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吉他凭什么能在世界制琴领域展现出独特魅力 ?

B站影视 2025-01-20 13:56 3

摘要:当谈及电吉他制造业,Fender、Gibson等行业巨头往往率先跃入许多人的脑海。在这两个品牌如日中天之际,一股源自东方的神秘力量悄然兴起。它凭借卓越的学习能力与出色的创新能力,形成了与美产吉他截然不同的风格,甚至构建出独属于自己的声音体系。

当谈及电吉他制造业,Fender、Gibson 等行业巨头往往率先跃入许多人的脑海。在这两个品牌如日中天之际,一股源自东方的神秘力量悄然兴起。它凭借卓越的学习能力与出色的创新能力,形成了与美产吉他截然不同的风格,甚至构建出独属于自己的声音体系。

这股力量,便是日系电声

客观来讲,日产电吉他在历史底蕴方面,远不及美国同行那般悠久深厚。然而,在日产吉他的黄金时期,曾涌现出上百个品牌、上千种型号。各品牌以多样化的形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编织出一张精密的生产线网络与复杂的行业关系网。

由于品牌众多,难以通过文字逐一详述。接下来,就让我们借助下面这张图片,一同领略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品牌 。

20 世纪 60 年代前,日本吉他制造业主要以模仿和复刻西班牙古典吉他、夏威夷吉他为主。到了 60 年代后期,日本电吉他的兴起与世界摇滚乐浪潮几乎同步而至。

The Beatles 日本武道馆演出(1966)

1966 年,The Beatles 乐队踏上日本进行巡演。在这场演出中,大多数日本观众首次目睹了半空心电吉他,以及 Hofner 提琴样式的贝斯。

1969 年,英国摇滚乐队 Led Zeppelin 发行了令人难以忘怀的《Led Zeppelin Ⅰ&Ⅱ》两张专辑。吉他手 Jimmy Page 手中那把带有「Sunburst」贴面的 Gibson Les Paul,也借此声名远扬。

一时间,日本的年轻人们陷入狂热。拥有一把 Gibson Les Paul、SG,或是 Fender Telecaster,成为了当时众多日本年轻一代的终极梦想。

1970 年,日本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 43000 日元。按照当时 1 美元兑换 360 日元的汇率换算,约为 120 美元 / 月。而一把全新的 Stratocaster 售价超过 660 美元,为了追逐梦想,日本年轻的乐手们甘愿掏出五个月的工资去换取一把 Stratocaster。

Epiphone 价格列表(1970)

1971 年,Pink Floyd、Led Zeppelin 等大牌乐队纷纷前往日本巡演,这使得摇滚乐文化在日本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吉他萌生兴趣。

看起很爽,可是买不起

然而,现实却极为残酷。Gibson 在日本的售价高得惊人,只有少数家境优渥的爵士吉他手才有机会拥有。即便是价格相对亲民的 Fender,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依旧是难以企及的奢侈品 。

恰在此时,复刻吉他应运而生。

首把复刻吉他出自 Greco 之手。这家公司原本从事吉他贸易分销,1960 年注册了 Greco 商标后,开启了自主生产吉他的征程。

20 世纪 60 年代末,摇滚乐在日本逐渐崭露头角。Greco 将目光聚焦在乐手们手中的大牌乐器上。察觉到 Gibson 价格高昂,令众多乐手望而却步,Greco 萌生出制造低价复刻 Gibson 吉他的想法。

然而,彼时 Greco 并未掌握 Gibson 的设计图纸与细节参数,一切只能凭借经验摸索前行。

很快,Greco 以 Gibson Les Paul 为蓝本,设计出 EG - 360 吉他。虽说外观与 Gibson Les Paul 近乎一致,但琴颈规格和琴体结构却差异明显。

不过,Greco 成功打响了复刻时代的头炮。

紧接着,从 20 世纪 60 年代末到 70 年代中期,众多日本吉他工厂纷纷转向复刻吉他生产。其中不乏如今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品牌,像 Yamaha(雅马哈)、Tokai(东海)等。它们的复刻对象依旧以 Fender 和 Gibson 为主。

Yamaha Pacifica 1611 Mike Stern 签名款 -Tokai Flying V -

这些复刻品在外观上与原型琴极为相像,要是把琴头遮挡住,想必鲜有人能准确辨别出它们的真实品牌。

颇为有趣的是,Saito Musical Instruments(一家日本乐器公司)为实现精准定位,特意划分出两个子品牌:Fernandes(费尔南德斯)负责复刻 Fender 类电吉他;Burny 则专注于复刻 Gibson 类电吉他(也有少量 Gibson 类吉他使用 Fernandes 商标)。

Fernandes ST(1975) -Burny SG -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心生疑惑:“这不就是抄袭嘛,有什么值得说道的?”

