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 Macmini M4 可以说是相当火爆了,不仅有国补保驾护航,还赶上了双十一的平台大促,一时间十万人都在抢丐版,该机型也是直接冲到了台式机销量榜榜首,买了这么多年苹果产品,还是第一次见到这光景。
一、买了丐版 Macmini,才发现还有这么多配件需要补课
今年 Macmini M4 可以说是相当火爆了,不仅有国补保驾护航,还赶上了双十一的平台大促,一时间十万人都在抢丐版,该机型也是直接冲到了台式机销量榜榜首,买了这么多年苹果产品,还是第一次见到这光景。
我也在下单 9 天后顺利收到了 Macmini M4,高高兴兴地开箱了,然后相信大部分用户就会发现,单靠这 3300 元的小主机想要实现生产力,似乎还不太够。
首先,为了看到画面内容,你得配备一个显示器吧。然后,光有画面也不行,得搞个键盘鼠标输入内容移动光标吧。最后,256GB 的硬盘空间也不够装几个应用,你得额外加个硬盘吧。
所以我这就安排上了几个配件,供大家参考,每一款我都是深度体验之后来做推荐的,有疑问的同学评论区不见不散。
「保护壳」:优篮子 Macmini 铝合金主机保护壳「显示器」:C-force 116T 4K OLED 便携屏「移动存储」:闪迪 E81 至尊超极速 Pro 移动固态硬盘「拓展坞」:绿联十三合一雷电 4 拓展坞「键盘」:Keychron K3 Max 机械键盘「数据线」:Scapehoton 雷电数据线二、优篮子 Macmini 铝合金主机保护壳(¥199)
在 Macmini 出来不久,就有 3D 打印大神制作了仿 Mac Pro 的外壳,一时间吸引了大量粉丝的关注,后来有专业的团队跟进推出了铝合金的版本,我也是很早就关注过,奈何售价太高了,几百到上千只敢远观,不敢亵玩,毕竟主机都才 3400 元。
优篮子也是洞察到了用户既想用但更想省钱的思路,推出了一款 199 元的铝合金主机外壳,可以说是便宜大碗了,我也是第一时间参加众筹,等了一个多月刚好收到。我一开始也觉得 Macmini M4 做的如此小巧,还去额外加个外壳,不是脱了裤子放屁吗?但当我自己用上之后,又觉得偶尔换个口味也挺好。
因为售价不到 200 元,所以我最早对它并没有太多的期待,上手之后也发现确实有一些不够完美的地方,比如它的外壳金属喷砂没有那么致密,摸起来会差那么点意思,然后剩下的基本都是优点了。
安装的时候,通过附赠的螺丝刀拧下侧面的 4 颗梅花螺丝后,将 Macmini 就可以稳固的卡入其中,内侧的黑色泡沫衬垫也可以防止主机被划伤,最后合上盖板拧紧螺丝就好了。
可以看到在主机保护壳的底座还有 Ulanzi 的标志,底部的四个支撑脚上还有黑色的软胶,可以起到防滑和保护的作用。而那些比较贵的外壳使用的就是高品质轴承滑轮,好看是好看,但代价就是定价翻了几倍。
而且 Macmini 的自带电源键,位于内侧底部,真的太反人类了。现在可以把它竖起来,通过铝合金主机保护壳上的按键就能轻松开机。
这款主机保护壳在关键区域也预留了很多开孔,比如尾部的 I/O 面板开孔,底部的散热开孔等。
最后,主机保护壳的刨丝器前面板还采用了磁吸的设计,可以将盖板取下,使用两个 C 口进行接驳。
之前官方也提供了开孔的方案,不过后来被云股东们否决了,改成了可替换的配件,目前还未上新。
总体来说,这个优篮子铝合金主机保护壳属于刚刚好的价格,将将够的品质,非常适合当个玩具来入手,至于那种几百上千的就大可不必了。
三、C-force 4K 便携显示器 116T(¥2499)
第二款推荐的是屏幕,这是 Macmini 必备的配件之一。别的博主都安利桌面显示器,那我换一个赛道,推荐下便携屏。
