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屈原、伍子胥、曹娥说起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6-02 19:11 8

摘要:渔夫的话,句句戳心,在常人看来,不失为良计,入混沌之中,随波扬起自己的旗帜,假以时日,定可引流潮流,有何不可?可在屈原看来,却是劝他与世人同流合污,是对他人格最大的侮辱。

刘悦

国人都知道端午节与屈原的传说紧密相连,知道伍子胥最多的就是过昭关一夜之间愁白了头发的故事,而对曹娥的了解相知甚少。

这三位都是和端午节有着牵连。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这句话出自《楚辞》,是屈原在《渔父》中表达的心声。他看到整个世界都变得浑浊不清,但自己却坚守清明;他看到周围的人都沉迷不悟,但自己却保持清醒。

屈原的喃喃自语被一位渔翁听到,渔夫告诉他:“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

渔夫的话,句句戳心,在常人看来,不失为良计,入混沌之中,随波扬起自己的旗帜,假以时日,定可引流潮流,有何不可?可在屈原看来,却是劝他与世人同流合污,是对他人格最大的侮辱。

屈原投江后,楚国百姓悲痛万分,他们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希望能够找到屈原的尸体,将他妥善安葬。为了不让江中的鱼虾啃食屈原的身体,人们纷纷将饭团、鸡蛋等食物投入江中,希望以此来喂饱鱼虾,保护屈原的遗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为纪念屈原而举行的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等,逐渐固定下来,成为了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并且在民间代代相传,至今不衰。

在江浙一带,端午节还被认为是为了纪念伍子胥。伍子胥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大臣,他的父兄均被楚王所杀,为了报仇雪恨,他历经艰险,逃到吴国,并得到了吴王阖闾的重用。

后来,吴王阖闾去世,其子夫差继位。在吴越争霸的过程中,伍子胥建议夫差彻底消灭越国,以绝后患。然而,夫差却听信了奸臣伯嚭的谗言,不仅没有采纳伍子胥的建议,反而对他产生了怀疑和猜忌。最终,夫差赐伍子胥宝剑,令他自刎而死。

伍子胥在临死前,悲愤交加,他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 随后便自刎而死。夫差得知伍子胥的遗言后,勃然大怒,他下令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之中。

当地百姓同情伍子胥的遭遇,为了纪念他的忠诚和正直,便在每年的五月五日举行各种活动,如祭祀、划船等,这些活动逐渐演变成了端午节的习俗,表达了人们对伍子胥的敬仰和缅怀之情。

在浙江上虞一带,端午节则与纪念孝女曹娥紧密相关。

曹娥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孝女,她的父亲曹盱是一名巫师,在汉安帝二年(公元 108 年)五月五日,曹盱为了迎接潮神,不幸溺死于江中,尸体数日不见。当时,曹娥年仅十四岁,她悲痛欲绝,昼夜沿江号哭,希望能够找到父亲的尸体。在寻找了十七天后,曹娥仍然没有找到父亲,她心中充满了绝望和悲痛。最终,在五月五日这一天,曹娥毅然投江,希望能够在江中找到父亲的尸体。令人惊奇的是,五日后,曹娥竟然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了水面。

从此,每年的五月五日,人们都会来到曹娥庙祭祀曹娥,表达对她的敬意和缅怀之情,体现了人们对孝道的崇尚和传承 。

屈原、伍子胥、曹娥的传说,虽然在具体内容和发生地点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与端午节紧密相连,丰富了端午节的文化内涵,蕴含的爱国、忠诚、孝道等精神品质,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也使得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文化记忆的重要符号。

来源:周的梦游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