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思熟虑后,我选择去日本留学,那时刚好接到日本大学的offer。于是,31岁的我来到日本读MBA,毕业后在日本一家大型化妆品公司做电商运营。
我从小就是人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不用父母操心,一路成绩优秀,轻轻松松考到北大化学系。
读了几天发现不喜欢这个专业,随即申请转专业到日语系,重读大一。
毕业后在国内工作了六七年,30岁加入初创公司,前往乌克兰开发当地市场。
一切都很新鲜有趣,但没想到刚刚准备大展拳脚之时,疫情暴发了。
深思熟虑后,我选择去日本留学,那时刚好接到日本大学的offer。于是,31岁的我来到日本读MBA,毕业后在日本一家大型化妆品公司做电商运营。
由于不喜欢上司的沟通方式,毅然裸辞躺平,准备回国休息一段时间再战日本。以前的我,活出了周围人的期望,以后的我,要真正为自己而活。
(在日本)
我是Jin,天津人,是家里的独生子。
从小学到高中,我上的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成绩也是名列前茅。那时,高考报志愿只能报一个,我选了北大化学系。
到了北大,学了几个月化学,感觉和想象的不太一样,而且发现毕业后想做化学相关的工作,大概率得读到博士,但这不是我想走的路。
我喜欢和别人沟通的工作,觉得那样会更好玩一点。
于是我想到了换专业,换什么专业呢?既然不想学化学,所有理科都被排除了。北大光华学院要求极高,根本没可能,所以只能选文科系。
文科接受转系的专业就是外语系,英语、西班牙语和日文,还有新闻传播和国际关系专业。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日语,因为高中看了很多日剧,觉得日语很好听。
我当机立断转到了日语专业,从大一重头读,相当于我大一读了两次。
(大学时期)
大三做交换生的时候,第一次去日本。那次日本之行,觉得日本气候不错,品位服装很多,轻松就能选到有格调又不算太昂贵的衣服,但毕业后我还是留在国内工作。
做的是市场营销相关的工作,先在广告公司做了五年,接着在深圳腾讯做了大概两年,之后去了一个手机公司,负责乌克兰的市场。由于这个契机,我在乌克兰待了半年左右。
在乌克兰,我不会讲乌克兰语,也不会讲俄语。长着一张亚洲脸走在街上,会吸引当地人很多目光。他们倒不是敌意,就是老被人盯着,我感觉多少有点怪怪的。但总体来说,在那里的生活还是挺有意思的。
去外面的世界走走看看,确实很新鲜,很有趣。
工作方面,我和同事两个人一起做新市场开发,最开始要联系当地经销商,联系渠道,制定策略,想办法传播,一切从零开始。
对我来讲,整个工作流程也是一个全新的体验,很有意思。但就在我感到工作渐入佳境的时候,疫情出现了,给我们的生意带来了很大的打击。
(我)
工作基本没了推进的可能,前路一片迷茫,该何去何从?想到自己已经拿到了日本学校的offer,我万般纠结。到底是继续等待“复工”机会,还是去日本留学呢?
再三斟酌之后,我选择了后者。
回国后,2020年7月我办理了离职。日本学校9 月份开学,但因为疫情日本那时封关,外国人进不了,所以我在国内上了三四个月的网课。
直到2021年1月,我才踏上日本的土地,开始了商科MBA学业。
同学来自于十几个不同的国家,这使得我有机会跟不同背景的人接触和沟通,对我来说是个意想不到的惊喜。如果不读书的话,我可能一辈子也遇不到这么多不同国家的人。
和不同的人沟通,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我感到很新鲜,有一种全新的刺激感。
毕业后,通过猎头公司,我进入日本一家大型化妆品公司,做电商运营。
(毕业照)
日本电商整体而言比较落后,但目前增长很快。有一些大公司,比如日本最大的公司乐天,还有亚马逊都在大力发展电商,除此之外,垂直领域的商家也在纷纷发力。
我之前负责过一个做服装起家的品牌,帮他们做渠道,后来他们也开始卖一些美妆。
总之在日本,电商是一个巨大的“新兴”行业,有不错的发展空间。
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边人也会加班,但管理职级以上的人没有加班费,普通员工会有。不过很多公司会在工资里包含一部分的加班费,要加班超过这个部分,才会额外支付。
日本的公司领导也有PUA的情况,有的会利用高职位让别人不舒服。虽然公司会预防这种情况,但还是很普遍。
我感觉这主要是因为日本人比较守规矩,上下级分级严格,其实说得难听点就是制度死板。
所以,工作了一年左右我就辞职了。原因无他,正是因为我的直属上司沟通方式不是很专业,让身为下属的我觉得非常不舒服。
(工作中)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离开后,我终于可以松口气,睡到自然醒,找回了久违的松弛感。松弛感才是一切创造力的来源。
接着我陪朋友去了东京附近的镰仓,也去了自己一直想去的“和歌山”。
未来打算回国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来日本。有朋友说:“日本经济发展前景不明朗,你为什么还要去日本工作?”