C-force 这个品牌也是老熟人了,我从 1080P 的分辨率用到 2160P 再到如今的 2400P,面板也是经历了 LCD 再到三星 OLED 的变迁,可以说我见证了这家品牌的成长。此前,我的 MacBook Pro 2021 和 Macmini M1 都是它的忠实前端。
这次给大家推荐的是 C-force 的旗舰机型——「116T」,相比于之前体验过的 15 Next 主要升级点是屏幕尺寸增大至 16 吋、屏幕的比例改为了 16:10,分辨率也提升到了 3840×2400,其他参数基本接近。
「型号」:C-force 4K 便携显示器 116T「尺寸」:16 吋「分辨率」:3840×2400「刷新率」:60Hz「峰值亮度」:500nits「HDR」:HDR 400「对比度」:100000:1「背光技术」:三星 OLED 面板「位深度」:原生 10bit「色域覆盖」:覆盖 100% DCI-P3「实时响应」:1ms「触控」:十指触控「I / O 端口」:USB-C(10Gbps)× 2、Mini HDMI 2.0、3.5mm 耳机接口「扬声器」:2×2W 双扬声器「线缆」:USB-C to C / Mini HDMI to HDMI「壁挂规格」:75mm × 75mm「三围」:358×236×5.5-12mm「重量」:760g「售价」:2499 元除了屏幕参数的变化外,116T 的外观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改观,外壳更加圆润光滑了,不再像 15 Next 那般棱角分明了,CNC 一体成型工艺的机身质感大幅提升。
正面的屏幕依旧是全贴合玻璃工艺,屏幕的下巴部分更短了,同时厚度大幅收窄,边缘部分仅 5.5mm,重量也仅有 760g,大概就是 3 个 iPhone 16 Pro Max。
更重要的是新旗舰加入了转轴一体支架,而且支持自由悬停,相比于前代还需要保护套支撑的方案,更加的轻便和优雅了,官方也提供了一个灰色的 16 吋收纳包。便携屏的背面还新增了一个 75mm×75mm 的壁挂孔,方便有显示器支架用户可以实现壁挂方案。
在接驳 Macmini 时,通过 USB-C 一线直连就可以显示,但亮度极低,想要解锁满血 500nits,还需要额外的供电。在供电情况下也可以借助 Mini HDMI 来输入视频信号。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便携屏的 LDR 主控芯片是 C-force 自研的,通过了 USB-IF 协会 PD3.0 认证。可以为双 USB-C 端口提供多功能信号转换、电力传输管理以及数据传输控制等核心功能。
解锁完全体之后,接下来就是真香时间了,这块 16 吋 4K OLED 屏幕就是目前便携屏的天花板,用起来不要太爽。
它既可以在书桌上作为副显示器使用,比如可以把微信、微博等社交工具放到副屏,让主屏可以更加专注于工作内容。
同时也可以把它带出门,比如咖啡馆甚至是出差的酒店,当然更合适的是搭配笔记本使用,毕竟 Macmini 需要独立供电,外出使用还是会有点装逼的成分。对于想要触控的用户,116T 也是支持双系统触控的方案,最高支持 10 指操作,让你可以更加灵活的使用。
最后在屏幕素质方面,得益于三星 OLED 的面板特性,这块屏幕可以做到子像素不发光,所以对比度高达 10 万:1 ,还有 1ms 瞬时响应、△E<1 色准和低蓝光护眼等优势。而且对比 15 Next,感觉色彩的饱和度要更胜一筹,特别是蓝色色块。
对比顶级 MiniLED 方案的 iPad Pro 12.9 吋 2020 款,OLED 屏幕在显示星空一类的场景时,没有任何的光晕,沉浸感更好。
▼ iPad Pro 12.9(MiniLED)vs C-force 116T(OLED)
从下方的样张对比中也可以感受到 C-force 116T 的 OLED 面板所拥有的色彩优势,所以那些想买个老款 iPad 当副屏的,不如换个思路上 OLED 便携屏。
