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到除夕夜,央视春晚作为全国人民的 “年夜饭”,陪伴无数家庭度过欢乐时光。然而,有个现象却颇为引人注目:在两广(广东、广西)和海南地区,春晚的热度似乎远不及北方。从历年春晚收视率来看,当东北三省以超高收视率霸榜时,两广和海南的数据却有些 “惨淡”,广东收视率常
每到除夕夜,央视春晚作为全国人民的 “年夜饭”,陪伴无数家庭度过欢乐时光。然而,有个现象却颇为引人注目:在两广(广东、广西)和海南地区,春晚的热度似乎远不及北方。从历年春晚收视率来看,当东北三省以超高收视率霸榜时,两广和海南的数据却有些 “惨淡”,广东收视率常徘徊在 5% 左右,广西 2 - 3%,海南更是低至 1 - 2%,与北方形成鲜明反差。这不禁让人好奇,同是过年,为何这片华南大地对春晚不太 “感冒” 呢?是文化差异、娱乐习惯不同,还是另有隐情?咱们今天就来好好唠唠。
两广和海南,那可是粤语、闽南语、客家话等方言的 “大本营”。在这些地区,老一辈人日常交流大多用方言,普通话相对没那么顺溜。春晚呢,主打普通话,这语言一 “跨界”,问题就来了。像小品、相声这些语言类节目,那可是春晚的 “重头戏”,靠着幽默风趣的对话、抖机灵的包袱逗乐观众。可到了两广和海南,好多梗、笑点藏在普通话的字里行间,当地观众理解起来就像雾里看花,费劲得很。比如说,东北小品里常出现的 “唠嗑”“忽悠” 这些词,本地人得反应半天,等琢磨明白,节目都过去大半了,笑料也大打折扣。还有些绕口令似的台词,在普通话语境里是妙趣横生,用方言思维去听,就只剩一头雾水,共鸣感自然就难找到了。
北方一到除夕夜,全家围坐,边吃饺子边看春晚,热热闹闹。可在两广和海南,过年习俗另有一套。广东人讲究 “行花街”,除夕前逛花市,买年花,像金桔、桃花,寓意吉祥好运,这时候大家都在外面溜达挑花呢,哪有闲工夫守着电视;广西部分地区有舞鸡、舞春牛的习俗,大年初一,舞鸡的青年提着木鸡、敲着锣,走街串巷贺年,喜庆又热闹,人们的注意力全在这街头欢庆上;海南过年更是仪式满满,从采屋(打扫卫生)、采购年货,到杀鸡拜公、围炉打边炉(吃火锅),还有各种拜神祭祖活动,一整天安排得满满当当。这些习俗不仅是传统,更是家人团聚、交流情感的纽带,和春晚 “静态” 的观看模式相比,显然前者更有吸引力,时间上也冲突,自然顾不上春晚了。
两广和海南本土的电视台那可是相当 “争气”,每逢过年,各种极具地域特色的晚会、节目纷纷登场,和春晚 “打擂台”。广东珠江频道的春晚,那可是有着纯正的 “粤味”,从粤剧、粤语相声到流行粤语歌演唱,一水儿的本地明星、艺人,用熟悉的粤语、本土的故事,演绎着广东人的生活百态,观众看着倍儿亲切。像黄俊英、何宝文的粤语相声,幽默风趣,把广东的市井风情、家长里短融入其中,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还有东山少爷等歌手,一亮嗓就是满满的岭南风情,唤起广东人对家乡的热爱。
广西综艺频道的春节晚会也毫不逊色,民族歌舞大放异彩,壮族、瑶族、侗族等各民族服饰绚丽多彩,舞蹈热情奔放,山歌对唱悠扬动听,展现着八桂大地的多彩风情。还有海南,当地的文旅部门常组织各类新春文艺汇演,黎苗歌舞、琼剧表演,原汁原味,演员们身着特色服饰,演绎着古老传说、民间故事,让海南人民沉浸在本土文化的魅力中。这些本土节目扎根乡土,和当地人的情感、生活紧密相连,自然把大批观众留在了本地频道,春晚的吸引力就被分流了。
过年期间,两广和海南的街头巷尾那叫一个热闹,大家的休闲活动五花八门,春晚根本 “插不进脚”。在广东,茶楼里坐满了一家老小,喝茶、吃点心,唠唠家常,从早到晚人气爆棚,大家在茶香四溢中享受团聚时光;街头巷尾的麻将桌也支了起来,“哗哗” 的洗牌声、热闹的谈笑声,亲朋好友围坐,激战正酣,一打就是一整天,这乐趣不输看春晚。广西的夜市在过年时更是灯火辉煌,烧烤摊、小吃街香气四溢,人们穿梭其中,品尝老友粉、螺蛳鸭脚煲等特色美食,边吃边逛,惬意无比。还有海南,温暖的气候吸引人们走出家门,去海边踏浪、晒太阳,或是来一场环岛自驾游,欣赏椰林沙滩美景;年轻人则爱约着去 KTV 尽情欢唱,用歌声释放一年的压力,宣泄过年的喜悦。这些丰富多彩的休闲活动,让大家的假期充实有趣,春晚自然就不再是唯一的消遣选择了。
如今的年轻一代,成长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成了他们生活的 “第二空气”。短视频平台上,各种搞笑段子、潮流舞蹈、生活 vlog 目不暇接,15 秒到几分钟的碎片化内容,随时随地就能戳中笑点、带来新鲜感;直播更是热闹非凡,游戏主播激情开黑、带货主播吆喝不停,还有颜值主播才艺展示,年轻人沉浸其中,还能实时互动,参与感爆棚。线上游戏也毫不逊色,组队开黑 “吃鸡”、峡谷 “激战” 英雄联盟,和队友并肩作战,享受胜利的快感。这些网络娱乐牢牢抓住年轻人的眼球,相比之下,春晚节奏相对慢,节目形式传统,很难在短时间内 “点燃” 年轻人的热情。对于追求即时刺激、新鲜潮流的他们来说,春晚自然不再是首选,甚至成了过年时可有可无的 “背景音”,偶尔瞅两眼,也很难全程专注观看。
两广和海南人对春晚的 “冷淡”,并非是对这一文化品牌的否定,实则是地域文化、娱乐生态与时代发展碰撞的结果。春晚承载着全国人民团圆的期望,是中华文化的年度缩影;而两广、海南等地多元的本土文化、丰富的休闲方式,亦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未来,春晚若想真正实现 “全民联欢”,势必要在节目内容、形式上深度融合各地特色,打破语言、习俗壁垒,拥抱年轻潮流。或许,当我们看到粤语小品、闽南语歌曲在春晚舞台大放异彩,传统年俗与现代娱乐完美交织,春晚便能跨越地域界限,再度成为华南大地除夕夜的温暖陪伴,续写这场文化盛宴的新传奇,让全国观众共享华夏文化大联欢的魅力与温情。
来源:团团爱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