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妈,您别捡了,我每个月给您寄钱,不差这点。"林志强看着母亲从垃圾桶里翻出几个易拉罐,心疼地说。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儿子月薪5万却让母亲捡废品,葬礼上叔叔宣读遗嘱,全场泪崩
"妈,您别捡了,我每个月给您寄钱,不差这点。"林志强看着母亲从垃圾桶里翻出几个易拉罐,心疼地说。
"习惯了,闲不住。"张兰笑着把易拉罐装进编织袋,眼角的皱纹堆成了一朵花,"你工作忙,别总操心我。我好着呢。"
"您这身体,风湿都严重了,医生说了不能碰冷水。"林志强皱眉,想接过母亲手中的袋子。
"少管我!"张兰一把躲开,固执地摇头,"你回城里吧,我不去。那楼上楼下不方便,我在村里住着好。"
林志强叹了口气,望着母亲佝偻的背影。他不明白,自己月薪5万,为什么母亲偏要过这种苦日子。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不孝顺,让老母亲捡废品度日。他不知道,这位倔强的老人,到底在坚持什么。
一
杭州,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
林志强站在公司31楼的落地窗前,望着远处的钱塘江。作为一家知名IT公司的部门经理,他拥有令人羡慕的薪水和体面的生活。今天是月底,他刚刚签完几份文件,确认了团队成员的季度奖金。
电脑屏幕上显示着刚到账的工资,税后52800元。他打开手机银行,熟练地操作着转账。
"转账金额:3000元,收款人:张兰。备注:妈,这是这个月的生活费。"
这是他每个月都会做的事情。三千元,对于农村来说已经是很不错的生活费了,可他总觉得有些愧疚。他明明可以给母亲更好的生活,可母亲就是不接受。
"志强,财务部的报表审完了吗?"小芳推门进来,手里拿着几份文件。作为公司的财务主管,小芳工作能力强,是老板欣赏的人才,也是林志强的妻子。
"刚发完工资,正准备看。"林志强关上手机银行的页面,接过文件。
小芳扫了一眼屏幕,知道丈夫刚给婆婆转了钱。她抿了抿嘴,欲言又止。
"有话就说。"林志强知道妻子的心思。
"没什么,就是..."小芳犹豫了一下,"周末我们要去王总家吃饭,你提前安排一下时间。"
林志强点了点头,明白妻子避开了敏感话题。关于母亲,他们之间已经有了太多次不愉快的对话。
小芳是城里人,出身不错的家庭,从小到大没受过什么苦。她实在无法理解婆婆为什么非要过那种近乎自虐的生活。更无法接受的是,这种生活方式让她在朋友圈里抬不起头来。
"对了,下周我妈生日,我想请几天假回去看看。"林志强说。
小芳的表情变了变,但很快恢复正常:"你去吧,公司这边我帮你看着。就是..."她停顿了一下,"你真的不能说服阿姨搬来和我们一起住吗?那样你也好照顾。"
林志强摇摇头:"试过很多次了,她不愿意。说城里住不惯,也不想打扰我们。"
"那至少别让她去捡废品了吧?"小芳压低了声音,"上次李总夫人在超市门口看到她,回来跟我提起,我都不知道怎么解释。"
林志强沉默了。这个问题,他无数次向母亲提起,但每次都被母亲用"习惯了"三个字堵了回来。
"我再劝劝她。"他最终这样回答。
办公室门关上后,林志强的思绪飘回了老家,那个位于杭州远郊的小村庄。
石坞村,一个被青山环绕的普通村落。这里的变化不大,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农村的宁静与朴实。唯一的变化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了这里,到城里打拼,只留下老人和孩子。