通过爱色丽 i1 Display Pro Plus + Display Cal 进行了校色,可以看到其覆盖了 100% sRGB、98.3% Adobe RGB 和 98.5% DCI-P3 色域。屏幕实测亮度 223.7nits,伽马曲线为 2.2 光度,白点为 6452K。对比度达到了无限,色准表现方面,经过校色之后 51 个色块检测下的平均 △E = 0.3,最大 △E 差值为 1.22,色准表现非常优异。
同时 OLED 面板拥有 LCD 屏幕难以比拟的黑位优势,因为子像素不发光,它的黑电平亮度可以低至 0.0005nits,而 HDR 模式下的峰值亮度可以达到 486nits,播放 HDR 内容时映射可以支持到最高 584nits。
优异的屏幕素质也让 C-force 116T 可以成为专业创作的生产力工具,比如在 Adobe 全家桶和 Davinci Reslove 中处理图片、剪辑视频。
最后,C-force 116T 便携屏还内置了双 2W 扬声器,可以作为观影和游戏等娱乐场景使用,充分发挥 OLED 屏幕的天然优势。
可以说 C-force 116T 就是目前便携屏的体验天花板了,不仅可以让你充分体验到三星 OLED 面板的优异素质,而且它的价格仅仅是大屏 OLED 显示器的一半,并且便携属性拉满,还自带支架,彻底解决前代痛点。
四、闪迪 E81 至尊超极速 Pro 移动固态硬盘(¥1339)
接下来给大家展示一下移动固态硬盘,在入手了 Macmini M4 丐版之后,我对于移动存储的需求陡增,特别是移动固态硬盘(PSSD)这个细分品类,一下子就成为了数码区炙手可热的新宠,可以极大地缓解丐版 Macmini 256GB 的紧张空间。
闪迪作为移动固态硬盘的先驱者,很早就涉足这个领域了,其中的 E 系列闪迪至尊超极速™移动固态硬盘,我早在 2020 年就体验到了,彼时的产品还是闪迪 E61 的命名,I/O 端口协议为 USB 3.1 Gen2(10Gbps),峰值读写也就千兆左右,而且彼时 500GB 就要千元。
如今闪迪带来了 E81 系列至尊超极速™ Pro 移动固态硬盘,不仅 I/O 端口升级为了 USB 3.2 Gen2×2(20Gbps),可以轻松兼容各类 USB-C 协议,峰值读写达到 2000MB/s(Windows 端),而且 1TB 不到 800 元,2TB 的价格也被打到了 1400 元左右。
在外观方面,新硬盘保持在了 110.26mm(长)×57.34mm(宽)× 10.22mm(厚),2.5 英寸的身形非常适合随身携带。硬盘正面类似于蜂窝状纹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质感和摩擦力。硬盘的右上角是一个三角槽,内部同样有铝合金覆盖,主要可以实现防丢挂置,如在箱包上的佩戴。
硬盘的中框是铝合金外壳,可以在移动固态硬盘遭受冲击时稳固结构并可以提升散热效率。铝合金材质覆盖中框,延伸到了USB-C的接口处,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硬盘的线缆插拔起到保护作用。
在使用硬盘连接电脑时,Macmini 拥有两个前置 USB-C(10Gbps)和三个后置 USB-C(40Gbps)。因为闪迪 E81 至尊超极速 Pro 移动固态硬盘是 USB 3.2 Gen 2×2,带宽速率达到了 20Gbps,仅次于 USB 4 和雷电端口,基于向下兼容原则,理论上雷雳 4 端口才能发挥这块移动固态硬盘的最大实力。
不过现实情况是【Macmini M4 的 USB4 端口并未支持 USB 3.2 Gen2×2 协议中的可选的 PCIe 隧道传输协议】,只能以 USB 3.1 Gen2 的 10Gbps 速率来进行,所以这样来看前后 5 个 C 口其实都一视同仁了。不过在 Windows 端可以完全解锁 2000MB/s 的读写性能。
