口药就一定比国产好,玛巴洛沙韦之所以见效快,只用吃一次,因为它的工作原理是强行抑制病毒复制,这导致它药性很猛,半衰期很长,人体代谢需要79个小时,所以说明书上也写了,只适用于5岁以上体重在20公斤以上的儿童和成人。

值得关注的是,国家流感药物储备充足,玛巴洛沙韦也并非不可替代。此外,专家也表示,玛巴洛沙韦仅获批治疗流感,预防性尚不明确。由此可见,囤药并不是明智之举,只会成为其价格翻倍的推手。


从宏观抗流感药物市场来看,此类现象并非个例。部分不良商家在流感高发期,利用信息不对称,曾对多款热门药物进行类似操作。


面对 “流感神药” 价格暴涨,监管部门应强化药品市场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针对线上销售特点制定更有效的监管措施,加强跨区域协作,在允许合理的市场价格波动之上,严厉打击哄抬物价、恶意炒作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甲流 “特效药” 被炒至高价这一现象,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扰乱了市场秩序,还暴露出了医药市场在监管、信息传播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面对这一情况,我们每个人都应保持理性,不盲目跟风抢购高价药,同时积极做好日常防护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来源:金投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