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管是在过去还是现在,川岛芳子的名字如雷贯耳,她因叛国投敌、为日本侵略者卖命而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臭名昭著的大汉奸。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不管是在过去还是现在,川岛芳子的名字如雷贯耳,她因叛国投敌、为日本侵略者卖命而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臭名昭著的大汉奸。
川岛芳子的妹妹 —— 爱新觉罗・显琦,同样有着一段波澜壮阔且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她的故事鲜为人知,却值得后人细细品味。
爱新觉罗・显琦,1918 年出生于旅顺,彼时清朝已覆灭六年,其家族 —— 肃亲王府也早已不复往日的辉煌,她是清肃亲王善耆的第 17 个女儿,也是最小的女儿。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身为末代王朝的格格,显琦的命运从一开始便注定不凡,肃亲王善耆一生共有 38 个孩子,川岛芳子(爱新觉罗・显玗)是他的第 14 个女儿。
因善耆妄图借助日本之力复辟清廷,在显琦年幼时,便将显玗过继给了日本浪人川岛浪速,改名川岛芳子,并送往日本接受军国主义教育,也正因如此,显琦在童年时期从未见过这位姐姐。
从留存下来的老照片中,我们能看到显琦年轻时的模样,真可谓温婉端庄,美得令人心动,少女时期的显琦,五官精致,面容姣好。
她有着一双清澈明亮的大眼睛,眼眸中透露出灵动与聪慧,弯弯的柳眉,为她的面容增添了几分温婉柔和的气质,她的鼻梁挺直,嘴唇微微上扬,整个人洋溢着青春活泼的气息。
身为一名格格,显琦的生活还算优越,平日里,有仆人贴身服侍,衣食住行都被安排得妥妥当当,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舒适惬意。
虽说王府不再是她的归宿,可外祖父母那儿给了她满满的照料与疼爱,让她依旧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身为肃亲王的女儿,她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不仅学识渊博,懂得不少文化知识,还精通社交礼仪。
她清楚自己的家族背景,却从不依赖这光环,更没沉溺其中,在她心里,一直有个坚定的想法,就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成为独立自主的女性,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4 岁时,显琦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变故 —— 父亲善耆去世,随后,显琦的哥哥姐姐们前往国外,显琦也被送往日本,在那里度过了她的少女时代。
在日本求学期间,显琦接触到了新的思想和文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从她在日本时拍摄的照片中可以看到,身着和服的她,身姿婀娜,仪态万千,将和服的典雅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她双眼低垂,一头短发利落干净,此时的她,不仅外貌出众,更因饱读诗书而散发出一种由内而外的知性美,在一众留学生中显得格外耀眼。
1927 年,川岛芳子回到大陆,嫁给了蒙古族的甘珠尔扎布,在此期间,她与个性相似的显琦逐渐亲近起来。
起初,川岛芳子的种种行为让显琦难以接受,毕竟川岛芳子为日本人卖命,从事着窃取军事情报等危害国家的勾当。
然而,一次显琦生病,川岛芳子贴心的照顾,带她外出游玩、社交,让显琦对姐姐的态度有所改观。
但好景不长,显琦很快发现,姐姐的这些举动实则是想让她成为自己的助手,为日本人服务,得知真相后的显琦,毅然选择疏远川岛芳子。
这一时期,姐妹俩的合影照片中,仍能看出显琦的美丽与端庄,只是眼神中多了一丝坚定与疏离。
相较于川岛芳子,因复杂经历和扭曲心理,而在面容上显露出的凌厉与沧桑,显琦的美更纯粹、更自然,也更加温婉动人,不少人认为她比川岛芳子还要美艳三分。
1945 年,日本战败,川岛芳子被捕入狱,3 年后被枪决,而显琦的人生也由此陷入了巨大的波折之中。
1948 年,国内局势动荡不安,变化极快,显琦的哥哥们察觉到形势严峻,为了避难,赶忙逃往香港。
肃亲王留下的产业规模庞大,哥哥们无暇顾及,匆忙变卖,他们还把卖房子这种重要的事交给川岛芳子的养父川岛浪速,谁料这日本人私心作祟,私吞了一半财产。
到了 1949 年,哥哥们彻底去了香港,留给显琦的,就仅仅只有 100 块钱。
那时,她处境艰难,全部身家就只有区区 100 元钱,可她要养活留在北京的 6 个侄子、侄女,还有 2 个保姆,这重担压得她喘不过气,生活瞬间陷入了极度窘迫的困境。
为了能让一家人在这艰难世道里活下去,也为了能过上不被过多打扰的低调生活,她改名为金默玉。
从此,曾经的十七格格放下了往日的荣华与尊贵,开始变卖家中的物品,她一针一线地织起毛衣出售,每一针都饱含着生活的无奈与坚持,只为能让一家人勉强维持生计。
她还尝试开过洗衣坊,可生意都不太好,直到 1952 年,她咬咬牙开起了饭店,然而一开始根本没人上门,后来她灵机一动,改开川菜馆。
两年后,饭店响应政策进行公私合营,而她则凭借自己的能力,成为了中央编译局的一名职员,每月拿着 60 元的工资,开始了新的生活。
