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古代都出现过哪些知名得道高僧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6-03 16:28 5

摘要:广西古代的得道高僧故事,原收录在清代汪森《粤西丛载》的“释氏”中。现本站特将其精选并整理成文,供读者阅读、参考。本文下限时间为清康熙时期,资料原因,本文不包括钦廉地区。

编者按:广西古代的得道高僧故事,原收录在清代汪森《粤西丛载》的“释氏”中。现本站特将其精选并整理成文,供读者阅读、参考。本文下限时间为清康熙时期,资料原因,本文不包括钦廉地区。

广西古代都出现过哪些知名得道高僧

◎思恩编辑部(整理)

▲《六祖坛经》定慧图

六祖惠能禅师:唐朝武则天时期高僧,曾在永福县永宁州双瑞岩讲经说法,县官推算其已修行四十年。武则天征召未赴,后前往广东曲江县曹溪弘法,被世人尊为六祖。(《粤西丛载》)

白鹿禅师(张元康):桂州(今桂林)人,襁褓中即能双手合十、盘腿而坐,长大后于龙泉寺出家。唐延和年间住京兆大与寺,开元初与利涉法师对答佛法,获唐玄宗嘉许,赐住持安国寺;因白鹿跪伏其前,得赐“白鹿大师”及白鹿。开元末年返乡,于阳龙山建白鹿寺。(《桂林府志》)

全真大师(周全真):湖南郴州人,七岁悟性超凡,十六岁于郴州开元寺出家,随道钦禅师修得“安乐法”。天宝年间随师进京,与道士斗法显神通,获唐玄宗赞赏。曾返乡探母,以神奇方式拒食荤腥;会昌年间为避灭佛令,头顶长出肉髻须发。大中年间祈雨救旱,居城西净土院,自号“无量寿主人”。咸通八年坐化,享年一百六十六岁,著有《无量经》。因他影响,晋天福年间湘源县升为全州。(《全州志·湘山志》)

信天大师(胡法寿):桂州(今桂林)人,初为苦行头陀,因极能饮油被称“喫油道者”。言行异于常人,唐僖宗召其入京,因拒剃发获皇帝尊重。曾预言黄巢起义,后避乱蜀地,应验后获赐“信天大师”称号。(《桂林府志》)

道林:唐朝调露年间桂州(今桂林)僧人,受薛甲供养十余年。辞别时留一函经书,一年后薛甲开函发现数千两黄金,遂用一半建菩提寺,一半为道林塑真身像,像至今保存于寺中。(《桂林风土记》)

鹿虎二禅师:唐朝僧人,居横州宝华山寺,修行有道,弟子众多。出行时分别骑老虎、白鹿,与奇兽相伴,成为当地独特风景,体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被后世传颂。(《南宁府志》)

慈明禅师(李楚圆):全州平塘人,天赋异禀,祥符二年出家。天禧年间拜汾阳昭禅师为师,得传佛法精髓,后遵师嘱往南方弘法。与杨大年、李道勉为忘年交,曾应仁宗皇帝之命作诗,获赐紫衣及“慈明大师”称号。(《桂林府志》)

乘广禅师:容州(今容县)人,七岁学书,十三岁慕佛道,曾往洛阳拜访荷泽禅师得悟。归乡途经杨岐山,见峰峦奇秀,遂辟道场弘法,吸引众多法侣慕名朝拜,影响深远。(《通志》)

僧契嵩(明教大师):藤州镡津(今藤县)人,七岁出家,每日诵观音名号千万遍,博通经传杂书。著《原教篇》《正宗记》《辅教篇》等,以儒释相通理论驳斥排佛观点,曾携著作呈仁宗皇帝,获赐“明教大师”,作品收入《大藏经》。晚年居灵隐寺,熙宁五年圆寂,身体多部位经火焚不坏,诗文可比韩愈、柳宗元。(僧念常《佛祖通载》、僧文莹《湘山野録》)

僧人行瑛:桂林永福人,年轻时于菩提寺受教,成年后云游,从庆闲禅师、照觉禅师处得悟,于庐山开先寺修行近二十年。曾患痰病卧床三年,后用九年时间完成佛寺更新改造,才华横溢、办事果断,黄庭坚称其为“如来佛藏中的善辩之士,菩提修行场上的游侠”。(《永福志》)

僧洪:宋朝僧人,严守斋戒,喜诵佛经,居崇善寺简陋茅庐,端坐整日不饮不食,受当地善信接济。享年九十岁,去世后形骸留存,似道家“尸解”成仙。(《南宁府志》)

