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无阻 文润新疆

B站影视 2024-11-26 21:39 3

摘要:历史、文学、音乐、舞蹈……相隔万里,文化交融像是来自太平洋的海风从上海出发,与帕米尔高原南下气流相遇,化作点滴露珠,湿润了叶尔羌河畔的千年之城——喀什。

历史、文学、音乐、舞蹈……相隔万里,文化交融像是来自太平洋的海风从上海出发,与帕米尔高原南下气流相遇,化作点滴露珠,湿润了叶尔羌河畔的千年之城——喀什。

2010年起,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泽普、巴楚、莎车、叶城四县,文化是其中的重要部分。近年来,上海持续加大文化润疆工作投入,通过加强文化资源供给、推进文化交往交流等多种方式,创新开展文化润疆工作。

如今,“江南书局·丝路之光”特色书店落地喀什古城;《百场轻音边疆行》《战上海》等节目深入对口四县;喀什人民广播电台通过电波走入450万喀什居民耳中;全国各地网络作家走进喀什,为今后撰写新疆题材作品积累丰富素材……

关山无阻,文润新疆。截至今年十月,随着上海在文化润疆领域共计划并落地实施55个项目,已累计在当地乡村开展活动1300余场次,累计吸引线上线下观众超30万人次,切实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

跨越山川,初心相映

9月12日,喀什“初心驿站”作为中共一大纪念馆的又一红色文化品牌项目亮相,黄浦江畔的初心力量在天山脚下奏响红色弦歌。

中共一大纪念馆在深入挖掘馆内红色元素和喀什当地地域特色的基础上,打造了红色空间品牌喀什“初心驿站”,其红色基因与源自上海的“一大”红色品牌一脉相承。其中,“一喀啡”作为“初心驿站”的核心载体,复刻了“一大文创”和“一咖啡”的成熟商业模式,并将沪上最“红”咖啡馆的特色产品带到了喀什,比如招牌饮品“觉醒的年代”寓意民众觉醒、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921年,带人们穿越百年,感悟初心。

同时,“初心驿站”还打造了“数字一大·初心之旅”大空间VR沉浸式体验展喀什版本,创新性地融入具有喀什当地特色元素,成为集红色文化传播、民族文化展示、党建活动开展、日常消费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元业态综合体。

随着“初心驿站”的投入使用,这个空间将承担起当地政校企各单位常态化开展红色文化讲演、党员学习交流团建等各类党建活动的功能,并定期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研学活动,在潜移默化的文化涵育与情感浸润中,加强红色文化的活化利用,让来自“党的诞生地”的红色基因刻进喀什的城市肌理,力争打造喀什最红的城市文化地标。

不仅如此,2023年7月1日上午,“伟大精神铸就伟大时代——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首次来到新疆,并以固定馆的形式在巴楚县博物馆开幕。

展头还原了中共一大会址石库门门头造型,透过正门,可以看到巴楚百万亩野生胡杨林木和奔流不息的叶尔羌河自然景观。

作为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上海充分发挥红色文化高地的资源优势,持续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文脉,并以中华文化、红色文化的涓涓细流浸润新疆各族人民的心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江南文韵,喀什留芳

“这里是开什么店呀?”

“这里开的是书店呀!”

“那我们能看书吗?”

“当然可以!这家书店就是为你们开的。”

7月6日,上海文化润疆项目——“江南书局·丝路之光”特色书店落地喀什古城,正式开门迎客。

在位于喀什古城的这座书店里,一位坐在角落里看书的小姑娘,她叫乃依玛,家就住附近,经常来这里看书。当有人靠近书架时,她会立马起身,怕耽误顾客选书。

她翻着一本绘本说:“这本书我全部都看完了,这本书很好笑。”一会她又指着一本大熊猫的书说:“花花很可爱。”或者因为这是上海开的书店,她由此对上海产生了特别的感情,指着那些写着上海故事的书说:“这些书我都想看,因为这里面写着上海。”

