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8 年,我当时有幸以媒体人的身份在《科技日报》工作期间,采访到了时任中山医肿瘤医院院长的曾益新。岁月悠悠,27 年转瞬即逝,然而那次采访的种种细节,却如同熠熠生辉的星辰,在我记忆的苍穹中闪耀,历久弥新。
1998 年,我当时有幸以媒体人的身份在《科技日报》工作期间,采访到了时任中山医肿瘤医院院长的曾益新。岁月悠悠,27 年转瞬即逝,然而那次采访的种种细节,却如同熠熠生辉的星辰,在我记忆的苍穹中闪耀,历久弥新。
曾益新,1962 年 10 月出生于湖南涟源,成长于湖南省会同县。1984 年 12 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 年 07 月,毕业于衡阳医学院(今南华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1990 年 07 月,从中山医科大学毕业,取得医学博士学位。此后,他先后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主治医师;留学日本东京都立老人综合研究所、东京大学医科学研究所,任博士后、访问学者;又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休斯医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助理。1997 年 03 月起,他担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肿瘤研究所所长,同年 10 月起,出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肿瘤医院院长、肿瘤研究所所长。2005 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担任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1年04月至2011年08月,任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2011年08月至2015年11月,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2015年11月至2017年02月,任北京医院院长。2017年02月至2018年03月,任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党组成员,中央保健委员会副主任。2018年03月至2023年09月,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中央保健委员会副主任(2022年5月,明确为正部长级干部)。2023年09月,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中央保健委员会副主任(正部长级)。
记得初次与曾院长会面,他身上那股学者独有的儒雅气质,以及对医学事业发自内心的热忱,瞬间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采访刚开始,我便深切感受到他对医学研究的专注与执着。彼时,他在美国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上发表的相关论文,在国内医学科研领域引发了强烈的反响。那篇聚焦肿瘤研究领域的论文,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卓越的科研能力,以及对前沿学术动态的敏锐洞察力。
采访过程中,曾院长着重提及了针对两广地区高发肿瘤——鼻咽癌的防治工作。中山医肿瘤医院在这方面早早地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布局。他介绍道,医院开展的社区筛查项目意义重大。在当时,民众对鼻咽癌的认知普遍有限,其早期症状又极易被忽视,等察觉到身体异样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而社区筛查项目宛如一张紧密且全面的大网,延伸至两广地区的每一个社区。通过广泛普及鼻咽癌防治知识,切实提高了民众的自我防范意识,同时借助专业的检测手段,尽可能在早期发现潜在患者。
曾院长谈及这些工作时,眼中满是坚定的光芒。他深知,每早发现一名患者,便意味着可能多挽救一条鲜活的生命,多拯救一个幸福的家庭。在他心中,医院不仅仅是治病救人的场所,更是健康知识的积极传播者,社会责任的有力担当者。
与科技日报副社长在太湖游船上
如今,每当回忆起那次采访,那些场景依旧清晰如昨。曾院长在学术上的斐然成就,以及他对地区高发疾病防治工作的积极推动,无疑都是我记忆中最为璀璨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不仅照亮了当时的医学研究之路,更如同一座座灯塔,持续激励着后来的医学工作者们,在追求医学进步、守护人民健康的漫漫长路上,奋勇前行,永不止步。
来源:科学育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