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外网友还在线“对账”,纷纷对比不同国家与地区的生活习惯、生活成本,相关图文帖轻易就能突破千条评论。
小红书的热力,正在进一步扩大。
中外网友还在线“对账”,纷纷对比不同国家与地区的生活习惯、生活成本,相关图文帖轻易就能突破千条评论。
更有甚者,不少海外用户纷纷表示已经开始学习中文。
外国网友还亮出了十八般武艺。
有手工博主专门制作英美古代服饰,与汉服博主互相切磋。
有音乐人发布原创音乐视频,带来了美式乡村、摇滚的味道。
一些美国博主表示,中国网友的热情和友好让人印象深刻。
“相较于返回Meta,我情愿学习中文。”一名美国网民在小红书账号的自我介绍中写道。
另据《界面新闻》报道,语言学习平台“多邻国”1月16日发布数据显示,去年12月1日至今年1月13日,美国的汉语普通话学习者数量较上年同期增长近216%。
在此背景下,包括兴业银行信用卡中心,招商银行、宁波银行、宁波银行宁来花等银行账号都趁热发帖,引发一众网友积极关注与回复。
年轻客群集中的小红书,正逐渐成为银行宣传的重要平台。
不少互联网大厂和新消费品牌更是在小红书上发布了英文帖子,搭车这波“反向出海”。
“Hey my friends!Do you want to make money?(嗨,我的朋友,你想赚钱吗?)”在小红书上,像阿里国际站这样明晃晃地对海外用户进行招揽的不是个例。
美团、京东、饿了么、高德地图等互联网巨头的官方小红书账号都已发布英文内容,向海外用户介绍平台或自身业务。
库迪咖啡、瑞幸咖啡、喜茶和HARMAY话梅等新消费品牌也在小红书上发帖喊话前来的外国友人。部分品牌还借机宣传自己的海外门店。
这一场小红书狂欢,会持续多久?
谁会最终留在小红书上?
小红书的这波“赛博难民”流量,其他大厂可以分走吗?
对此,银柿财经记者胡淑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杨昕怡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为:
大厂蹭这波小红书热度,只能说是碰运气。
毕竟,涌入小红书的外国网友大多就是内容创作者,也做带货生意,针对这波流量想反向做生意、做品牌营销,其效果未必会好。
但可能吸引相应的外国博主,建立合作,但目前而言,这也就是撞大运。
为什么会选小红书,因为需要。
Tiktok有风险,字节系类似小红书的lemon8同样存在风险。
海外网友为了规避风险而选择了小红书。
同时小红书确实确实和Tiktok有神似之处,而且同一个国家的互联网产品,在很多构架上会兼容。
而且“生地”容易开垦,里面还没有形成内容创作者的固化。
这都让美国用户做出了近乎一致的搬家选择。
不得不说,这一波热度来的快,也可能去的快。
一来tiktok的未来不确定,可能出现回流。
二来美国博主在小红书上可能水土不服。
三来小红书的主要用户们可能在热闹过后,为了回复自己习惯的种草生态,而不再为乱入内容“发电”。
本质上,小红书不会成为平替,它能够占据一席之地,就是靠小而美的口碑种草分享,而不是泛娱乐内容。
如果改变了生态去拥抱流量,成为高仿,反而容易坠落。
小红书想要抓住这波流量并不容易。
小红书运营方比起关注海外用户的黏性,更应该关注本土用户的需求。
突然涌入的海外网民势必会对本土用户造成冲击,在好奇心过后,怎么能够让铁杆粉丝不被打扰,是小红书应当思考的问题。
最终,谁能留下,主要看小红书能否让涌入的用户,逐步从tiktok风格转向小红书风格。
尤其是让涌入的美国博主中走口碑体验种草分享的内容创作者留下,并成为海外好物推荐官,更有助于“东西方网友联欢联谊”。
全世界网友大联欢,需要更多姿势、更多参与……
作者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中经传媒智库专家,资深产业评论人
来源:书乐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