张兰就是留下的老人之一。
每天清晨四点半,当村里还沉浸在黑暗中时,张兰家的灯就亮了。她简单洗漱,喝一碗稀粥,便推着自己那辆老旧的三轮车出门了。
三轮车后面绑着几个大编织袋,有专门装易拉罐的,有装塑料瓶的,还有装纸板的。她骑着三轮车,慢悠悠地进城,沿途捡拾可回收的废品。
"兰姐又出去了。"村口的王大爷摇着蒲扇,看着张兰远去的背影,对旁边的老伴说,"她儿子在城里月入几万,她还天天捡废品,真是想不通。"
"谁知道呢,老兰有自己的想法。"老伴回应道,"不过她儿子也真是的,明明有条件,却让老母亲过这种日子。"
议论声不时在村里响起,但从来没传到张兰耳中。即使传到了,她也只是笑笑,不予理会。
林志强的叔叔——张兰的弟弟林建国是村里的乡村医生,也是张兰在村里唯一的亲人。每次听到村民议论姐姐和姐夫的事,他都会出面解释几句,但也点到为止,从不多说。
"我姐有她自己的活法,你们别瞎操心。"这是他常说的一句话。
转眼到了周末,林志强和小芳如约到王总家吃饭。这是一次重要的社交活动,王总是公司的创始人,能被邀请到家里吃饭,说明林志强已经进入了公司的核心圈子。
王总家住在西湖边上的别墅区,光是门口停的几辆豪车就足以让人咋舌。
"志强啊,来来来,坐这边。"王总热情地招呼着,"听说你们团队这个季度的业绩不错啊,给公司争了不少光。"
"都是团队努力,我只是做了该做的。"林志强谦虚地说。
饭桌上,话题从公司业务到行业趋势,再到国家政策,气氛融洽。酒过三巡,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向了家庭。
"志强,听说你是农村出来的?"王总的夫人突然问道。
林志强点点头:"是的,我老家在余杭区的石坞村。"
"难怪这么有干劲。"王总夫人笑道,"农村出来的孩子都吃过苦,知道珍惜机会。你父母还在村里吗?"
"我父亲早年去世了,母亲还在老家。"林志强回答,心里却有些不安,不知道话题会往哪个方向发展。
"哦,是这样。"王总夫人点点头,然后似乎想起什么,"说起来,我前几天在永辉超市门口,看到一位老人在捡废品,听旁边人说好像是你母亲?我想认错了吧?"
餐桌上一下子安静了。小芳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林志强也感到一阵尴尬。
"应该是我母亲。"林志强坦然承认,"她有这个习惯,说是闲不住。我劝过很多次,但她不听。"
"啊,真是...勤劳啊。"王总夫人有些尴尬地说,明显没想到真的是林志强的母亲。
王总看出了气氛不对,赶紧转移话题:"农村老人都这样,习惯了劳作。我外婆到八十多岁还坚持自己种菜呢。来,我们喝一杯,祝公司业绩蒸蒸日上!"
危机暂时解除,但林志强的心情已经无法平静。他不是没有想过接母亲来城里住,给她更好的生活,但母亲总是拒绝。而且,说实话,他也担心母亲的生活习惯会影响他和小芳的社交圈。
这种矛盾和愧疚,一直纠缠着他。
晚上回到家,小芳终于忍不住了。
"你看看今天多尴尬!"她脱下高跟鞋,语气中带着埋怨,"王总夫人都看到了,以后公司里不知道会怎么议论我们。"
林志强疲惫地坐在沙发上:"她是我妈,我能怎么办?强行把她带到城里来?她不愿意啊。"
"那就多劝劝!"小芳提高了声音,"你每个月给她那么多钱,她不但不花,还去捡废品,这不是存心让我们难堪吗?"
"她有她的习惯,改不了。"林志强揉了揉太阳穴,"而且她在村里住了一辈子,对那里有感情,不想离开。"
"感情重要还是健康重要?"小芳反问,"她都六十多岁了,风湿关节炎那么严重,还天天碰冷水,你就不心疼啊?"
