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研讨会在京成功举行

B站影视 2025-01-16 04:47 3

摘要:2025年1月11日,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共同主办的“2025中国自动化与人工智能科普大会暨创新人才贯通式培养研讨会”在京盛大召开。专题会议“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研讨会”于11日下午隆重举行。会议旨在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深入探讨高端科研

智慧起航,共创未来

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研讨会

2025年1月11日,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共同主办的“2025中国自动化与人工智能科普大会暨创新人才贯通式培养研讨会”在京盛大召开。专题会议“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研讨会”于11日下午隆重举行。会议旨在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深入探讨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的有效路径,推动科研成果的广泛传播与青少年科技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研讨会由《中国科技教育》杂志副主编黄锦华主持,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侯增广和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教授肖俊先后发表致辞。

《中国科技教育》杂志副主编黄锦华主持会议

侯增广研究员指出,科普工作是连接科技与青少年的桥梁,是激发大众科学兴趣、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要积极整合科普资源,创新科普形式,努力将深奥的科技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科普内容,让青少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科技的魅力。

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侯增广致辞

肖俊教授表示,高端科研资源的科普化对于提升全民科技素养、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深远意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强科研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高校与科研机构在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方面的优势,依托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拓展科普传播渠道,打造多元化的科普平台。同时,还需提升科普内容的科学性、精准性、趣味性与互动性,让科普真正走进公众生活。他呼吁广大科研人员要走出实验室,积极投身科普事业,为我国教育和科技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教授肖俊

随后,会议进行了“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活动备忘录签约仪式。侯增广副理事长和中国科协白家庄办公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郑明杰分别代表中国自动化学会和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共同签署了活动备忘录。此次签约标志着中国自动化学会与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将携手开展科普活动,通过组织专家团队深入乡村学校、社区,开展科普讲座、实验演示、科技体验等活动,为乡村青少年提供优质的科普资源,拓宽他们的科学视野,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助力乡村科技教育的发展。

“CAA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活动备忘录签约仪式

主题报告环节,五位教授和科技教育专家登台分享高端科研资源转化为科普教育的经验和思考。

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教授张军平作了题为“人工智能科普经验分享”的报告。他指出,人工智能正处于第三次热潮,但普通民众对其了解并不深入,甚至经常被一些伪AI的Up主误导。为了更好地科普人工智能,他从科普书、短视频、线上线下讲座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张教授还强调,科普工作者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紧跟人工智能的最新发展动态,以确保科普内容的科学性与前沿性。

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教授张军平作专题报告

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智能学院研究员袁晓如以“可视化看中国”为题进行了分享。袁晓如在报告中指出,在社会飞速数字化、智能化的当下,可视化技术能够帮助学者和大众透过纷繁复杂的数据,直视内在规律。他从数据入手,通过专门构建的交互可视化,带领听众回顾中国浩大历史长河中的重彩瞬间;展示了如何从数据角度,通过新的视角和手段解析人文历史,理解当下。他强调,可视化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可视化和学科知识结合,在对中小学开展科普工作中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智能学院研究员袁晓如作专题报告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希未作了题为“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实践探索”的报告,他指出,国家推动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战略,强调高端科研资源在服务科技创新的同时,还需落地基础教育一线,以培养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刘希未副研究员详细介绍了中国自动化学会开展的一系列品牌活动,包括制定人工智能核心素养测评标准、举办人工智能探究性学习训练营、推动科普百人团科技教育乡村行、发起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后备人才培育工程教科研课题、研发中小学人工智能示范课程、组织AI辅导师培训等。他强调,面向未来,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仍然面临着诸多新问题与挑战,需要持续探索与应对。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希未作专题报告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信息与技术中心主任钟建业以“中小学人工智能师资建设的机遇与挑战”为题作了分享。钟建业主任结合调研数据分析了海淀区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开设的现状以及中小学人工智能师资的现状,指出了当前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分享了海淀区中小学人工智能师资建设的一些具体做法和思考,包括加强师资培训、建立师资交流平台、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等,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更好地适应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需求。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信息与技术中心主任钟建业作专题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长武迪作了题为“人工智能项目式培养与成果分享”的报告,从一线教师的角度分享了中学生AI项目实践的经验与思考。她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开展的AI项目式培养模式,强调项目式学习能够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随后武迪博士分享了学生在AI项目中取得的一些成果案例,如足球赛场智能检测、智能小厨星等,并总结了项目式培养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为与会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长武迪作专题报告

主题交流环节,在《光明少年》杂志主编宋欣园的主持下,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专家组成员、教育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专家组成员樊磊,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秘书长、武汉大学教授张俊,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教授王蕴红,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智能学院研究员袁晓如,全国政协委员、澳门培正中学校长高锦辉,以及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信息技术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袁中果等六位嘉宾围绕“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路径”“跨学科融合”“如何搭建合作平台,促进科研与科普的深度融合”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路径”圆桌讨论

最后,会议进行了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后备人才培育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年度总结。在过去的一年中,该工程通过组织学生培养、教师发展、教学科研、基地建设、科普公益等活动,推动了青少年人工智能核心素养的提升,也促进了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育。

作为一次汇聚智慧、分享实践的盛会,本次研讨会为科研资源科普化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方法,也为教育界与科技界的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未来,随着更多高端科研资源的有效转化与普及,科普事业将在全民科学素养提升与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