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老师、家长都有这样的感觉:孩子的寒假计划容易做,却不容易执行。假期刚开始,密密麻麻的作息表让大家信心满满,可没过几天,孩子就开始放飞自我了。长长的假期一晃而过,等到开学,很多孩子连基本的寒假作业都没做完,读书、锻炼……各种计划也基本落空。那么,如何帮孩子制
很多老师、家长都有这样的感觉:孩子的寒假计划容易做,却不容易执行。假期刚开始,密密麻麻的作息表让大家信心满满,可没过几天,孩子就开始放飞自我了。长长的假期一晃而过,等到开学,很多孩子连基本的寒假作业都没做完,读书、锻炼……各种计划也基本落空。那么,如何帮孩子制定一个合理而高效的寒假计划呢?赶快来看看!↓↓
高效可执行的寒假计划如何制定?
首先,父母和孩子都要有一种松弛感。寒假期间,孩子不用像在校时那样紧绷着,父母也不必要求孩子时时刻刻都要学习。虽然说一寸光阴一寸金,但同时还有一个词叫“张弛有度”。假期最主要的任务是放松、玩耍,学习任务不要太重,承载太多的flag(旗帜)当然就容易倒。孩子的假期生活不能只有学习,还要玩耍、锻炼、社交……人都是有惰性的,勤奋、自律其实是在跟人的本性做斗争,从来都是一件辛苦的事。所以要多给点“甜头”、给点趣味、给点奖励。
其次,家长不能盲目参考“别人家”的时间表。不是所有的家庭都适合严格的日程表,比如很多家长自己都做不到每天七点半起床,那显然就无法做到让孩子七点半就坐在书桌前学习。此外,很多家长是属于“大而化之”的类型,作息表就不宜做得太细。细到每个小时、甚至每半个小时干什么,把所有时间都占满,这样对父母和孩子都是一种压力,留一些灵活自由支配的时间也许效果会更好。有些家长和孩子适合“任务制”寒假计划,比如每天要看一个小时书,什么时间看都行;每周看完一本书,周日前完成了就行......这样也是可以的。
再次,家长不能“单方面”制定计划,要让孩子充分参与,并制定奖惩制度(后文附有创意奖励方法)。“奖”一定要有趣,是孩子想要的;“惩”一定要够分量,让孩子有危机感,但也不能显得太严重,激起孩子的厌烦心理。比如可以跟奖励联系在一起。如果能做到,奖励孩子很想要的一套拼搭玩具或者一次去游乐场的机会;如果做不到,就不能获得奖励。
“任务制”寒假计划可以这样制定
规划大“板块”:这个寒假怎么过?阅读、观影、运动、手工、创意实践、特长发展……先来选一下,为孩子量身定制一个套餐。套餐一定要丰富、有趣,最重要的是不要只有“学习”两个字。孩子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在下个学期到来之前,有必要休息一下。
选好“套餐”,并制定“套餐”的细节:比如阅读,家长可以参考学校推荐和权威专家推荐的书单,和孩子一起选择想读的书。
给每一项任务定量:比如阅读,一个寒假读4-5本书是比较合适,既满足孩子的阅读量,又不至于让孩子有太大负担。
给每一项任务定奖惩规则:制定有趣、好玩,又合孩子心意的奖励很重要,这是最能激发孩子积极性的方式。
给寒假计划一定的仪式感:按照上述步骤梳理下来,一份独一无二的假期计划就出来啦。再拿来一张大纸,誊抄上去,做个好看的版式,画点小画、贴点手账贴纸。一份精美的寒假计划“手抄报”贴在家里,谁不愿意多看几眼呢?
定期复盘很重要:计划终究是计划,执行前想得再多,执行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及时复盘和调整。家长要多关注孩子完成计划的进度,与孩子多沟通,及时进行调整和改善,但注意不要天天催,那样会带给孩子很大压力。
寒假奖励,得有点创意才行!
家庭电影之夜:不只是看电影那么简单哦!让孩子挑选电影,然后准备与电影主题相符的零食、装饰,甚至可以一起模仿电影里的经典场景。
DIY工作坊:在家里设个小工坊,和孩子一起做手工,比如制作个性化的笔筒、装饰画或者小饰品。
厨艺小能手:让孩子挑一道他们想学的菜,然后一起准备食材,教他们怎么做。做好后还可以一起吃,多有趣啊!
小小探险家:准备一些探险装备,如指南针、地图等,然后带孩子去附近的公园或者自然保护区,让他们体验一把探险的乐趣。
家庭歌唱比赛:打开唱歌软件和话筒,和孩子唱唱喜欢的歌曲,看看软件给出的得分。
科学小实验:准备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材料,和孩子一起做实验,探索科学的奥秘。
附:其他创意奖励方法
体验类奖励
奖励孩子种植一株他们喜欢的植物,体验劳动的快乐,感受种植的魅力。
奖励孩子体验一项新的运动或娱乐技能,感受生活中的新鲜感。
奖励孩子去果园或菜园采摘,体验丰收的喜悦。
和孩子一起烘焙蛋糕,享受甜蜜的亲子时光。
角色类奖励
奖励孩子扮演一天“小老板”或“小主人”,决定今天家务由谁来做,体验家庭决策的乐趣。
奖励孩子自主安排周末的一天,学会规划自己的时间。
创意与表达类奖励
奖励孩子给家里的玩具或宠物取名字,培养创新性。
奖励孩子去影剧院看一场电影或话剧,提升审美能力。
奖励孩子实现一个小愿望,让他们感受到努力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
奖励孩子策划同学间的庆祝活动,锻炼组织与创意能力。
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设置一些文具、玩具等物质奖励。以上这些奖励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兴趣和性格来选择,要适量适度,避免孩子过于依赖奖励而失去内在动力。同时,也要关注奖励的后续效果。
转载请注明来源“现代教育报(ID: modedunews)”
如您对本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邮件至xdjyb18@126.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沟通。
编辑:杨旭
编审:张秋颖
终审:冉阳 常悦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本文来自【现代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