林志强沉默了。他当然心疼,但他也了解母亲的性格——固执得像块石头,认定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
"下周我回去,再跟她好好谈谈。"最后,他这样承诺道。
第二天是周日,林志强睡到自然醒。起床后,他习惯性地刷了刷朋友圈,突然看到一个高中同学发的消息:
"今天去石坞村看望老师,碰到林志强的母亲了,还是那么勤劳朴实。听说她儿子在城里当大老板,月薪好几万,却让老人家还在捡废品。这世道,真是..."
配图是张兰推着三轮车的背影,单薄的身影在阳光下拉出长长的影子。
林志强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他知道同学没有恶意,只是感慨,但这样的消息传开,对他的名声绝对不是好事。更重要的是,他不希望别人误解他不孝顺。
他给同学发了私信,解释了情况,请对方删掉那条朋友圈。同学很快回复了,表示理解并道歉,说马上删除。
但林志强知道,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他决定提前请假,明天就回老家一趟,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周一清晨,林志强驱车前往石坞村。两个小时的车程,让他有足够的时间思考该如何说服母亲。
车子驶入村口,熟悉的景象映入眼帘。几个老人坐在大榕树下乘凉,看到林志强的车,纷纷打招呼。
"志强回来了啊,你妈出去了,应该快回来了。"王大爷热情地招呼道。
林志强点点头致意,把车停在家门口。推开院门,他看到院子里晾着几件洗得发白的旧衣服,还有一排整齐的菜畦,种着各种时令蔬菜。
屋子里简单整洁,但家具都很旧了,有些甚至是他小时候用的。客厅的墙上挂着他和父亲的照片,照片已经泛黄,但擦得很干净,没有一点灰尘。
林志强坐在木椅上,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母亲生活节俭,但没想到家里的样子几乎和他十年前离家时一模一样,仿佛时间在这里静止了。
门外传来三轮车的声音,林志强起身迎出去,看到母亲正吃力地推着三轮车进院子。
"妈!"他快步上前,接过三轮车。
张兰显然被儿子突然出现吓了一跳:"志强?你怎么来了?也不提前说一声。"
"临时决定的,想来看看您。"林志强推着三轮车进院子,看到车上装了大半编织袋的废品,心里又是一阵心疼。
"吃饭了没?我去做饭。"张兰说着就往厨房走。
"妈,等等。"林志强拉住母亲,"我有话跟您说。"
张兰看了儿子一眼,似乎明白了什么:"是不是又要说让我去城里住的事?我不去,你别白费口舌了。"
"不是,妈,您听我说。"林志强扶着母亲坐下,"我不是说让您去城里住,我是想说,您能不能别去捡废品了?"
"又来了。"张兰摇摇头,"我都说了多少次了,我这是习惯了,闲不住。你放心,我不会累着的。"
"不是累不累的问题,妈。"林志强蹲下来,握住母亲的手,感受到那粗糙的茧子,"您看您的手,都是茧子,关节也肿了。医生说了,您的风湿不能碰冷水,更不能干重活。"
"没事,不疼。"张兰轻描淡写地说。
"还有,"林志强继续说,"您这样每天去捡废品,被人看到了,大家会怎么想我?会以为我不孝顺,不管您。"
张兰的眼神变了变:"你在乎这个?"
