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AMD的常见类型,主要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Bruch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的长期慢性进行性萎缩所致。Francesco Romano等人开展了一项研究,探讨了干性AMD患者的对比敏感度(CS)与脉络膜毛细血管灌注
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AMD的常见类型,主要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Bruch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的长期慢性进行性萎缩所致。Francesco Romano等人开展了一项研究,探讨了干性AMD患者的对比敏感度(CS)与脉络膜毛细血管灌注以及OCT生物标志物之间的关系,为更好地治疗干性AMD提供了助力。
研究概览
该研究为横断面观察研究,纳入了来自74名患者的100只AMD眼(22只早期,52只中期,26只晚期)和来自37名年龄相仿受试者的45只对照眼。所有参与者在同一天进行了视力(VA)评估、快速对比敏感度测试(qCSF)、黄斑OCT和扫描范围6x6mm的扫频OCT检查。Francesco Romano等人对视网膜下玻璃膜疣沉积物和具有低反射核心的玻璃膜疣的OCT体积进行分析,并测量外核层的厚度。OCT血管成像用于计算玻璃膜疣的体积和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灌注不足百分比(IC-FD%),并测量脉络膜高透射缺陷(HTD)的面积。用Phansalkar二值化方法测量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灌注不足百分比,使用广义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来评估功能变量和结构变量之间的关联。研究的主要观察指标是探讨qCSF测量的CS、IC-FD%和各种AMD影像生物标志物之间的关联。
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MD在所有阶段的qCSF指标都显著降低。单变量分析揭示了两组中各种OCT生物标志物、qCSF指标降低和VA之间的显著相关性。多变量分析证实,AMD眼黄斑中心凹5mm的IC-FD%较高与所有qCSF指标的降低显著相关(β=-0.74~-0.25,均PP>0.05)。黄斑中心凹3mm的外核层厚度与VA(β=2.85,PPPP
研究结论
黄斑中心凹5mm的IC-FD%与qCSF测量的CS之间的显著相关性支持黄斑脉络膜毛细血管灌注减少导致AMD视觉功能变化的假设,CS的变化比VA更为明显。
参考文献:Francesco Romano, Filippos Vingopoulos, Melissa Yuan,et al. Decreased Macular Choriocapillaris Perfusion Correlates with 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 in Dry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Ophthalmology Retina 2024;8:1140-1150.
来源:小吴说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