在生活陷入困境之时,金默玉结识了比她大 14 岁的著名画家马万里,马万里结过两次婚,可年龄差距和过往经历,都没能成为两人相爱的阻碍,他们很快坠入爱河并结婚。
婚后日子虽不宽裕,但夫妻二人相互扶持,小日子过得温馨又安稳,然而,命运却并未放过显琦。
1958 年 2 月,距离春节仅剩 5 天,这本该是阖家团圆、喜气洋洋的时刻,可平静的生活却被彻底搅乱,10 多个警察突然闯入家中,将金默玉逮捕。
唯一的罪名是她的出身:肃亲王的女儿,特务川岛芳子的妹妹,为了不连累丈夫,金默玉选择了离婚。
她从未干过重活,却要在劳改队里每天种田、放牧,受尽了磨难,6 年后,金默玉被正式判处有期徒刑 15 年,关进了著名的秦城监狱。
这一去,便是 9 年的铁窗生涯(减去之前 6 年劳改时间),在狱中,金默玉遭受了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保持着内心的坚韧。
从她在狱中为数不多的照片中,虽能看到岁月和磨难在她脸上留下的痕迹,可她的眼神中依然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那是一种历经沧桑却依然坚守自我的独特气质。
出狱后的金默玉,被分配到天津的茶淀农场,以种地养鸭为生,在农场的日子里,她依然保持着贵族式的优雅。
即使手掌被坚硬的冻土磨得流血,她也会用碎布缝出小花装饰自己破旧的衣服,没有梳子,就用牙刷梳理头发。
她的这份优雅与坚韧,引起了一位来自上海的老专家的关注,这位老专家送给她一把自制的小铁锹和一本日语版的《人民中国》,在艰苦的环境中,两人逐渐产生了感情,不久后,金默玉答应了老专家的求婚。
1976 年,金默玉跟着丈夫回上海探亲,没想到却突然病倒,到医院一检查,竟患上了严重的骨髓炎和腰肌劳损。
这病让她没法再干繁重的体力活了,实在没办法,她只好办理了病退,可病退后每月工资只有 19 元 2 角,生活一下子又陷入了艰难的困境。
在走投无路之际,金默玉平生第一次向他人求助,而这个人便是当时主政的邓小平。
在给邓小平的信中,显琦没有要求平反,只是诚恳地写道:“我已经干不动体力活了,但是还干得了脑力活动,请给一份工作吧!”
不久后,她便得到了回信,农场核实情况后,给她发来了平反通知书,1979 年,显琦终于迎来了人生的转机,这一年,她被分配到北京市文史馆做馆员,生活逐渐步入正轨。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后,金默玉竟意外收到了昔日日本同学的联系,同学诚心诚意地邀请她移民日本,去那边开启新生活。
但金默玉没有丝毫犹豫,斩钉截铁地拒绝了,她态度坚定地说,即便在日本人最风光、势力最大的时候,自己都始终认定自己是中国人,骨子里流淌着中国人的热血,如今国家发展得越来越好,她更不会搬到外国去。
此后,金默玉心里一直揣着一个美好的梦想——办一所学校。
当时,中日关系逐渐正常化,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愈发频繁,社会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她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决心为培养日语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1992 年初,金默玉和丈夫怀着满腔热忱,毅然拿出家中所有存款,创办了一个“爱心儿童日语班”,这“爱心”二字,取自她姓氏爱新觉罗的谐音,饱含着她的美好期许。
到了 1993 年,在日本同学的慷慨赞助下,她趁热打铁,把“班”扩大成了学校,1996 年,位于河北廊坊市开发区的爱心日语培训学校正式挂牌成立。
经有关部门确认,这所学校是当时国内设施最为齐全的民办日语专修学校。
办学过程中,金默玉倾注了大量心血,她不仅亲自站上讲台授课,还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建设工作,一心扑在培养优秀日语人才上,为日语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金默玉最后晚年的生活,由于伤病大部份时间都躺在床上,看电视是最大娱乐。
在她的床周边的书架上放着父亲的照片,她年轻时的照片,她的小狗的照片,还有电话,书籍,零食,药物,化妆品等,即使晚年金老也从不自怨自艾,总是正能量十足。
此时的金默玉,虽已年近八旬,但她的眼神中依然充满了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与执着,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皱纹,却无法掩盖她内心散发出来的光芒。
晚年时,金默玉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廊坊拥有了一套完全用自己挣的钱买下的房子,邻居们都知道,这位老太太可不简单。
从她家窗户望出去,能看到东方大学城,她就这样一直守护着自己的中国教育之梦,带着这份执着与热爱,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央视国际CCTV——溥仪侄女川岛芳子亲妹金默玉:中国最后一位格格 2007年04月04日
兰州晨报——“清朝最后的格格”川岛芳子胞妹去世2014年05月28日
来源:平观千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