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高校的毕业生进入用人单位之后会发现,自己和个小白一样,在大学学的几乎所有内容在单位都没有任何用武之地,自己几年大学几乎就是白学了,进了单位还要一切从头开始。
很多高校的毕业生进入用人单位之后会发现,自己和个小白一样,在大学学的几乎所有内容在单位都没有任何用武之地,自己几年大学几乎就是白学了,进了单位还要一切从头开始。
为什么大学教学内容与时代脱钩如此严重呢?我觉得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课程设置方面
- 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缺失: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许多新兴学科如人工智能伦理学、量子信息科学、生物信息学等不断涌现。然而,部分大学课程设置更新缓慢,没有及时将这些新兴学科纳入教学体系。同时,现代社会面临的复杂问题往往需要跨学科知识来解决,像环境问题涉及化学、生物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但一些大学缺乏足够的交叉学科课程,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难以应对实际问题。
- 行业实践课程不足:很多行业的技术和工作模式更新换代很快,如互联网行业的敏捷开发、产品迭代,制造业的智能制造技术等。但大学的课程设置可能仍然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足够的行业实践课程。例如,软件专业可能没有足够的实际项目开发课程,使得学生在毕业后进入企业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重新学习企业所需要的实践技能。
二、教材内容方面
- 知识更新滞后:教材是大学教学的重要依据,但部分教材内容更新速度远跟不上学科知识的更新速度。以计算机科学为例,编程语言和技术不断更新,新的编程框架和工具层出不穷,但教材可能还在讲解多年前的技术版本。在经济学领域,经济形势和经济理论也在动态变化,而教材中的案例和分析可能没有及时反映最新的经济现象,如数字货币对金融体系的影响等在一些传统金融教材中就没有体现。
- 缺乏现实案例:教材内容有时过于理论化,缺少与当下社会、经济、科技等实际情况紧密结合的案例。比如在市场营销学教材中,很多案例还是以传统的线下营销模式为主,对于当下流行的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新兴营销方式涉及较少。这种脱离实际案例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将理论知识与现实应用建立有效联系。
三、教学方法方面
-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部分大学课程教学仍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例如,在工程类专业中,一些高校的实验课程设置较少,或者实验设备陈旧落后,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进行实际操作和工程实践。在设计类专业,如服装设计、室内设计等,学生可能缺乏与实际客户沟通、项目实地调研等实践环节,导致设计作品与市场需求脱节。
- 互动式教学和前沿引导不足:在一些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充分的互动,没有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参与,但部分大学教学仍然是教师单向的知识灌输。同时,教师可能没有及时将学科前沿研究成果和行业最新趋势融入教学内容,学生对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和最新应用缺乏了解,毕业后难以快速适应行业快速变化的要求。
其实这些都是学校不想与时俱进的后果,尤其是理工类这些变化很快的专业,文史类的内容无需更新也不可能更新,但是理工类的相关知识日新月异,几乎时时刻刻都在更新换代。但是相当一部分学校还是按部就班的教学,耽误了自己也耽误了学生。
当然,从课程体系更新方面来看,大学的课程体系有着一定的稳定性和传承性。一些传统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经过多年沉淀形成的知识体系,这些内容相对固定。例如古典文学专业,经典著作研读等课程长期存在。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这种稳定性使得课程更新换代的速度跟不上行业变化,像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新的编程语言和技术框架不断涌现,而课程更新可能滞后。
师资队伍也会有影响。部分教师长期专注于学术研究的特定领域,对行业实际应用场景的最新变化关注不足。他们可能缺乏在企业一线工作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就难以把当下企业真正需要的实践技能传授给学生。比如一些工科专业教师如果没有在工厂实际操作新技术设备的经历,就很难教给学生相关的实用操作技能。
教材内容也存在滞后性。教材的编写、审核和出版需要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行业的技术和观念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比如在人工智能领域,教材刚编写时可能某些算法是前沿的,但等到教材出版,新的更高效的算法也许已经出现了。
从学校管理和资源角度而言,一些学校的教学资源分配不够灵活。实验设备的采购和更新可能需要复杂的流程和大量资金,导致实验室的设备无法及时跟上行业的最新技术装备。同时,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深入紧密,没有建立起足够有效的沟通机制来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并反馈到教学中。例如部分高校与新兴科技企业合作较少,难以第一时间获取企业用人需求变化的信息。
有些学校就做的非常好,以下是一些教学与时俱进、能适应用人单位需求的理工科大学:
清华大学
- 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从实验教学、综合实践和创新实践等方面入手,实现科研教学资源共享、校内校外结合。如实施的SRT计划,每年超60%本科生参加1500多个项目。
- 校企合作紧密:与腾讯、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等众多企业建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到企业实践的机会。
天津大学
- 新工科建设引领: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积极推动学科交叉及新兴学科布局,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如化工学院精简专业选修课,新开设低碳能源、创新前沿等领域课程。
- 实践教学创新:工商管理专业的“夹层制”实践教学模式,以及机械学院的金工实习改革,让学生在多学科融合的综合项目实践中了解现代生产模式。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课程设置灵活:专业课程紧跟行业发展,注重实践性和前瞻性,还会根据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精心设计课程体系。
- 企业实景课堂:面向专业学位研究生打造企业实景课堂,如材料学院联合企业开展“先进激光智能制造装备”课程,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专业设置紧密对接行业:其电子信息类专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专业设置紧密围绕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需求,课程内容不断更新以适应技术的快速变化。
- 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拥有多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与华为、中兴等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华东理工大学
- 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完善:建立了项目制牵引、多学科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中西融合“一牵引四融合”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走出了一条从“红色工程师”到“创新型工程师”的卓越工程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 校企合作深入:与中国石油、中国东方电气集团等19家企业开展联合培养,共同探索创新培养机制、联合育人模式等。
- 深圳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依托大数据系统计算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与华为、腾讯等知名企业合作,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致力于培养与产业紧密结合的科研型人才。广告学专业是我国开办最早的三所专业院校之一,首批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生就业广泛,包括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企业和国内外知名广告公司。
- 江苏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涵盖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机械控制工程等多个方面,学生毕业后可在制造业、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就业。车辆工程专业是王牌专业之一,毕业生在汽车制造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就业前景。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涵盖了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课程,培养了大量在通信技术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涵盖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等课程,毕业生在编程、软件开发和系统设计方面表现出色,深受互联网行业欢迎。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全国排名第5,评级为A+,该专业致力于培养学生在通信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毕业生可在通信运营商、通信设备制造商、互联网公司等领域从事研发、设计、运维等工作。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全国排名第9,评级为A+,融合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毕业生广泛分布在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等行业,从事研发、设计、生产、管理等工作。
- 西安邮电大学:自动化专业培养自动化及信息通信相关领域从事控制系统的分析、工程设计、软硬件开发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旨在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测量与控制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其实高校有着最接近时代前言的资源和能力,如果想与时俱进很容易,但是有些学校真的是太懒了,所以希望大家也要考虑到目标院校的授课内容的知识体系是否适合时代的发展,是否在学校能学到更多的有用的知识,学校的毕业生在以往的用人单位中的口碑如何。
来源:两个北京男娃的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