的确,从简单直白的角度来看,这似乎就是抄袭。然而,这些品牌并非单纯盲目抄袭,而是在模仿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在学习的基础上持续改良。不少复刻品牌的吉他,既保留了原型琴的精髓,又针对原有不足进行了改进。

它们在拾音器、琴体结构、琴颈规格以及木材搭配等多个方面进行优化,再加上对做工品质的执着坚守,使得日产复刻品牌的吉他不仅价格相较于 Fender、Gibson 等美产品牌更为亲民,而且在音色表现上毫不逊色。

日系吉他中还有一个独特的古董分支 ——Vintage,专指六七十年代生产的复刻品。其中一些特定品牌型号的价格,竟然比原版的元年 Fender、Gibson 还要高,而且常常处于供不应求、一琴难求的状态。

早期的日本吉他工作室

终于,在这个时候,Fender 和 Gibson 这两大行业巨头坐不住了。

“你们复刻我们的产品,价格还比我们低,这明显是在抢占我们的市场份额啊!”

“那还犹豫什么?直接向法庭起诉他们!”

就这样,日本吉他产业的 Lawsuit(诉讼)时代正式拉开帷幕。

这一切的缘由,得从一家名为 Hoshino Gakki 的日本吉他制造公司讲起。说起 Hoshino Gakki,可能了解的人并不多。但要是提到 Ibanez 这个品牌,几乎所有电吉他爱好者想必都有所耳闻,甚至不少人还使用过。

早在 20 世纪 20 年代,Hoshino 从一家名为 Salvador Ibanez 的西班牙古典吉他制造商处进口古典吉他,然后在日本市场销售。到了 1935 年,Hoshino 开始自主生产吉他,并将品牌命名为 Ibanez(这名字乍一听,感觉像是借鉴而来的……)。

Ibanez Logo

20 世纪 60 年代末,鉴于日本国内市场销售压力较大,Ibanez 开始寻觅国外代理商。美国 Medley Music 公司的老板 Harry Rosenbloom 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商机,便将 Ibanez 引入美国。1971 年,Hoshino 公司实现盈利,随后收购了 Elger Guitar,并将其更名为 Ibanez USA,正式在美国开启销售之路。

这个时间点,恰好与前文提到的日本吉他复刻时代相契合。Ibanez 正是通过复刻 Fender、Gibson、Rickenbacker 等经典琴型,成功叩开了美国市场的大门。而且凭借价格亲民的优势,深受吉他初学者的喜爱。

不难想象,Ibanez 的走红对美国电吉他市场产生了冲击。在 Gibson 眼中,这无疑是在行家面前卖弄技艺。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Ibanez 还真就做得有声有色……

1977 年,Gibson 将 Hoshino 公司和 Ibanez 品牌告上法庭,指控其琴头设计存在抄袭行为。最终,双方达成庭外和解,Ibanez 同意对琴头设计进行修改。

修改前 VS 修改后

实际上,从 1976 年起,为了捍卫自身市场地位与原创设计,Fender、Gibson 等老牌乐器公司就因吉他设计抄袭问题,不断对日本品牌提起控诉。这一时期,被称作诉讼时期,我们也习惯将这一阶段的日产吉他叫做 Lawsuit(诉讼)吉他。

有意思的是,前文所述 Gibson Ibanez 的这场诉讼风波,在这个时期最为知名,然而它也是整个时期唯一一次真正对簿公堂的案例。

如今回顾,这场诉讼风波对于原告和被告而言,都有着积极意义。

FenderGibson 开始大力发展 Squire、Epiphone 等子品牌,生产价格更为低廉的吉他,以此与日产复刻琴竞争市场份额。而日本的制琴师们也意识到,单纯依靠抄袭与改良并非长久发展之道。若想将品牌做大做强,必须拥有自己的原创设计,以及区别于现有品牌的独特理念。这也为日后日本本土吉他品牌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踏入大工厂时代之前,我们先将时间回溯到 1965 年。这一年,Fender 从 Leo Fender 手中转手,被 CBS(哥伦比亚广播电视公司)收购。新的管理层把大量资金倾注于广告宣传,这一举措直接推动了 Fender 吉他销量的攀升。然而,凡事有利有弊,伴随而来的是批量生产所导致的产品质量下滑。