定慧超信:桂州人,性格聪敏悟性高,拜琅琊觉为师,在苏州定慧院讲授佛法,为琅琊觉嫡传弟子。(《广西通志》)

法演:桂州人,向往佛经真谛,闻黄龙慧南佛法玄妙,遂往追随并继承其法脉。后受信徒推举,主持蕲州(今湖北蕲春县)四祖山法席,传播佛法。(《广西通志》)

僧奉忠:四川眉山人,居贵州南山寺(今贵港市南山寺),欲渡海见苏东坡未果,留寺养病。与贬谪至此的章子厚饮酒,坦然食蒸蛇,以“相公以德行爱护他人,我何必被指责”回应质疑。曾吟诵夏云诗暗喻世事,颇具禅意。(胡仔《渔隐丛话》)

佛日禅师:来宾县金华峰第一代祖师,恪守戒律、品行高尚,宋朝绍兴年间于狮子山文殊庵端坐圆寂,留偈语“落落拓拓,上无把捉……”,展现超凡脱俗、无拘无束的境界。(《一统志》)

善资禅师:广西人,居宁寿寺,以禅语机锋回应僧人提问。如答“广南境”曰“地建南岳千峰秀,水接西川一派清”,答“境中人”曰“腰间曾坠石,境上本无尘”,借六祖典故与自然意象阐释佛法境界。(《桂林府志》)

善庆:宋朝清凉寺僧人,恪守戒律、修行有悟,常游历富川大小洞天。去世后遗体不知所踪,时人疑其飞升成仙。(《广西通志》)

僧景淳:桂州(今桂林)人,善写诗,风格底蕴近宋代文人文同。元丰初年居豫章干明寺,闭门谢客,闻声赴邻寺食斋,受众僧敬爱二十年。其诗意境艰深,如“夜色中旬后,虚堂第几更……”,尽显独特感悟。(《桂林府志》)

桂林老僧:未具法名,隐居桂林东边十里外荒僻草屋,善用法术降妖。曾助商人向十郎化解茜草被施法术变白之难,以符镇住作祟儒生,后应商人请求除妖,致儒生暴毙,事迹传于《夷坚志》。

紫衣禅师(能仁者):宋朝高僧,获赐“紫衣”称号,初于胜全山修行悟法并建能仁寺,明朝正德末年迁寺至全州南岸,继续弘法教化众生。(《广西通志》)

卢德洪:宜州广化寺僧人,与赴宜州任职的张自明结缘,赠鞋相约。张自明到任后寻其不得,焚香祈祷后于南山石室发现卢德洪坐化,身前置所赠之鞋,尽显灵异。(《西事珥》)

齐晓:桂州人,出身碧兰坊萧氏,于护国寺出家,受戒后游历湖湘,随云峰悦禅师修行多年。悦禅师去世后,渡江游历祖山,修缮黄梅小招提为修行所,与杨次公合著《云峰录》。晚年居宁寿寺、护国寺,临终大喝一声圆寂,危坐三日容貌不变。(《桂林府志》)

僧圭(鹿苑圭):宋朝桂州人,继承德山禅师衣钵,于潭州(今湖南长沙市)鹿苑寺传播佛法。(《广西通志》)

绍慈(万杉绍慈):桂州人,姓赵,十九岁赴豫章观摩马祖遗迹,后投庐山东林常总禅师门下。交谈中夺过常总禅师拂尘,被称“三十年老将被小卒打败”,名声大振,后任东林寺上首并弘法。(《广西通志》)

慧初(德山慧初):静江府(今桂林)人,初受善财广参事启发,游历东南遍访高僧,后遇黄龙震禅师,观点契合,继承其法脉,主持常德德山寺。(《广西通志》)

鸟焚僧:明朝正统年间居衡山雁峰寺,曾访全州无量禅师,后居怀集莲花岩。天顺改元冬,洞穴遭火焚,移蒲团至岩外坐化,数万飞鸟衔羽覆盖其尸,一鹳形大鸟拔光羽毛悲鸣,十余日后草丛起火,大鸟与僧同焚,后有人见男孩骑长尾鸟飞至谠山顶消失。(《全州志》)

爽菴真者:高僧,掌握“一切观智”,行踪不定、隐姓埋名,人问籍贯仅称广西人,问师从则答观世音菩萨,来去无常,不知所终。(《广西通志》)

融虚禅师(真宗):四川合州定远县人,壮年云游至永福县,明心见性得禅宗传承,创建湘山寺弘扬禅风。圆寂时弟子请留衣物钵盂,遂扔鱼子于法坛后坐化,享年八十余岁,去世于崇祯甲戌年。(《永福志》)

本文插图来源网络

来源:思恩府驿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