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月3日至5日,第五届中国血液学科发展大会(CASH)在津盛大召开。本届会议继续以“大血液、大卫生、大健康”为主题,邀请国内外血液学领域顶尖专家学者,深入探讨血液学科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副所院长
编者按:2025年1月3日至5日,第五届中国血液学科发展大会(CASH)在津盛大召开。本届会议继续以“大血液、大卫生、大健康”为主题,邀请国内外血液学领域顶尖专家学者,深入探讨血液学科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副所院长施均教授继在去年的CASH会议上带来了《基于慢病毒载体的β-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的精彩报告后,又带来了慢病毒载体基因治疗地中海贫血(以下简称“地贫”)的最新研究进展。《肿瘤瞭望-血液时讯》特别邀请施均教授,为我们分享其团队临床研究的积极成果和对未来研究的规划。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在本次CASH大会上您参加了哪个分论坛?该分论坛的主要内容是哪些?您今年和去年的讲题均聚焦于基于慢病毒载体的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相比去年,您今年在自己的研究中又取得了哪些显著的突破?
施均教授:本次CASH大会我参加的是地中海贫血临床转化论坛,该论坛主要聚焦于中国地贫造血干细胞移植现状,基因治疗技术(如自主原创碱基编辑技术、CRISPR-Cas9基因治疗等)的临床应用,以及地贫治疗药物的开发。
今年,我们的主要工作集中在慢病毒载体的地贫基因治疗。我们牵头开展了国内4家多中心的临床试验I期,截至2024年12月底,已经完成了9例患者的I期临床试验。初步数据显示,多数患者迅速脱离了输血依赖,血红蛋白水平已恢复正常。大多数患者在基因治疗移植后的1~2个月就能够摆脱输血依赖。
同时,我们的团队也对慢病毒载体的造血干细胞在体内的分化增殖能力进行了一些基础研究。研究数据提示,利用慢病毒载体将病毒序列导入到造血干细胞基因是安全且有效的。目前的短期基础研究数据能够支撑这一结论。
因此,目前我们的慢病毒载体基因治疗在9例患者的植入数据和安全性数据方面均优于国际同类基因治疗产品的临床研究数据。血小板植入时间在3~4周,最近一次植入时间在2周左右,比国际同类基因治疗产品的临床研究数据稍快。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展望未来,随着I期临床研究的推进,您认为后续II期、III期研究的重点突破方向在哪里?未来您有什么研究规划?
施均教授:2024年,地贫的基因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不仅我们团队取得了重要成果,国内多个重量级的临床研究也积累了丰富的数据,随访时间已足够长,疗效和安全性数据已较为明确。展望2025年,我们希望进一步完善这些临床研究的长期随访数据,以便顺利开展后续研究。后续研究的突破方向将集中在成年地贫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验证,其次是青少年和儿童地贫患者的治疗。我们开展的I期临床研究纳入的9例地贫患者中,有3例成年患者,3例青少年患者,3例儿童患者。无论是成年患者、青少年患者还是儿童患者,慢病毒载体基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良好。因此,II期和III期研究将延续I期研究的思路,首先验证成年地贫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尽管我国在地贫的防治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地贫新生儿的出生率明显降低,但现有的青少年和成年患者仍然需要关注。我们的目标是让这些地贫患者,能够有条件接受更先进的治疗方法。这包括规范的输血和祛铁治疗,以及生长发育监测和饮食管理,这些措施能够确保现有地贫患者能够顺利进入创新的临床研究,并有条件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施均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副所院长,红细胞疾病诊疗中心、再生医学诊疗中心主任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 委员、红细胞疾病学组副组长
研究方向: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CAR T细胞治疗自身免疫病、骨髓衰竭性疾病造血再生病理机制及创新干预策略
来源:肿瘤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