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就让小编当导游,带领大家穿越时空,走进周村古商城,领略历史与现代交织的独特魅力。这里的每一块青石板、每一座古建筑、每一个景点里,都承载着岁月的记忆,诉说着往昔的繁华。
淄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厚新
“周村古商城”,一座活着的古商业街市建筑博物馆群。
今天,就让小编当导游,带领大家穿越时空,走进周村古商城,领略历史与现代交织的独特魅力。这里的每一块青石板、每一座古建筑、每一个景点里,都承载着岁月的记忆,诉说着往昔的繁华。
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进“大染坊”。
大染坊景点位于周村古商城银子市街南首,是清朝道光年间东来生绸布庄的旧址,不仅因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大染坊》而声名远扬,更因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探寻。
走进大染坊,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年代。
在大染坊内,展示着一系列我国古代人民发明创造的纺织机具,这些机具性能独到,它们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采桑、养蚕、收茧、缫丝、整经、卷纬、织造、捣练到染色、染织步骤图,详细展示了传统染织工艺的全过程。同时也详细记载了古代染料的三种来源,并配以实物和文字介绍,展现了古人对自然资源的巧妙利用。
大染坊内还设有陈杰纪念馆。陈杰是周村两部著名剧作《旱码头》和《大染坊》的作者,1956年出生于济南,祖籍淄博市桓台县,虽只读到小学三年级,却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创作出了多部著作,2006 年因病去世,享年 50 岁。陈杰先生生前师从钱钟书、杨绛先生,《大染坊》这本书的书名就是杨绛先生题写的。这部作品是根据陈杰先生的曾祖父陈立亭在周村打工的经历,并结合了其他染坊的一些事迹综合改编而成。在纪念馆内,陈列着陈杰先生生前使用过的电脑、电话等物品,还有他的一些作品,让人得以深入了解这位杰出作家的创作历程和生平事迹。
在这里,还可以亲身体验传统染织工艺的各个环节。在纺线区,纺线车静静地摆放着,它是织布的第一道工序的重要工具,当时的妇女一天可纺三个线穗子,有半斤重。缫丝区展示了制丝过程中的关键工序 —— 缫丝,将蚕茧抽出蚕丝的工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原始的缫丝方法是将蚕茧浸在热盆汤中,用手抽丝,卷绕于丝筐上,而元代《王祯农书》记载的脚踏缫丝车出现在宋代,标志着古代缫丝机具的新成就。整经区则展示了织造前必不可少的工序,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在丝织生产中采用耙式整经。织布机从最早的席地而坐的踞织机逐步演变成现在常见的脚踏提综的斜织机,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梭子织布方式。染色区以电视剧《大染坊》的工作车间为原型,染布技艺从西周时期开始,已有 2800 多年的历史,染布前首先去浆,有冷、热两种染色方式,热染即煮染,化学染料投放市场后基本全采用这种方法,着色快且染色牢固;冷染则是用温水冲开染料,放入纯碱中和、固色后再放入布料,捞出后用冷水冲一遍去除浮色,晾干或烘干。此外,整布和晾布也是染织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整布需要用到碾布石,这是个技术活,而染完布后,将布搭在晾布架上晾晒,让布在阳光下展现出绚丽的色彩。
当然,大染坊里最精彩的部分,是每天上午11:30准时上演的沉浸式情景演出《大染坊开市》。演员们身着古装,生动地重现了电视剧中的经典场景,让人不禁想起陈六子的传奇故事,仿佛置身于那个繁华热闹的染坊开市的热闹氛围中,感受着大染坊曾经的辉煌。大染坊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个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染织文化的重要场所,让人们在欣赏和体验中,领略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如果你对历史文化和传统工艺感兴趣,不妨来到大染坊,亲身感受这里的独特魅力,相信你一定会不虚此行。
来源:博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