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鸡坝派出所:“田间反诈课”守护乡亲“钱袋子”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6-05 10:30 8

摘要:为应对农村地区信息闭塞、老年群体防范意识薄弱等问题,文县公安局石鸡坝派出所创新反诈宣传模式,将反诈课堂从会议室“搬” 到田间地头、村口集市,以乡音土语和真实案例织密农村防骗 “安全网”。

为应对农村地区信息闭塞、老年群体防范意识薄弱等问题,文县公安局石鸡坝派出所创新反诈宣传模式,将反诈课堂从会议室“搬” 到田间地头、村口集市,以乡音土语和真实案例织密农村防骗 “安全网”。

泥土味宣传:地头拉家常,案例警人心

麦收时节,民警老王帮张大娘捆麦子时拉家常:“邻村李老汉信了‘厂家直销’便宜化肥电话,钱打过去,化肥没影儿!记住,让先转账买农资的,多是骗子!”张大娘后怕道:“前几天就有这种电话,差点上当!”

在樱桃园,针对老年果农,民警现场演“情景剧”:一人扮骗子喊“中奖旅游先交押金”,另一人用方言回击“天上掉馅饼,地上有陷阱!”逗笑间传递防骗知识。

为让反诈提醒无处不在,派出所还妙招频出:便携式喇叭循环播放自编《反诈顺口溜》;村民拖拉机上贴警示标语;农用三轮车改装成“流动宣传车”载着大喇叭穿梭乡间,让反诈提醒“响在耳边、记在心上”。

乡土味普法:乡音传知识,集市氛围热

“怎么让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 石鸡坝派出所给出答案:制作图文并茂的漫画版宣传单,用方言编成押韵顺口溜,列举 “冒充村干部收医保”“代办低保要手续费” 等 10 类农村高发骗局,累计发放 500 余份,方便村民传看。

赶集日的集市变身“反诈大课堂”。民辅警联合退休村干部老孙头摆开“摊位”,用方言讲述王婶的惊险经历:“‘镇干部’急催交3000元医保费说有优惠,王婶差点转账,多亏问邻居识破骗局!”随后“防骗快问快答”中,答对的赵大妈喜获反诈围裙,气氛热烈。

长效新机制:“明白人”织密网,指尖阻风险

为了将反诈宣传的“一阵风”变成“四季雨”,派出所联合镇村建立“三级反诈网格”:民警为指导员、村支书为宣传员、村民小组长为“反诈明白人”。活动期间,派出所密集组织了6场培训会培养了200多名“明白人”。这些“明白人”很快就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防火墙”的作用。一次,老马在调解一起普通的邻里纠纷时,敏锐地察觉到在场的村民刘婶神色异常慌张,正按“客服”要求转账“解冻退款”。老马立刻阻止并联系民警,成功拦截这起诈骗。

除了线下网格,线上的预警也同样高效。依托“千村千群” 微信群建立 “诈骗警情速报机制”,村民们遇到可疑短信、电话、链接时,第一时间发到群里@民警求证,群里的民辅警第一时间响应、核查、辟谣或预警,真正将风险扼杀在了萌芽状态。

成效看得见:意识已生根,守护再出发

此次深入田间地头的系列宣传活动覆盖辖区7个行政村、惠及2万余名群众。民警现场帮助像张大娘、王大爷这样的群众下载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超过1200人次。数据显示,活动开展后,石鸡坝辖区电信诈骗案件发案率环比明显下降,最可喜的是,群众主动到派出所或通过微信群咨询反诈知识的次数显著增加。

“以前总觉得诈骗离咱庄稼人远,听了民警讲的李老汉被骗化肥钱、王婶差点交假医保费这些真事儿,才知道套路这么深!”村民张某在参加活动后感慨,“以后接到陌生电话要钱要验证码,俺可得多留八百个心眼!”

下一步,文县公安局将持续深化“农耕+反诈”特色宣传,把反诈课堂延伸至秋收季、春运期等关键节点,针对不同农时特点和易发诈骗类型,用更多村民身边的真实案例作为教材,让反诈意识像种子一样在农村大地“生根发芽”,全力守护乡村振兴的“平安果实”。

来源:陇南文县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