"我当然在乎您的身体。"林志强赶紧解释,"但也希望别人不要误会,以为我不养您,让您受苦。"
"我这哪是受苦了?"张兰反问,"我活了大半辈子,就喜欢这样。你别管我,我知道分寸。"
母子俩又僵持了一会儿,最终还是以林志强的妥协告终。他了解母亲的性格,知道强硬的态度只会适得其反。
"那您答应我,天气不好的时候就别出去了,好吗?"林志强退而求其次。
张兰点点头:"这个我能答应你。"
中午,林志强陪母亲吃了一顿简单的家常饭。饭桌上,张兰询问了他的工作和生活,还特意问了小芳的情况。林志强知道,母亲和小芳之间的关系一直比较微妙,但母亲从不在他面前说小芳的不是。
吃完饭,林志强帮母亲收拾碗筷,然后说要去村里走走,看看小时候的玩伴。
"去吧,晚上早点回来。"张兰叮嘱道。
林志强点点头,走出家门。其实他是去找叔叔林建国,看看能不能请他帮忙劝劝母亲。
林建国的诊所就在村口,一间不大的平房,门口挂着"乡村医生"的牌子。这个时间,诊所里没什么人,林建国正在整理药品。
"叔,我来看您了。"林志强推门进去。
林建国抬头,见是外甥,笑了:"志强来了啊,你妈知道吗?"
"知道,我刚从家里过来。"林志强走进去,帮叔叔一起整理药品,"叔,我想请您帮个忙。"
"是关于你妈的事吧?"林建国一眼看穿了外甥的心思。
林志强点点头:"您能不能帮我劝劝我妈,别去捡废品了?她的风湿那么严重,还天天碰冷水,我真的很担心。"
林建国停下手中的活,看着外甥:"你妈的性格你又不是不知道,认定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来。我劝过,但没用。"
"那怎么办?"林志强有些着急,"这样下去,她的身体会吃不消的。"
林建国沉吟片刻,说:"其实,你妈她有自己的想法,不是单纯的固执。你可能不知道,你妈这些年...算了,不说这个。总之,你别太担心,她有分寸。"
林志强听出叔叔话里有话,追问道:"我妈这些年怎么了?叔,您得告诉我啊。"
林建国摇摇头:"不是我说的时候。你妈不想让你知道的事,我不能告诉你。你就放心吧,她不会有事的。"
林志强还想再问,但看叔叔的态度,知道问不出什么了。他只好转而问起母亲的身体状况。
"风湿确实挺严重的,我给她开了药,但她不怎么按时吃。"林建国说,"上次下雨天她还出去捡废品,回来膝盖疼得厉害,我骂了她一顿。"
"她就是太要强了。"林志强叹了口气。
"这点像你爸。"林建国说,"你爸当年也是,明明身体不好还坚持干活,直到..."
他没有说下去,但林志强明白。父亲因为过度劳累,加上没有及时治疗,最终离开了这个世界,给母亲和当时还在上大学的他留下了沉重的负担。
"我明天就回城了,叔,您多帮我照顾我妈。"林志强恳求道。
"这你放心,我天天能看到她,不会让她有事的。"林建国拍了拍外甥的肩膀,"你在城里好好干,别太操心家里。你妈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你过得好。"
林志强点点头,心中却还是放不下。
晚上,他再次尝试说服母亲,但结果依旧不尽如人意。临走前,他在母亲的枕头下面塞了一千元现金,希望能减轻她的负担。
第二天一早,林志强驱车返回城里。路上,"怎么样?阿姨同意了吗?"
他回复:"没有,她还是那个态度。"
小芳发来一个叹气的表情,然后问:"你什么时候回来?我订了晚上的餐厅,纪念我们结婚三周年。"
林志强这才想起今天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赶紧回复:"马上就回,晚上准时到。"
他在心里暗暗责备自己,为了母亲的事,差点忘了这个重要的日子。
晚上,林志强如约赴约。餐厅是小芳精心挑选的,环境雅致,菜品精致。两人默契地避开了关于张兰的话题,聊着工作和未来的计划。
"公司准备在南京开分部,王总有意让我去负责。"小芳说,眼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南京?那不是更远了吗?"林志强有些担忧,"我妈那边..."
小芳的表情一下子冷了下来:"又是你妈。我们好不容易有个机会升职加薪,你又要因为你妈放弃?"