老实说,要说发展前景,发展中国家肯定增长更快,日本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但单纯说生活环境,我个人很喜欢东京。
一方面是气候好,这边的夏天不会又热又干,春秋也不会风沙很大,冬天不太冷,0度左右,体感比较舒服。而且一年四季,蓝天的比例很高。
另外一方面让我心仪的是多样性,比如我很喜欢买衣服。以前我经常每年跑到日本或韩国专门买衣服。而在日本,价格合适又很好看的男装很多,轻松选择。
(在日本海边)
当然,我们国内环境越来越好,回天津的时候我经常在海河附近逛,氛围很不错,生活便利,适合居住,是生活养老的好选择。但我想趁年龄还不算太大,去外面的世界多走走,多看看。
外面的世界会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这也意味着“新”的可能,而如果待在家乡,总觉得一眼看到头,我不喜欢那种一眼望到头的状态。
选一个离家不远不近的地方最好不过了,所以东京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其实当时读书我有想说要不要去欧洲,比如西班牙,因为我很喜欢巴塞罗那,但是离家太远,每次飞回来要七八个小时,太辛苦了。
从东京飞到天津或飞北京三个小时多一点,文化上也相对接近一些,亚洲人走在路上也不会那么突兀,比较自在。
(在日本看海)
至于和日本人相处,我的感受是:日本有一亿多人口,多样性挺大的,什么人都有,不过大致可分成两个类型。
一种是比较典型的日本人,他们和其他国家的人接触不多,视野较狭窄,思维较传统,和这种人做朋友就比较难。
另外一种人跟外国接触比较多,思维开放很多,沟通自然会更容易,也更可能成为朋友。
凡事都不是绝对的。
去日本旅行是个好选择,但长期生活的话,要慎重考虑。
毕竟在国内是本国人,有一种主人翁感觉,长期在外国,身份上会有巨大变化,从一个绝对主流人群变成了一个少数人群,很多事会变敏感。
而且日本社会不是那么有意思,他们更在乎规则性,缺乏灵活性,很多中国人会感觉有束缚感。但如果你很在乎边界感,那日本在这方面会比较适合。
(香港街头)
关于工作机会,网上前段时间有个视频讲日本各个企业为了招人,派出各自的经理出面说服应征者,也就是说不是企业挑选员工了,而是员工挑选企业。
日本确实缺人,但缺的是服务业人员,而服务业不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行业。
现在日本人也开始跳槽了,以前他们是以“在一个公司长期服务”为荣的,现在不是了。所以好机会,大多数还是对日本人而言。
日本的很多传统企业最近开始招外国人,比如说保险公司、银行等等,但外国人的岗位没那么多,比例比较低。
外国人在日本找工作,最常见的就是找猎头公司,另外一种是可以直接投到一些大企业的官网,比如说丰田汽车、尼桑汽车、亚马逊等等。有的公司回复也很快,可能一两周就会联系应聘者。还有一种就是朋友推荐。
(去看海)
日本的工资水平也是分行业和职位的。做服务业一般月薪过万,如果是IT 行业,新人的话,高一点点,但中间职位以上,薪资水平就不算高了。
而且现在日本汇率很差。2021年,我刚来的时候,100日元大概能换6块5,现在只能换4块5,贬值了30%。
其实就算不考虑汇率因素,日本工资也是降级了。比如大公司经理职位,在日本一年赚 1000万日元。这是挺高的数字,但只相当于人民币45万左右。可是在日本,做不到课长级别,也就是说不到 40 岁很难赚到这个钱。
日本的生活成本比较高,租房会比北京贵一点点,不过还是一个数量级。吃的话,日本这边很奇怪,午饭、晚饭价格不一样,午饭会比较便宜,会推出一些商务套餐之类的,便宜的话900 日元,贵的话也就2000日元。可同样的饭菜,晚饭就需要四五千日元。
所以,我待在日本,单纯就是喜欢不确定性,以及气候舒适,好买衣服,离家又近。
再加上父母总催我成家,我离开一下也能避避风头,哈哈!
(在日本学音乐)
我倒不是排斥婚姻,就是不想刻意为了谈恋爱而谈恋爱,觉得顺其自然比较好。
从大学毕业之后,我一直单身,一方面已经习惯了,一方面觉得一个人也很开心。如果有了另外一半,就需要花心思经营。
从小到大,我按照世俗中的“什么年纪就做什么年纪的事情”,活成了别人眼中的“好孩子”,稀里糊涂地长大了,自己的价值和快乐都是存在于别人的夸奖中。
以前,自己很在意别人的评价,生怕丢掉了这种外界赋予的“自我价值”。
直到活到三十几岁,我渐渐明白,人生不是轨道,不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开到下一站,也不会帮我们送到想要达到的终点。
人生更像是森林,需要我们去探险,有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风险,但也会出现意料之外的惊喜与快乐。
如果说,以前的我一直都是为了周围人的期待而活,那么从30岁开始,我开始聆听自己的声音了。
我时常问自己:我真正想做什么,享受哪些时刻。
去感受自己想干什么,要成为什么,而不是活在别人的评价里。觉察自己,平衡自己需求和外界需求,是我现在做的事情。
在人生的这个广阔的旷野中,尝试一下不去想太多功利的东西,单纯随心而动,活活看如何?
因为其实,人生没有那么长,如果不能为自己活的话,挺遗憾的。
【口述:Jin】
【撰文:安画师】
【编辑:晓柒】
我们无法体验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生命轨迹,这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生命的点滴,每一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欢,请点击关注哦!@人间千面故事
(*本文章根据当事人口述整理,真实性由口述人负责。本账号友情提醒:请自行辨别相关风险,不要盲目跟风做出冲动决定。)
来源:情感大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