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汶川地震热度年年有,而这次定日地震才几天都快被大家忘了

B站影视 2025-01-16 13:54 3

摘要:一场震级达到6.8级的地震,于2025年1月7日上午9时05分,骤袭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

►前言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天灾对于个体而言,无论规模大小,皆是难以承受的重压。

一场震级达到6.8级的地震,于2025年1月7日上午9时05分,骤袭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祸,共造成126人不幸遇难,27248户房屋遭受损坏,3612户房屋倒塌。
受灾范围涉及5个县、26个乡镇以及206个村(社区),约6.15万名群众受到不同程度的灾害冲击。

令人疑惑的是,此次地震的网络热度消散迅速,甚至还不及一个明星被骗至电诈窝点这类事件。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新闻媒体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进行了报道,从报纸到电视,从网络到广播,铺天盖地,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中国在那场地震中遭受了沉重的打击,无数家庭破碎,原本宁静的城市与乡村,瞬间沦为一片废墟。

在这片废墟之上,中国人民却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与团结一心的力量,我们在困境中奋起的决心,让世界为之震撼。

震后,全国各地的救援力量迅速响应,迅速奔赴汶川。

社会各界人士纷纷伸出援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谱写了一曲团结奋进、众志成城的壮丽赞歌。

同样的灾难,社会关注度的差异为何就如此之大呢?

►原因探析

●地区人口与受灾规模

西藏定日县地处偏远,人口相对少,全县人口仅有约10万人左右。

尽管此次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但整体受灾规模和影响范围相较于人口密集地区的地震相对较小。

在大众认知中,人口密集地区受灾往往意味着更大规模的悲剧,更容易引发广泛关注,所以定日地震在一定程度上较难吸引公众持续的目光。

●新闻热点竞争激烈

近期各类热点事件层出不穷,分散了公众的注意力。

如前文提及的明星被骗至电诈窝点的妙瓦底事件,因涉及人口贩卖、电诈等惊悚内容,触及人们对安全隐患的敏感神经,引发了全民共情和强烈恐惧情绪,符合大众兴趣点,在信息传播中迅速形成热点,吸引了大量公众目光,使得西藏地震在信息竞争中热度被削弱。

同时,2025年开年以来,青海、四川、山西、新疆、云南、广西等多地接连发生地震,公众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被分散和消耗,对单一地震事件的关注度难以持续集中。

●传播方式与受众心理

在信息传播方面,官媒对西藏地震的报道叙事方式较为传统,社交媒体上关于西藏地震的话题互动性相对较弱,缺乏一些吸引大众参与讨论和传播的话题点,导致其热度难以持续提升。

●救援效率与结果

而我认为,关键的原因,还是得从救援情况来分析。

西藏地震发生后,国家领导高度重视,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力开展人员搜救、救治受伤人员,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并做好善后工作,确保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国家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迅速启动国家地震三级应急响应,西藏自治区即刻组织力量全力抢险救灾。

尽管在高海拔且相对落后的地区救援困难重重,但救援速度和效率令人惊叹。

震后10分钟救援飞机即起飞,不到半小时,地震核心区域就已展开破拆救援,各单位有序进驻受灾地区开展工作。

当日傍晚7点通讯便全部恢复,仅一天时间救援物资就已饱和,甚至有热菜供应。

三天后灾区工作核心便从紧急救援转为群众安置和重建。

截至1月12日18点,板房已累计搭建2198套,正有序安排受灾群众入住,到位物资被毯类16.62万件、火炉取暖类40737个、服装类11.8万套/件。

如此快捷饱和的救援,使得地震危机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公众对该事件的持续关注自然就少,不是因为冷漠,也不是麻木不仁!

►灾难过往:中国在磨难中砥砺前行

回顾中国经历的诸多灾难,无论天灾还是人祸,每一次都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坚韧与奋进。

2008年春运期间,南方遭遇罕见雪灾,广州火车站,原本仅能容纳4万人之地,却滞留40万人长达10余天,场面混乱揪心,网络热度居高不下。

异常地大雪天气引发的冰冻灾害,令湖南、贵州等地的电力系统遭受毁灭性打击。

在厚厚的冰雪重压之下,数不胜数的输电塔接连坍塌。

而作为春运关键通道的京广铁路南段,也因此陷入短暂瘫痪,致使千万渴望返乡的游子,无奈面临回家之路被阻断的困境。

但在这场灾难中,人性的温暖与坚韧得以彰显。

广州市全体民警迅速集结,投身于维护现场秩序的工作当中。

与此同时,众多市民纷纷主动挺身而出,自愿成为志愿者。

他们积极地为那些滞留的人群送去热水与食物,甚至还有人特意带上棉被,为旅客们抵御寒冷,给他们带来温暖。

雪灾过后,中国痛定思痛,大力提升基建水平,如今高铁站拥有超大站前站后广场及候车室,应对突发情况能力大幅提高。

2016年夏天,“中国一点都不能少”这一网络热搜背后,是惊心动魄的南海对峙。

当时,美国海军的“里根号”与“斯坦尼斯号”两艘航母,率领着总数达10艘的护卫舰、驱逐舰,还配备150架各型战机,悄然潜行至中国南海周边海域。

整个舰队实施无线电静默,态势剑拔弩张,仿佛即刻便会发动行动。

那时的中国,国产航母尚未下水,仅有辽宁舰一艘航母,实力差距明显。

但中国海军并未退缩,倾尽全力,直面压力。

众多退役人员收到召回通知,预备役人员填好身份表,现役人员凌晨4点写好遗书,有人想给家人打电话却迟迟未拨出号码。

这是21世纪后中国离冲突最近的一次,然而始终未曾放弃,对峙的结果是美国狼狈撤离。

美国想不明白,为何这个被其全力打压70多年的国家,不仅未崩塌,反而还发展成为了全球唯二的Super大国。

这是一个奇迹,也是全球70亿人眼中的未解之谜。

中国历经无数磨难挫折,始终未被打倒,反而在困境中不断崛起。

无数英雄的坚守与努力,用血肉与汗水拼搏,才有如今繁荣昌盛的祖国,才有天灾之后孩童脸上不变的笑脸。

►结语

每一次灾难都是对人性的考验,也是对社会凝聚力的检验。

在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创造与关注网络热度,是为了确保每一个受灾地区都能得到足够的关注与支持。

当每次灾难之后,我们都能从容应对,有效控制,及时救援,快速重建恢复正常生活,网络热度的持久与否,便不再重要。

就如此时,地球另一端的海岸边大火蔓延失控,网络热度高涨,西方部分媒体却发图片庆祝,宣称救援部队拼死救下一只猫、一条狗及一面星条旗。

与此对比,中国更注重人民生命安全与基本生活保障,而非表面作秀。

对此,你怎么看?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

来源:阅析闲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