"我不是这个意思。"林志强解释道,"我只是担心距离更远了,照顾不到她。"
"她不是一直不要你照顾吗?"小芳反问,语气中带着嘲讽,"她宁愿去捡废品也不愿意让你接她去城里住,你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林志强不想在这个日子里吵架,只好转移话题:"先不说这个了。南京的事还早,等有了具体消息再说吧。"
小芳见他这样说,也不好再纠缠,但心里的不满显然没有消除。
结婚三年,小芳一直希望丈夫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但总觉得他因为母亲的事分心太多。她不是不体谅婆婆,只是觉得婆婆太固执,不接受他们的好意,反而让大家都难做。
林志强也很矛盾。他爱母亲,希望她能过上好日子;但他也爱妻子,不想让她失望。夹在中间,他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回到家,两人各怀心事,早早休息了。
生活还在继续,林志强每个月按时给母亲打钱,时不时打电话问候,但关于捡废品的事,他不再提了,因为知道无法改变母亲的决定。
小芳也尽量避免提起这个话题,但每次公司有社交活动,她都刻意避开让林志强的母亲出现的场合,生怕再次遇到尴尬的情况。
一个月后的清晨,林志强正准备出门上班,手机突然响了起来。是叔叔林建国的电话。
"志强,你妈..."林建国的声音哽咽,说不下去了。
林志强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叔,怎么了?我妈怎么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林建国艰难地说道:"你妈...昨晚走了,睡梦中安详地走了..."
林志强的大脑一片空白,手机差点掉在地上:"什么?这怎么可能?我妈前天还跟我通电话,说她身体好着呢!"
"我也没想到会这么突然。"林建国叹了口气,"昨晚我去看她,她还好好的,说有点累想早点休息。今早我去叫她,发现她已经...已经没了气息。"
林志强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他的母亲,那个固执却又坚强的女人,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我马上回来。"他艰难地说道,挂了电话。
小芳听到动静,从卧室出来,看到丈夫脸色惨白,赶紧问道:"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我妈...走了。"林志强声音颤抖,眼泪夺眶而出。
小芳震惊不已,一时不知该如何安慰丈夫。她虽然和婆婆有过矛盾,但从未想过婆婆会这样突然离世。
"我陪你回去。"小芳果断地说,立刻去收拾行李。
三个小时后,林志强和小芳赶到了石坞村。村口已经挂起了白色的挽联,村民们三三两两地站在路边,看到林志强回来,都低声议论着,眼中满是同情。
林家的院子里已经搭起了灵堂,母亲的遗照摆在正中央,照片上的她慈祥地微笑着,那么平静,那么祥和,似乎只是睡着了。
林志强跪在母亲的遗照前,泪如雨下。他想起母亲这些年的辛苦,想起她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想起她那总是挂着微笑的脸。他后悔自己没能多陪陪她,没能理解她的固执和坚持。
叔叔林建国走过来,拍了拍外甥的肩膀:"节哀顺变。你妈这一辈子,活得很有价值。"
林志强抬头看着叔叔,不解地问:"叔,我妈到底...为什么非要去捡废品?为什么那么固执地拒绝我的帮助?她到底在坚持什么?"
林建国看了看四周,低声说:"这事,等葬礼结束后,我会告诉你的。你妈有她的苦衷,她不让我告诉你,是不想让你有负担。"
林志强更加困惑了,但此刻,他只能默默接受这个现实——母亲已经离开了,带着她的秘密。
消息很快传开,村里的人都来吊唁。让林志强惊讶的是,不仅是村民,还有许多他从未见过的外地人。这些人年龄各异,有的衣着光鲜,看起来是成功人士;有的朴素简单,像是普通农民。但他们对母亲的评价出奇地一致——"善良"、"无私"、"伟大"。
林志强不解地看着这些陌生人,心中的疑惑越来越深:母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来送她最后一程?
