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药食同源10大研究盘点

B站影视 2025-01-16 09:43 2

摘要:随着药食同源理念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食品不仅是营养的来源,还能通过其生物活性成分发挥预防和辅助治疗的作用。2024年,这一领域的研究在功能性食品开发、个性化营养干预和健康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期精选10篇代表性文献,涵盖从肠道微生物调节到代谢

核心提示:随着药食同源理念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食品不仅是营养的来源,还能通过其生物活性成分发挥预防和辅助治疗的作用。2024年,这一领域的研究在功能性食品开发、个性化营养干预和健康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期精选10篇代表性文献,涵盖从肠道微生物调节到代谢健康改善的多个主题,展示了药食同源研究的潜力与应用前景。……(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随着药食同源理念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食品不仅是营养的来源,还能通过其生物活性成分发挥预防和辅助治疗的作用。2024年,这一领域的研究在功能性食品开发、个性化营养干预和健康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期精选10篇代表性文献,涵盖从肠道微生物调节到代谢健康改善的多个主题,展示了药食同源研究的潜力与应用前景。
功能性食品开发

01

构建辛辣化合物数据库

文献标题:PungentDB:架起中药食品同源性与现代食品风味化学的桥梁

期刊:食品化学:X(Food Chemistry: X)本研究构建了?PungentDB数据库,系统收录了231种中药中205种辛辣化合物,详细记录了其化学属性、生物靶点、分子结构(2D/3D)等信息。通过靶器官分布和蛋白结构的可视化展示,该数据库帮助研究者探索辛辣化合物的独特风味及其与味觉、嗅觉受体的交互作用。PungentDB为研究辛辣化合物的功能性及其在食品创新中的应用提供了工具支持。这一平台或将助力开发新型功能性食品,提升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兴趣。

02

利用红曲霉生物转化药食同源山楂以增强其降脂功能

文献标题:利用红曲霉生物转化药食同源山楂以增强其降脂功能

期刊:食品生物科学(Food Bioscience)本研究探索了红曲霉发酵药食同源山楂与小米混合物对肥胖和高脂血症的生物转化作用。研究发现,发酵显著提升了酚类等活性物质的释放,游离酚类化合物对胰腺脂肪酶的抑制率达70.51% ± 2.59%,IC50值为1.34 mg/mL。体外研究显示,发酵食品中游离酚类化合物对胆盐(SC、SGC和STC)的结合率分别为84.99% ± 6.59%、80.29% ± 6.23%和79.68% ± 6.18%。此外,红曲霉发酵的山楂与小米混合物(MFHM)显著抑制了油酸诱导的HepG2细胞脂质积累,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清除率分别为24.31% ± 1.81%和73.88% ± 2.72%。这些结果说明,红曲霉发酵药食同源混合物具有显著的抗肥胖和降脂作用,为多功能食品的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通过发酵技术提升山楂的功能性,这一研究为开发新型抗肥胖功能食品提供了新思路,也突显了传统食品现代化的应用价值。

疾病防治与个性化营养

03

一种药食同源配方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干预

文献标题:一种药食同源配方通过激活AEA–Trpv1–Nrf2通路抑制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以预防认知障碍

期刊:炎症药理学(Inflammopharmacology)本研究开发了一种由蛋黄油、紫苏籽油、莱菔子油、肉桂油和诺丽果浆组成的药食同源配方(EPRCN),旨在为阿尔茨海默病(AD)的治疗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策略。实验表明,EPRCN能改善由东莨菪碱诱导的认知行为缺陷,并显著抑制海马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进一步分析揭示,EPRCN通过激活AEA–Trpv1–Nrf2通路发挥作用。相比于传统治疗药物多奈哌齐,EPRCN展现了全新的作用机制,为通过调节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防治AD相关认知障碍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应用前景。该配方表明了药食结合在认知障碍防治中具有应用潜力,可为开发新型安全有效的功能性食品奠定基础。

04

超黄芪多糖通过特定肠道菌群代谢缓解

慢性应激诱导的小鼠认知障碍

文献标题:特定肠道菌群代谢中的超黄芪多糖缓解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压力引起的小鼠认知障碍

期刊:国际生物大分子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本研究探讨了超黄芪多糖(Astragaloside IV,AS)通过特定肠道菌群代谢缓解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压力(CUMS)引起的小鼠认知障碍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发现,超黄芪多糖(AS)可通过促进特定菌群(如Lactobacillus reuteri)增殖,抑制神经炎症并修复肠道屏障,改善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压力(CUMS)导致的小鼠认知障碍。肠道菌群堪称人体“隐形器官”,助力食物消化吸收,构筑免疫防线,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对整体健康起着基石般的关键作用。该研究为慢性应激相关疾病的干预提供了新策略。

