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为何在今天拉响防空警报?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6-05 10:36 6

摘要:1941年以后,重庆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日本为了彻底“摧毁中国的抗战意志”,达到“迅速结束中国事变”的目的,于1938年2月至1944年12月间,对重庆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三个阶段的无差别轰炸,使重庆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遭到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由于南京、武汉相继陷落,重庆于1937年11月20日后逐渐成为国民政府的战时指挥中心,大量政府机构、团体及难民都涌向重庆。

1941年以后,重庆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日本为了彻底“摧毁中国的抗战意志”,达到“迅速结束中国事变”的目的,于1938年2月至1944年12月间,对重庆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三个阶段的无差别轰炸,使重庆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遭到空前浩劫。

被日机狂轰滥炸后一片废墟的重庆主城区(今解放碑一带)

日军从1938年10月开始,对重庆进行了空前野蛮的轰炸,到1943年8月,日机共空袭重庆达218次,出动飞机9513架次,投弹21593枚。

日本机群飞临重庆上空狂轰滥炸

在日机的疯狂轰炸下,重庆人民伤亡惨重。其中1941年6月5日晚上的较场口大隧道惨案,窒息致死市民2000多人,是日机轰炸过程中大后方发生的最惨痛的事件之一。

(注:重庆较场口大隧道惨案具体死亡人数没有绝对说服力的数据。目前说法有:

①据《非常事端:亲历者口述实录(台湾“中研院”口述历史经典)》:惨案发生时,当卫戍司令的是刘峙,他当然是要负责的,但他为了逃避减轻罪责,死了两万余人,仅报了九千多人,不到二分之一,刘之所以谎报、虚报,以多报少,当然是怕蒋先生责备他。

②据唐润明主编《重庆大轰炸档案文献·轰炸经过与人员伤亡(上)》,重庆出版社2011年版,第134页:尤其是这一年的6月5日,日机分三批夜袭重庆,造成了大隧道惨案。在大隧道惨案中,因窒息而亡的平民有827人,重伤165人。

③据张川耀《故城时光·母城》:1941年6月5日下午6时,日本飞机来袭,顿时全城警报长鸣,人们拖家带口潮水般涌进隧道内,多批次轰炸从傍晚持续到深夜,繁华市区变成废墟。由于较场口周边人口稠密,拥入人多、天气炎热、隧道窄小、洞口紧闭、时间太长、空气匮乏,直到次日6时才解除警报,近万人窒息身亡、一百五十余人重伤,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较场口大隧道惨案。由于天气酷热,死难者遗体被装船运至江北黑石子集中掩埋。

④据段渝《四川简史》:“六五”轰炸造成了大隧道惨案,死亡上万人。

⑤据张守广:《重庆大隧道惨案始末》,《历史教学问题》2006年第4期,第49页:窒息与拥挤踩踏造成了大量人员死亡,而国民政府应急处置手段的低效又使得伤亡数字进一步增加。事后统计显示,大隧道惨案的死亡人数少则近900人,多则达到7200余人。)

为了躲避日军的频繁空袭,重庆市区内建立了各种防空洞,有私人的,也有公用的。

重庆民众在战时简易防空洞躲避空袭

其中位于十八梯附近的防空大隧道是当时重庆市内比较大的公用防空洞。它深入地下约10米左右,长约两公里,有三个道口出入,隧道内宽、高均约两米多,两旁设有木板钉成的长凳,为了照明,每隔三四十米有一盏油灯。

1941年6月5日18时左右,雨后初晴,当重庆的市民们正准备吃饭乘凉时,突然空袭警报长鸣。得知日军的飞机要来空袭,人们携带行包,纷纷涌向防空隧道的入口。

由于袭击突然,疏散来不及,因此,防空隧道内聚集的人特别多,显得十分拥挤。除了两旁的板凳上坐满了人以外,连过道上也站满了人群,洞内空气异常浊闷。

当天晚上21点钟左右,日军飞机进入市区上空,开始狂轰滥炸,霎时间爆炸声此起彼伏,繁华市区顿成废墟。

由于人多空间小,再加上洞口紧闭,洞内氧气缺少,人们开始觉得呼吸不畅,浑身发软。地面上日机的轰炸仍在继续,而洞内的氧气越来越少,连隧道墙壁上的油灯也逐渐微弱下来,这时婴儿和孩童们终于忍受不住了,大声啼哭起来,气氛顿时紧张,有些人开始烦躁不安,举止反常。

生还者朱更桃回忆当时情景说:“在洞内,起初只觉得头脑发闷,大汗淋漓,渐渐身体疲软,呼吸困难,似乎淹在热水当中,脚下温度异常之高。左右的人都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衣裤撕碎,好像精神失常一般。”