CBS 时期夸张的 Fender 广告

质量的不尽人意,使得许多人开始寻觅 Fender 的替代产品。再加上 Pre - CBS 时期(CBS 入主之前)生产的古董级 Fender 价格不菲,消费者们毅然将目光投向了日本的复刻吉他。如此一来,同一时期,Fender 遭遇了与 Gibson 类似的困境。Fender 也曾多次尝试通过申诉与谈判来维护自身权益,但由于复刻品牌数量众多,申诉流程繁杂冗长,最终只能无奈放弃。

1981 年,Dan Smith 加入 Fender。面对这一棘手难题,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既然日本人在复刻我们的 Vintage 吉他方面表现如此出色,那为何不直接邀请日本人来协助我们生产呢?


Dan Smith(右)

想到便做。1982 年,Fender 聘请了一个日本团队,团队成员大多来自 Greco,皆是经验丰富的制琴师与设计师。Dan 对他们的要求很简洁 —— 发挥他们最擅长的技艺(即复刻 Vintage 吉他),而后贴上 Fender 的商标。


Fender 1982 Reissue Squier JV Series Stratocaster

试用期结束后,Dan 带领团队前往日本验收成果。当看到日本团队的作品时,他不禁感慨:“每个人都仔细检查了日本团队制作的吉他,大家几乎感动得落泪。他们制作的吉他品质卓越,达到了我们许久才企及的水准!”

1984 年,Fender Japan 生产线正式成立,由日本知名制琴大厂 Fujigen 负责代工(Fujigen 曾为 Greco 和 Ibanez 代工吉他),专注于复刻 Pre - CBS 时期的 Fender 吉他。


Fujigen logo

直至 1995 年,这一时期由 Fujigen 生产的 Fender Japan,几乎代表了日本同价位量产琴的顶尖水平。从选材到工艺,无一不是上乘之选,也因此深受中国吉他爱好者的青睐与喜爱。


Fujigen 代工时期的日芬

在此,有几个重点内容务必给大家详细说明:

我们时常提及的大名鼎鼎的 “老日芬”,特指 1984 年至 1995 年间,由 Fujigen 工厂代工生产的吉他。由于琴颈末端印有 “Made In Japan” 字样,故而简称为 “MIJ”。MIJ 吉他相较于之后的日产 Fender,无论是在选材还是工艺上,都更胜一筹。

MIJ 时期的日产 Fender

自 1996 年起,日产 Fender 的生产任务交由 Greco 公司和 Dyna 公司承担。此时琴颈末端印有的是 “Crafted In Japan”,简称为 “CIJ”。与之前相比,这一时期产品的用料和做工稍显逊色。

CIJ 时期的日产 Fender

四、总结

历经百家争鸣的复刻时期、波折不断的诉讼时期,以及友好协作的大工厂时期,如今的 “日本制造” 在世界制琴领域已然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日本制造的吉他与贝斯,凭借精细的做工、卓越的品质,以及相较美产更为亲民的价格,深受世界各地乐手的喜爱。除了量产琴,日本的手工定制琴更是各具特色,不仅拥有华丽的外观与高端的配置,在音色塑造上也极具 “日系电声” 的独特韵味。

最后,笔者想谈谈中国的制琴行业。尽管我们起步相对较晚,缺乏像美国和日本那样深厚的传承与文化底蕴,但中国的制琴师们凭借坚持不懈的努力与勇于探索的精神,有力地推动着中国制琴工业的发展。众多工厂也积极通过技术革新,朝着 “走出去” 的目标迈进。

衷心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当人们提及国产吉他与贝斯时,脑海中浮现的不再是 “鲁芬”“鲁 G” 这类带有调侃意味的笑柄,而是 “中国制造” 所带来的那份由衷的自豪。

来源:木吉他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