代谢健康与体重管理

05

覆盆子多糖改善肥胖与炎症

文献标题:未成熟覆盆子果实多糖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肥胖与炎症

期刊:国际生物大分子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本研究探讨了覆盆子多糖(RP)对肥胖和炎症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显示,RP干预显著抑制高脂饮食(HFD)诱导的小鼠体重增加、高脂血症、炎症及脂肪堆积,同时改善肠道菌群失调,促进短链脂肪酸(SCFAs)生成,维持肠道屏障完整性,并预防代谢性内毒素血症(表现为降低脂多糖水平和增加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此外,RP处理可增强肠道屏障功能。覆盆子多糖有很大潜力用于肥胖治疗,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益生元,为体重管理和炎症控制提供天然补充剂选择。

06

整薯与去皮山药的降脂作用比较

文献标题:整薯与去皮山药的降脂作用比较: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高脂饮食小鼠的高脂血症

期刊:营养学(Nutrients)本研究探讨了整薯(WY)和去皮山药(PY)对高脂饮食(HFD)诱导的高脂血症小鼠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表明,WY和PY均显著减轻了肥胖表型,改善了附睾脂肪损伤和肝组织损伤。除了在降低甘油三酯(TG)方面的作用略有差异外,PY保留了WY的大部分降脂益处。两者均能够重塑肠道菌群,促进益生菌(如Akkermansia、Bifidobacterium和Faecalibaculum)的增殖,抑制与HFD相关菌株(如Mucispirillum、Coriobacteriaceae_UCG-002和Candidatus_Saccharimonas)的生长。研究结果表明,山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高脂血症,而去皮处理对其降脂功效影响较小。这一发现强调了山药的全食应用价值,为开发便捷的健康食品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

07

人参草本茶的物种真实性、

农药残留及真菌污染特性综合评估

文献标题:人参草本茶的物种真实性、农药残留及真菌污染特性综合评估

期刊:食品科学与技术(LWT -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本研究对171种市售人参草本茶进行了物种真实性、农药残留及真菌污染的综合评估。结果表明,人参草本茶中存在显著掺假现象,25.1%的样品掺有桔梗或混用多种人参属植物;78.4%的样品检测到五氯硝基苯(PCNB)农药残留;两份样品出现明显的真菌污染。整体评估显示,171份样品中98份同时满足物种正确、农药残留合格且无真菌污染的标准该研究揭示了草本茶市场中的关键安全问题,并为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及消费者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传统加工与创新方法

08

短时蒸制提升陈皮品质

文献标题:短时蒸制对新会陈皮品质的影响

期刊: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本研究探讨了短时蒸制对新会陈皮(PCRC)品质的影响,为其快速去除刺激性同时保留药食同源特性提供了新方法。研究发现,60秒蒸制可显著降低新鲜陈皮的刺激性,同时,蒸制对陈皮的神经保护活性无不良影响,还显著提升了橙皮苷、川陈皮素、柚皮苷和辛弗林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的含量。此外,蒸制加速了陈皮的物理老化特征。这表明短时蒸制是一种有潜力提升陈皮品质的加工方法,为其在食品和药品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优化传统加工方法,研究为陈皮从传统中药向功能性食品的转型提供了科学支持。

09

红枣和胖大海多糖的酸水解作用

文献标题:酸水解枣和胖大海多糖化学成分变化及其对肠道菌群的增强作用

期刊:阿拉伯化学杂志(Arabian Journal of Chemistry)本研究探索了枣果和胖大海种子多糖的提取方法(包括水提取、酸提取和碱提取)对其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酸提取和碱提取方法获得的多糖产率最高,具有较高的尿酸含量和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而水提取多糖表现出适宜的粘度。此外,水提取多糖经过酸水解后,可获得具有广泛分子量和高碳水化合物含量的酸水解多糖。进一步研究发现,酸水解多糖(10 mg/mL)可促进肠道益生菌(如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增殖,尤其在0-48小时的培养中表现显著。该研究为多糖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尤其在肠道健康领域具有潜在价值。

生物活性与技术应用

10

功能性食品抗凝活性化学标志物筛选策略:以葛根为例

文献标题:结合化学特征分析和深度学习的功能性食品抗凝活性化学质量标志物筛选策略:以葛根为例

期刊:食品科学与技术(LWT -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本研究以葛根为例,提出了一种结合化学特征分析与深度学习的策略,用于筛选功能性食品中的抗凝活性化学质量标志物。通过红外光谱指纹图谱和UPLC-Q-TOF-MS技术,分别鉴定了野葛(PL)和甘葛藤(PT)的主要化学成分,并通过HCA、PCA和PLS-DA区分了两者。体外抗凝实验表明,不同批次提取物的活性强度存在差异。进一步结合分子对接和多种深度学习模型(如BP-ANN和SVMDA),筛选出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大豆苷和大豆苷元作为关键功能标志物。该策略基于抗凝活性的生物化学标志物组合,为葛根质量评价及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了新方法和科学依据。该研究展示了深度学习在功能性食品研发中的应用潜力,为抗凝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总结与展望

2024年的药食同源研究在功能性食品开发、代谢健康管理和食品安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食品科学与健康领域的技术进步,还为未来功能性食品的创新研发指明了方向。在健康饮食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药食同源理念的科学化发展将为改善全球健康问题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日期:2025-01-16

来源:食品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