生还者何顺征对当时的感觉也记忆犹新,说:“开始感觉热得慌,心脏似欲下坠,如患急病,很想喝冷水。往外走,竟有人拉着,不能举步,黑暗中有人拉我的手乱咬,手和背到处受伤,衣服也被撕破了。”

更有甚者,有些人完全失去了理智,如有一老妇人,将自己的头和脸碰烂,披头散发,大哭大叫,很是吓人。

随着二氧化碳增多,洞内部分油灯已经由于缺氧而熄灭,人群骚动得更加厉害了。面临死亡,沉默的人们再也按捺不住性子了,开始拼命往洞口拥挤。由于洞门是向外关闭的,因此,人群越往洞口挤,门越是打不开。

守在洞外面的防护团员只知道日机空袭时,禁止市民走出防空隧道,而对洞内所发生的危险情况一无所知。洞内的人发疯似的往外挤,人们喊着哭着往外冲,可是门依然紧闭着,无法打开。

洞内的氧气在不断减少,洞内人群的情绪更加急躁,他们拥挤在一起,互相践踏,前面的人纷纷倒下,有的窒息死亡,而后面的人浑然不知,继续踩着尸体堆往外挤,惨案就这样发生了。

听见嘈杂声,洞口的防护团团员把洞门劈开,霎时间,洞内的人群如同破堤的河流一样冲出洞门,一部人因此而得以生还。

郭伟波老人是冲出洞外的少数人之一,回忆当时的情景和感受,他说:来,木栅不知怎样打开的,守在外面阶梯上的防护团也跑掉了。人流穿过闸门,犹如江河破堤,拼着全力往隧道口上冲。我和两位同学因年轻力壮,用尽力气随着人流挤出木栅,昏头昏脑地上了阶梯,终于来到地面上。当时我到底是凌空?是滚爬?还是被人流夹住推出来的?实在是闹不清楚。只觉得一出洞口呼吸到新鲜空气,浑身都感到凉爽、舒畅,瞬即又迷惘、恍惚,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地躺下了。我那时没有手表,昏睡了大约半个小时又苏醒过来,只听见隧道里传来震耳的呼喊和惨叫声。我从地上爬起来一看,自己躺的位置离隧道口约30米,周围有100来人,有的正在苏醒,有的呆呆地站着,然而,再也不见有人从隧道口里走出来。

我低头一看,自己的上衣已经被扯破,钮扣大部失落,帽子丢掉了,肩上挎包所装的信件、相片、日记本也全部不见了。东西是损坏、丢掉了,但我总算挣脱了死神,回到了人间。”

日军的空袭还在继续,飞机呼啸着从空中冲过,扔下无数的炸弹和燃烧弹,地面顿时一片火海。

此时此刻,洞内的人群也顾不上那么多了,还在奋力挣扎着往外挤。他们面色红胀,双手挥舞着,拼命狂叫,但是一切都无济于事,身体依然原地不动,一个个生命就这样被耗尽了。

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折磨、挣扎,将近午夜时分,洞内凄厉的惨叫声逐渐减弱,很多人躺在地上,气息奄奄,面色由红色变成紫蓝色,口角的唾沫由白变红渗着血丝,不少人已无声地扑伏到别人身上。在与死神斗争的过程中,有的人还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挣扎死去。

空袭持续了将近5个小时,当日军的飞机离开陪都重庆时,防空大隧道已是死一般的沉寂,听不见活人的声音。很多死者都是挣扎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含恨离开人世的。他们有的面部扭曲,手指抓地,有的仰面朝天,双手垂地,有的皮肤抓破,遍体鳞伤,十分悲惨。

轰炸过后的督邮街(今解放碑一带)

6日凌晨,防空警报解除后,国民政府当局开始组织人处理善后事宜。从隧道内拖出的遇难者尸体成垛成垛地放在洞口,用卡车运了十几趟。

虽然和平已经降临重庆这片土地半个多世纪,但是这座曾经饱受日军轰炸的城市,一刻也没有忘记过去的苦难和教训。为纪念大轰炸罹难同胞,重庆市自1998年以来,每年的6月5日,定为重庆大轰炸纪念日,全城拉响防空警报,警示人们勿忘历史、珍惜和平。

今天,让我们为在战争中英勇献身的烈士和惨遭日军残害的无辜同胞默哀,继承这座英雄城市坚韧、乐观的精神,奋发向上,吾辈自强!

来源/重庆建川博物馆 重庆发布

编辑/胡禹山 谭清香

来源:暴躁两兄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