在三防能力方面,闪迪 E81 系列至尊超极速™ Pro 移动固态硬盘延续了前代的优秀品质,不仅有 IP65 等级的三防保护能力,可承受 3 分钟的 30kPa 水压,而且还具备 3 米防坠落、1500G 防冲击以及 5gRMS(10 - 2000Hz )防震动能力,相当的可靠。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闪迪 E81 至尊超极速™ Pro 移动固态硬盘还加入了 windows + mac 双端加密的功能,通过 AES 256 位硬件加密可以有效保护用户的隐私不被窃取。
最后,官方也为闪迪 E81 至尊超极速 Pro 移动固态硬盘提供了 5 年的质保 + 以换代修的服务方案,让专业用户也可以放心的使用。
五、绿联十三合一雷电 4 扩展坞(¥1699)
接下来我们看看第三款产品,之前在 MacBook Pro 2019 的时代,雷电拓展坞基本上是每一个苹果用户的标配,因为它的数据端口仅有三个雷电 3(USB-C),在当年确实是太过于超前了。
没想到在 Macmini M4 身上,上一代仅存的两个 USB-A 端口也被升级成了全 C 口,对于我家一堆 A 口的数码产品而言,无疑是比较尴尬的。
所以这就安排上了一个雷电 4 的拓展坞——【绿联十三合一雷电 4 拓展坞】,一方面是为了满足 A 口设备的需求,另一部分是精简 Macmini 的桌面线束,尽可能推动极简风格。
之前第一代雷电 4 拓展坞上市时,连接电脑的雷电口基本都是设计在前面的,导致连接电脑时的会有一根线裸露在前面,美观性大打折扣,现在绿联十三合一雷电 4 拓展坞终于解决了这个小问题。
可以看到前面的数据端口是两个 USB-C(10Gbps),还有一个 USB-A(5Gbps),同时还有一个 3.5mm 的耳机孔、SD & TF 读卡器,利好经常需要导入照片视频素材的内容创作者,值得好评。
其中左侧的 C 口还支持 18W 的 PD 供电,基本可以覆盖绝大部分接驳需求,比如接个手机平板充电、插个 PSSD 或者 U 盘、接驳一个有线耳机等。
在拓展坞的背面,I/O 端口更加丰富了,数据端口是 2 个雷电 4(40Gbps)和 2 个 USB-A(5Gbps),视频端口是 DP 1.4 + HDMI 2.0 的组合,另外还有一个 1000Mbps 有线网口 + DC 供电口。
相比于第一代主要为 DP 1.2 视频端口的雷电 4 拓展坞,绿联这款是既有 DP 1.4 也有 HDMI 2.0,可以满足多种显示器接驳的需求。比如我的 LG C4 本质上就是电视,只有 4 个 HDMI 接口,要是主机只有 DP 方案那可真的大眼瞪小眼。
在显示器接驳需求上,我一般是一大一小,两个常用显示器。大显示器用 HDMI 连接 Macmini,然后再用绿联 HDMI to Mini HDMI 接驳便携屏。如果还有额外需求,可以通过绿联的雷电 4 端口输出到第三台显示器。
在雷电 4 拓展坞的供电方案上,绿联也是很有想法,之前的同类拓展坞普遍是要配个板砖(电源适配器)。现在仅需一个 140W 的 GaN 充电器,尺寸只有原来的 1/3,重量也锐减了,更加省心 。
总体来说,这款雷电 4 拓展坞确实是 Macmini 的理想型,既弥补了 USB-A 端口的空缺,也兼顾了桌面极简化的思路,而且在售价方面相比于一线大牌也更加实惠。
如果你对于网络功能更加看重,绿联还有一款带 2.5Gbps 网口的十三合一雷电 4 拓展坞(立式),相比之下它在背面搭载了 3 个雷电口,但少了一个 HDMI 视频口,价格还能优惠 200 元。
六、思凯孚 ScapePhoton 雷电数据线(¥119-133)
