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固态锂硫电池(ASSLSB)具有高比能量、高安全性和低成本的特点,是下一代储能的理想选择。然而,由于三相边界处的固-固硫氧化还原反应(SSSRR)缓慢而导致的倍率性能差和循环寿命短仍有待解决。
全固态锂硫电池(ASSLSB)具有高比能量、高安全性和低成本的特点,是下一代储能的理想选择。然而,由于三相边界处的固-固硫氧化还原反应(SSSRR)缓慢而导致的倍率性能差和循环寿命短仍有待解决。
鉴于此,北京大学庞全全教授课题组展示了由硫代硼磷酸锂碘化物(LBPSI)玻璃相固体电解质(GSE)实现的快速SSSRR。基于I−23之间的可逆氧化还原,固体电解质(SE)不仅充当超离子导体,还充当表面氧化还原介体,促进固-固双相体系中的缓慢反应。相边界,从而显着增加活性位点的密度。通过这种机制,ASSLSB表现出超快充电能力,在2C(30°C)充电时表现出1497 mAh g-1sulfur的高比容量,同时在20C时仍保持784 mAh g-1sulfur。值得注意的是,在60°C下以150C的极限速率充电时,可实现432mAh g-1sulfur的比容量。此外,该电池在25000次循环中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在5C(25°C)下容量保持率为80.2%。作者预计,他们在氧化还原介导的SSSRR方面的工作将为开发高能且安全的先进ASSLSB铺平道路。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All-solid-state Li–S batteries with fast solid–solid sulfur reaction”发表在最新一期《Nature》上。【GSE 的合成和表征】
作者用碘基氧化还原活性成分配制LBPSI GSE。这些电解质介导SSSRR,从而促进即使在其他不活跃的两相边界处的反应。图1说明了LBPSIGSE的设计原理及其离子电导率特性:氧化还原介导反应的示意图(图1a),突出显示LBPSI在两相边界激活SSSRR的能力。离子电导率在最佳比率P2S5/(P2S5+B2S3)=0.17时达到峰值,证明Li迁移率增强(图1b)。阿伦尼乌斯图证实在特定P2S5比率下活化能低(Ea=0.31eV),证实离子传导效率高(图1c)。NMR光谱详细描述了LBPSI内的局部结构变化,将其离子迁移率归因于从多桥到单桥[BS4]环境的转变以及孤立离子对的减少。实验结果表明,硼和磷硫化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优化了电解质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质。图1.LBPSIGSE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ASSLSB 的快速充电性能】
作者利用LBPSI的ASSLSB表现出卓越的快速充电能力,这是由于氧化还原活性电解质实现了快速SSSRR。作者全面比较了LBPSI和基于Li5.5PS4.5Cl1.5的电池的速率性能(图2):与Li5.5PS4.5Cl1.5相比(图2a),LBPSI实现了更高的比容量(2C时为1497 mAh g⁻¹)。图2b显示即使在超高充电速率(35C)下,电压曲线仍保持清晰。稳定性测试表明(图2c),在20C下,在延长的循环中,容量保持稳定(~700 mAh g⁻¹)。在60°C下,LBPSI可实现高达150C的极端充电速率,同时保持高容量(432 mAh g⁻¹)(图d-f)。LBPSI卓越的快速充电性能源于其内在的氧化还原介导,可最大限度地降低过电位并增强反应动力学。图2.ASSLSB的快速充电性能
【LBPSI 电池的电化学和光谱研究】
LBPSI促进充电过程中的可逆碘氧化还原循环(I⁻⇌I₂/I₃⁻)。这介导了Li₂S在两相边界处的化学氧化,绕过了三相边界的限制。电压曲线表明LBPSI基电池具有稳定的氧化还原活性(图3a,b),与Li5.5PS4.5Cl1.5中的不可逆损伤形成对比。TOF-SIMS分析证实充电过程中形成了I₂和I₃⁻,放电时会恢复(图3c-f)。深度剖析显示碘物种分布均匀,支持氧化还原介导的SSSRR机制(图3g)。最后,作者利用示意图说明了碘的表面扩散和重新分布,强调了其在激活两相边界中的作用(图3h)。这些发现验证了LBPSI作为离子导体和氧化还原介质的双重功能。图3.基于不同状态下的LBPSI的细胞电化学和光谱研究
【25 °C 下的长期循环性能】
作者采用LBPSI的ASLSB表现出卓越的循环稳定性,关键特性在于:0.2C时:5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91.7%。5C时:25,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80%。机制:碘氧化还原的高可逆性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副反应和SE降解。图4展示了长期循环:LBPSI在不同速率下保持高容量和库仑效率(接近100%)(图4a-c)。高硫负载和含量测试证实了一致的性能,没有明显的衰减(图4d-e)。强大的循环稳定性凸显了LBPSI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
图4.ASSLSB在25°C下的长期循环性能
【60°C 下的长期循环性能】
高温下的性能凸显了LBPSI的热稳定性:(1)10C下:比容量在3,500次循环后稳定在1,070mAhg⁻¹。(2)15C下:10,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88%。(3)比较:Li5.5PS4.5Cl1.5在类似条件下迅速降解。总的来说,60°C下的长期循环性能强调了热稳定性:LBPSI在10C下的循环显示出一致的电压曲线和容量(图5a,b)。15C下的性能保持稳定,长时间循环后容量衰减最小(图5c)。LBPSI在60°C下的弹性反映了其在不同条件下高性能电池的潜力。
图5.ASSLSB在60°C下的长期循环性能
【总结】
ASSLSB的研究不仅面临着一般的界面挑战(与所有全固态锂电池一样),还面临着缓慢的SSSRR和大的体积变化。本文的电化学数据显示,实际上可以通过设计要使用的SE来促进阴极反应,使其包含氧化还原介导功能。这是通过设计一种本身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电解质来实现的,因此能够在更高的C速率下介导Li2S的氧化。该策略通过促进SE|Li2S两相边界处的电荷转移,从本质上解决了全固态三相边界挑战,从而实现了快速的SSSRR反应和前所未有的快速充电能力。高S/Li2S转换效率使其在25,000次循环中具有出色的循环稳定性。未来的工作应侧重于阴极结构工程,以提高密度和面积负载,并将硫阴极与高面积容量阳极相匹配,以加快ASSLSB的开发。总的来说,所提出的策略可能会解锁其他固态转化化学,到目前为止,由于动力学缓慢和可逆性差,这些化学仍然难以实现。来源:高分子科学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