特色书店的出现,为喀什市民和游客带来全新阅读体验和文化享受的同时,也为助推沪喀两地文化交流与合作注入了新活力。“江南书局·丝路之光”坐落于喀什古城西区景区的心脏地带,占地约160平方米。书店的设计理念独具匠心,巧妙融合了江南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喀什的地方民族特色。步入书店,仿佛穿越至江南水乡的诗画之中,同时又能感受到西域的别样风情。

“江南书局”是上海报业集团旗下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为挖掘江南文化的独特基因而创建的特色书店品牌。“丝路之光”则是该品牌在上海之外的首次亮相,不仅是一个融合西域风情与江南秀美的文化交流平台,在日常运营中,书店还将全面考虑当地居民、游客和社区的需求,不断丰富文化活动,包括签售会、作家驻点、艺术展览等。

金秋的喀什,色彩斑斓。以“文化润心,沪疆融情”为主题的2024上海书展喀什分会场在新疆喀什书城拉开帷幕。同期,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余位网络作家汇聚喀什,以脚步丈量大地,实地走访喀什市、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莎车县、巴楚县等地,开展图书捐赠、作家分享会、主题研讨会等文化交流活动,收集了当地第一手风土人情资料,为今后撰写新疆题材作品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网络作家“风羽轻轻”表示,“这次采风行,让我对喀什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在这里,我看见了人与大自然、与动物之间的美好和谐与相互依存,这在钢筋水泥的今天尤其珍贵。旅途中,我遇到了很多热情好客的喀什人,他们的笑容、热情,也让我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的温暖与活力。”

沪喀相隔五千余公里,但因为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两座城市,以及城市里的人和故事,双向奔赴、彼此向往。

叶河泱泱,沁润四方

近期,大型4K自然人文纪录片《叶尔羌河》每周二晚在东方卫视“新纪实”时段播出,引发广泛关注与讨论。

12年前,一支上海的纪录片团队跨越千山万水,抵达南疆的绝美之地喀什,第一次用高清镜头记录中国西部边陲城市的全景式风貌,创作了纪录片《喀什四章》。12年后的今天,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这座古老的丝路名城搭上了时代的快车,焕发出新的蓬勃活力。原班人马再次集结,以《叶尔羌河》为新篇章,用镜头续写新疆的传奇故事。

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广集团)副台长尹欣在纪录片研讨会上介绍说:“从2012年的《喀什四章》,到2016年的《喀什传说》,再到2024年的《叶尔羌河》,十二年光阴中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人接续创作,用镜头细腻捕捉新时代新疆的开放自信,用理性而又蘸满感情的讲述描摹出新疆的大美大爱,也铸就了‘南疆三部曲’这个意义深远的纪实IP。”

总导演刘丽婷提到:“记录新疆,需要理解其水有源、其流有势、其去有向,才能在时代变迁中赓续文化基因。”

正如这位导演所说——水有源,去有向。上海的文化润疆工作启动早、项目实,多个项目在社会上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成为上海援疆工作的一块闪亮名片。

2021年11月18日,喀什人民广播电台开播。

喀什人民广播电台的两套频率精心设计了FM101.2、FM103的版面,以确保两个频率每天各播出时长17小时,直播节目时长6小时。

喀什人口近450万。把权威声音、帮扶政策、现代科学的生活态度,通过电波和村村通、户户通的网络,第一时间传递到千家万户,这是一件“关键的事”。

2020年6月,喀什地区正式启动广播电台建设项目。为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将帮助建立喀什人民广播电台纳入援疆重点工作之一。项目启动后,上海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投入援疆资金360万元,并多次与上海市委宣传部沟通协调,帮助喀什人民广播电台建成2个视频直播间、3个录播间,购置4台广播电台调频发射机、1套共用天馈线,为电台筹建的硬件设备打下坚固基础。

文化润疆涉及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2022年9月,上海率先编制出台《文化润疆行动五年计划》,充分发挥资源、人才优势,以文化交流演出为载体,积极探索文化润疆新模式,推动文化润疆面向新疆喀什基层,服务大众,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坚持守正创新、突出文化惠民,着力在强协同、重交流、向基层、聚人心。

浦江之水,正与泱泱叶尔羌河共生共融。

来源:人民日报党媒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