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虫病知多少

B站影视 2025-01-16 23:42 3

摘要: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从南美洲幽深莫测的热带雨林,到非洲生机盎然的辽阔草原,再到那震撼人心的东非大裂谷,每一处都是心灵深深向往的远方。然而,在探索这些旖旎风光时,我们必须保持警惕,注意预防美洲锥虫病和非洲锥虫病两种寄生虫病。

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从南美洲幽深莫测的热带雨林,到非洲生机盎然的辽阔草原,再到那震撼人心的东非大裂谷,每一处都是心灵深深向往的远方。然而,在探索这些旖旎风光时,我们必须保持警惕,注意预防美洲锥虫病和非洲锥虫病两种寄生虫病。

尽管它们名称相似,但美洲锥虫病和非洲锥虫病在感染的途径、分布的区域以及临床表现上都有着显著的差异。因此,在旅途中,了解并识别这些差异,对于保护自己的健康至关重要。

认识“锥虫”

第一种叫做美洲锥虫病,由克鲁斯锥虫引起,主要在中、南美洲肆虐,又称“恰加斯病”。美洲锥虫病通过“锥蝽”传播,民间俗称“臭虫”,又因其专门叮咬人的面部,特别是如唇部、眼睑等皮肤较薄处,被戏称为“接吻虫”。

锥蝽常在晚间吸血,被感染的锥蝽在吸血后排便,粪便中的寄生虫通过眼睛、口腔、破损的伤口等进入人体内。除此以外,该病也可通过输血、器官移植、母婴等途径传播。感染美洲锥虫后,初期可能会出现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慢性患者可能面临严重的心脏和消化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美洲锥虫病有专门的治疗药物,只要在感染早期得到治疗,那么完全有可能痊愈;对于慢性患者,治疗则侧重于控制病情发展和缓解症状。预防美洲锥虫病的关键策略在于病媒控制,如使用蚊帐或杀虫剂,能有效降低被锥蝽叮咬的风险,从而保护人们的健康。

美洲锥虫病媒介昆虫:锥蝽

另一种令人“闻之色变的锥虫病,便是非洲锥虫病,主要流行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此疾病因晚期患者陷入昏睡乃至昏迷状态,最终不幸离世,故被形象地称为“睡眠病”。舌蝇(俗称“采采蝇”),是这一疾病的幕后推手,其叮咬行为成为了这一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非洲锥虫病又细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非洲西部和中部的布氏冈比亚锥虫和非洲东部和南部的布氏罗得西亚锥虫。前者占睡眠病报告病例的95%以上,患者从感染到发病往往经历漫长的潜伏期,可能多年无明显症状,一旦显现便已是疾病晚期。而后者病程较短,感染初期即出现症状。前往舌蝇出没的非洲地区需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建议避开舌蝇大量滋生的区域,穿着素色、可与周边环境协调的长衣长裤,以减少被叮咬的可能性。使用驱虫剂也是重要的一环,它能有效降低被舌蝇叮咬的风险。

非洲锥虫病媒介昆虫:舌蝇

如何诊治

常规的非洲锥虫病和美洲锥虫病诊断通常涉及血液检查、淋巴结液和脑脊液检测,根据病情发展阶段的不同,可能还需辅以做影像学检查和组织活检以确诊。

目前,针对这两种锥虫病都有特定的治疗药物可以使用,治疗方案需依据病人的发病阶段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制定。总体而言,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有利于缓解症状、遏制病情恶化,且预后通常较为乐观。

防治有招

若怀疑自己患上锥虫病,务必尽快就医,就医时要尽量回忆有无蚊虫叮咬经历,这对医生快速锁定病因、精准诊断很关键。另外,由于当前治疗锥虫病的特效药物源自海外,若不幸感染,应保持冷静,务必通过医院或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等正规渠道获取所需的治疗药物。

总而言之,避免蚊虫叮咬、察觉症状及时就诊,以及通过正规途径获取治疗药物,是预防锥虫病、守护健康的三大法宝。/健康科普

作者:寄生虫病所 钱颖骏

审核:李石柱

编辑:杨紫萱、张林林

监制:姚建义、莫怡

来源:中国疾控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