推荐了硬盘,再来给大家安利下数据线,虽然我之前也用过不下 10 根雷电 3 / 4 数据线,但这种带磁吸设计的还是头回见。
今年此类磁吸数据线的产品特别多,但是能够做到雷电方案的还真没有几家,比如我使用的就是来自【ScapePhoton】的雷电 4 数据线。
大家对于这个品牌可能会比较陌生,但如果提到电丸科技的 AK,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这款新品牌就是他参与孵化的。
从外观上来看,ScapePhoton 雷电 4 数据线采用了 48 锭高强度尼龙纱编织,耐磨性相当可靠。再加上 5.2mm 线径,看着就非常扎实。
而且它还采用了同轴工艺,可以提高抗电磁干扰能力,并且降低传输损耗,接口也是铝合金材质,插拔耐用性是很有保障的。
这款线缆内部还加入了磁吸 TPE 线芯的设计,线缆靠近之后就会吸附在一起,仿佛就像弹簧一样,不用凌乱在桌面上了。而且它的吸力也是恰到好处,既能够吸住也无需担心拉扯设备。
作为一款雷电 4 数据线,ScapePhoton 自然是 Macmini M4 的好帮手,一方面是它可以完美适配 40Gbps 的端口性能,1.5 米的线长也很够用。
因为它内置了 USB-IF 认证 E-marker 智能芯片,所以全接口兼容,所以可以向下适配 USB-C 3.2 Gen1(5Gbps)、3.2 Gen2(10Gbps)、3.2 Gen2×2(20Gbps)、雷电 4/ USB 4(40Gbps) 各种规格,比如连接一个雷电移动固态硬盘或者前文的闪迪 E81 都是完美兼容。
或者还可以用 ScapePhoton 数据线接驳一个显示器输出 4K/120Hz 或者 8K/60Hz 的信号,它都可以帮你搞定,只要显示器有一个 C to C 端口就能够实现一线连。
当然我更喜欢把它带出门使用,特别是给设备充电,因为有时候数据线在包里特别容易缠绕在一起,这种能够自收纳的设计真的太方便了。
而且这根 ScapePhoton 雷电 4 数据线支持 PD 3.1 快充协议,最高功率可以达到 240W 输入输出功率,非常适合 MacBook 这种大功率设备。
除了雷电 4 外,今年 ScapePhoton 的雷电 5 数据线也登陆市场了,因为 Macmini M4 Pro 就拥有 3 个雷电 5 端口,提前布局也是很有眼光的,而且 2024 款 Macbook Pro 和雷蛇灵刃 18 也开始配备了,未来可期。
虽然这款数据线不是前面雷电 4 那种的尼龙编织材质,但同样是采用了同轴工艺和铝合金接头,长度也是一样的 1.5 米。
作为雷电 5 数据线,它的单向总带宽达到了 80Gbps,如果是双向的非对称带宽模式,其总带宽可以达到 120Gbps。这其中包括一个方向 80Gbps,另一个方向 40Gbps。
在接驳显示器能力方面,单个显示器可以达到 16K/30Hz,两个显示器也有 8K/60Hz,三个显示器为 4K/120Hz,不过就算我家也只能凑出俩电视。
如果连接雷电 5 移动固态硬盘,读写都可以达到 PCIe 5.0 硬盘的性能(10000MB/s),而不是像雷电 4 那般只能达到 3500MB/s 左右了。
而且在充电功率方面,雷电 5 可以达到 240W 的峰值,未来一些轻薄游戏本都是可以告别传统的 DC 供电方案,不过问题就是 240W 的 GaN 充电器何时能够就位了。
所以这款雷电 5 数据线真的是战未来的产物,目前我还没有设备能够让它发挥满血性能。如果大家有购入雷电 5 设备的想法,可以考虑以下列表中的产品。
七、Keychron K3 Max 机械键盘(¥438)
在有了屏幕之后,接下来我们就要考虑输入工具了,对于 Macmini 而言自然就是键盘鼠标,相比于鼠标我更加关注键盘的体验。因为我本身就是重度的文字工作者,每年起码都是百万字的输入工作量。一款好的键盘可以极大的缓解长时间文本工作时的疲劳感。
