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修园言:“方剂不难懂,只要明了这三理 ”点醒后世医者根本

B站影视 2025-01-18 14:01 1

摘要:注: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注: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在中医历史上,陈修园是清代著名的医学大家。

他曾说:"方剂之道,看似玄妙,实则简明。只要明白三个道理,便可通达药方之精髓。"

这三个道理究竟是什么?为何能点醒后世医者?陈修园又是如何领悟到这些真谛的

话说在清朝乾隆年间,陈修园在江南一带行医。一日,有个年轻医生拜访他,请教医道难题。

这位年轻医生名叫李明,已经跟随名师学医三年,但总觉得方剂难懂。他见到陈修园就说:"先生,我读了很多医书,背了许多方子,可是到了实际治病时,总是无从下手。"

陈修园听了,不禁莞尔:"你且说说,你是怎么学习方剂的?"

李明说:"我每天都在背诵《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子,把药物组合都记得滚瓜烂熟。可是遇到病人,就不知道该用哪个方子。"

陈修园站起身,走到院子里。正好看见一株枯萎的梅花,他指着说:"你看这株梅花,为什么会枯萎?"

李明看了看说:"大概是缺水了吧。"

陈修园说:"那你准备怎么救活它?"

李明想了想说:"浇水就行了。"

陈修园笑道:"你说得对。看病用药也是这个道理。第一要明白'因'的道理。就像你看到梅花枯萎,知道是缺水造成的。看病也要先找到病因。"

李明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那第二个道理是什么?"

陈修园说:"我们继续说这株梅花。你说要浇水,那么浇多少水合适?浇一次够不够?"

李明思考片刻说:"要看土壤干燥程度,浇水要适量,也许需要浇好几次。"

陈修园点头说:"这就是第二个道理:'度'的道理。用药如浇水,太少不能解渴,太多反会淹死。找到病因后,还要把握用药的分寸。"

李明连连点头:"先生说得太对了!这让我想起前几天,我看到一个病人发热,就按照书上说的用了大剂的寒凉药,结果病人反而更不舒服了。"

陈修园说:"你这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光知道热证用寒药,却不知道要适度。好比你看到梅花缺水就狂浇,反而会把花给淹死。"

李明问道:"那第三个道理是什么?"

陈修园指着院子里的其他花草说:"你看这些植物,虽然都在一个院子里,但生长状况各不相同。有的喜阳,有的喜阴;有的需要多水,有的却要少水。"

李明说:"这是不同植物的不同特性。"

陈修园说:"没错!这就是第三个道理:'变'的道理。每个病人都是独特的,不能生搬硬套......"

李明正要继续请教,忽见一人匆匆跑来:"陈先生,我家老爷病得很重,请您快去看看!"陈修园对李明说:"你跟我来,我让你亲眼看看这三个道理如何运用到实际治病中。不过在此之前,你得先明白一个更深的道理......"

接下来陈修园仅仅用了这件事就道出了其中的关键,听完恍然大悟,改变了大多数人的想法!

陈修园边走边说:"医道讲究'证因施治',不是简单的按方抓药。你要知道,方剂是活的,不是死的。"

《医学心悟》中说:"治病如烹小鲜,火候要恰到好处。"这正是说明了"度"的重要性。

到了病人家里,陈修园详细询问病情。病人是位老者,平日性情暴躁,这次因为大怒而得病,现在头痛发热。

陈修园说:"看到了吗?这就是'因'的体现。虽然是发热,但起因是情志所伤,不是外感。"

《黄帝内经》说:"怒则气上。"生气会导致气血上逆,引起头痛发热。

陈修园开了一张方子,以清热降火为主,但加入了安神定志的药物。他解释说:"这就是'变'的道理。同样是发热,因不同而治不同。"

《医方考》中说:"方有定法,活用无方。"这句话道出了方剂运用的精髓。

李明看着陈修园把脉开方,恍然大悟:"我明白了!书上的方子是范例,真正用时要活学活用。"

《医学源流论》说:"医道贵在灵变,不可执着。"这正是陈修园要传达的理念。

陈修园又说:"你要记住,'因''度''变'这三个道理是相互关联的。找到病因,才能确定用药的分寸;明白分寸,才能随机应变。"

《医学心悟》中说:"医者意也,在于一心之灵变。"这说明医者要有活泼泼的智慧。

陈修园继续开示:"方剂就像一把钥匙,病机就像锁。你要找到相应的钥匙,还要知道怎么转动它。"

《医学实在易》说:"方有君臣佐使,当识轻重缓急。"这就是说要把握药物的配伍分寸。

李明问:"那我们平时学习经方,有什么意义?"

陈修园说:"经方是前人的智慧结晶,是我们思考的基础。就像学写字要先临帖一样,但不能死守帖子。"

《医学心悟》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能通达医理。"这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陈修园又说:"你以后看病,要先问病人几个问题:这病是怎么得的?现在症状如何?平时体质ra如何?这就是在探究'因'。"

《温病条辨》说:"审证求因,谨守病机。"这正是看病的关键所在。

"开方时要思考:这个药量用多少合适?要用几剂?要不要加减?这就是在把握'度'。"

《医学心悟》说:"用药如用兵,贵在知己知彼。"这说明要了解药性和病情。

"最后要想:这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如何?需要特别注意什么?这就是在运用'变'。"

《医学源流论》说:"活法活用,方能取效。"这强调了灵活运用的重要性。

陈修园的这番教导,让很多医者明白了方剂的真谛。他们不再死记硬背,而是学会了活学活用。

《医学心悟》说:"明理而后可以用方,知变而后可以用药。"这句话概括了学医的要领。

这三个道理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了深邃的医理。正如《医学源流论》所说:"至简至易,是谓至道。"

陈修园的教导影响深远,他强调医者要有活泼的思维,不能拘泥于成法。这与《内经》所说的"上工治未病"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的这些见解,为后世医者指明了方向。正如《医方考》所说:"医道至简,贵在得其要旨。"

来源:诗韵古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