我这次给 Macmini 搭配的就是来自 Keychron(渴创)的三模矮轴机械键盘,听中文名可能大家会比较陌生,它家是 2017 年成立的,在海外市场广受好评,甚至在欧洲硬件奖中荣获“最佳键盘”。
他家最早的 K1 系列就是专为 Mac 系统适配的超薄无线机械键盘,上线众筹 3 小时便筹款超 4 万美金,最终获得 3946 名支持者,并筹款 328523 美元。时隔一年之后的 K2 更是拿下了百万美金众筹。
今天给大家展示的就是该系列的第三代旗舰款——【K3 Max】,从官方的文案中可以看到这把键盘采用的环诺矮轴的方案,矮轴的优势主要体现在键程短了 1/3,所以出发更快,而且手感会相对轻盈,也不容易发出刺耳的敲击声。
而且矮轴键盘占据空间小,重量轻,更适合移动办公或者外出携带。我之前使用的轴体以青轴、红轴居多,这次专门挑了一个「茶轴」的版本。
白光版茶轴的段落感、压力克数,均介于青轴与红轴之间,属于万金油中的万金油,不论是长时间打字还是游戏时都不容易感到疲劳,但也不会过于无聊。
「操作力」:50±10gf「回弹力」: 25±10gf「预行程」:1.2±0.3mm「总行程」: 3.1±0.2mm事实证明这是明智之选,到手之后我就迅速爱上了它,成为了我 Macmini 乃至 Windows 主机的专属键盘。因为 K3 Max 支持三模无线连接,所以 Windows 用 2.4G,Macmini 用蓝牙,剩下还有两个蓝牙和有线就可以分给笔记本、平板电脑等场景。
在键盘左上角的中框区域,还可以看到两个按键,一个负责切换三模连接模式,另一个则是切换 Windows/Android 和 mac / iOS 的键盘布局。
键位方面,K3 Max 采用的是 75% 配列,也就是标准 105 键的基础上精简到 84 个键位,主要保留了主键区和部分功能键、方向键,去掉了数字小键盘。
同时键盘为矮轴方案,机身最薄处仅有 17mm 厚,相当的轻薄。所以如此的设计,就让 K3 Max 的便携属性直接拉满。而且键盘的中框还采用了阳极铝框设计,不管是结构的刚度还是美观性都有很保障。
在键帽方面,K3 Max 选用是双色注塑 PBT 材质键帽,相比于 ABS 材质键帽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和抗打油性,所以成本相当较高,常用于中高端机械键盘中。
官方提供了一个产品爆炸图,可以看到它一共有 8 层,从上至下分别是键帽、轴体、上壳、乳胶泡棉、ixpe 轴下垫、PCB、配重块、底壳。
其中的乳胶泡棉、ixpe 轴下垫就是声音包填充,可以有效的减少键盘高频敲击时产生的噪音。特别是对于我这样的码字专业户,噼里啪啦的确实比较影响别人。
实际上这个爆炸图还少了一个组件,那就是灯效,K3 Max 提供了 14 种灯效,并且在键盘右上角还有独立的灯效键,方便用户快速切换。
在键盘的背面可以看到一个两段式的支撑组件,可以提供三种坡度,我个人最喜欢最高的,可以抬起一定的坡度,打字也更加舒适。
在性能方面,K3 Max 具有 1000Hz 的回报率,可以有效降低延迟,提高输入的流畅性。同时全键无冲的设计,也可以避免出现键位粘滞等问题,影响输入效率。
最后,K3 Max 还支持利用 QMK 开源键盘固件和 VIA 输入助手软件对机械键盘的按键功能进行自定义修改,便于专业用户重新映射键、创建宏和调整各种键盘设置等操作。
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各位的耐心观看,我是 Geek 研究僧,我们下期再见!
来源:Geek研究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