葬礼定在第三天。这两天里,林志强一直守在母亲的灵前,接待前来吊唁的人。小芳也放下了过去的成见,尽心尽力地帮忙张罗各种事宜。
葬礼那天,天气出奇地好,阳光明媚,微风轻拂。来参加葬礼的人比林志强预想的要多得多,几乎有上百人,村里的礼堂都快坐不下了。
仪式简单而庄重。当林志强面对着这么多来送别母亲的人,心中既悲痛又疑惑。他站起来,想说几句话感谢大家的到来,但话到嘴边,却哽咽得说不出来。
就在这时,林建国站了起来,手里拿着一个黄色的信封。
"我,张兰,立此遗嘱,以表达我最后的心愿..."
林建国的声音在礼堂里回荡,越念越哽咽。遗嘱的内容逐渐展开,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渐渐泪流满面。
小芳掩面而泣,一些年轻人跪倒在地,连一向坚强的林志强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失声痛哭。林叔的声音哽咽,几次停下来平复情绪,才能继续读完。整个礼堂里充满了啜泣声,所有人都被深深震撼。
"我一生平凡,没有大富大贵,但我希望能用我微薄的力量,为这个抚养我长大、让我与爱人相识、共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村庄做一点事情。
这些年来,我每天早起捡废品,不是因为缺钱,而是为了一个承诺——我与老伴的共同心愿:为村里修一条平坦的水泥路,建一个供乡亲们休闲娱乐的小广场。
我知道村里人都说我傻,说我儿子不孝顺,让我这把年纪还去捡废品。但这是我自己的选择,与我儿子无关。志强是个好孩子,每个月都给我寄钱,多次要接我去城里住。是我自己不愿意去,不愿打扰他的生活。
我这一生最大的骄傲就是培养出了志强这样的好儿子。他有出息,有爱心,对人真诚,这就是我和他父亲最大的欣慰。
我把这些年攒下的钱,包括志强给我的生活费和我捡废品挣的钱,一共三百二十万元,全部捐给村里,用于修建那条我和老伴一直想修的水泥路,和村口的文化广场。希望这能让村里人的生活更便利一些,也让离开家乡的年轻人回来时,能有个休闲娱乐的地方。
另外,我资助过的十二个贫困学生,现在有些已经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事业。我希望你们能记住,不是我帮了你们,而是你们自己通过努力改变了命运。如果有一天,你们也想回报家乡,请记得,不是为了感恩,而是为了传递这份爱与关怀。
志强,妈妈没有给你留下什么财产,反而把你孝敬我的钱都捐出去了。但妈妈相信,这个决定你会理解。妈妈这一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有你这样的好儿子。你的孝心,妈妈都知道。妈妈离开后,希望你能好好生活,珍惜眼前人,不要像妈妈一样,把爱藏在心里不说出来。
小芳,你是个好姑娘,妈妈知道你对志强的好。这些年来,可能有些误会,但妈妈从未怪过你。希望你和志强互相扶持,白头偕老。
最后,谢谢村里的乡亲们这些年对我的关心和照顾。我虽然离开了,但我的心永远留在这片土地上。希望村里的日子越过越好,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健康、幸福地生活下去。
张兰留 2024年10月15日"
林建国读完遗嘱,整个礼堂里鸦雀无声,只有压抑的啜泣声此起彼伏。所有人都被这位朴实农村妇女的大爱和无私深深触动。
林志强跪在地上,泪如雨下。他终于明白了母亲这些年的固执和坚持,明白了她为什么宁愿过苦日子也要去捡废品。原来,母亲一直在默默地为村里人谋福祉,用她那微薄的力量,实现着她和父亲的共同心愿。
小芳也泣不成声。她想起了自己对婆婆的种种误解和抱怨,心中充满了愧疚。她曾经认为婆婆是在故意刁难她,给她难堪,却不知婆婆一直承载着这样伟大的心愿。
那些年轻人——母亲资助过的学生们,此刻全都跪倒在地,失声痛哭。他们中有的已经成为医生、教师,有的创业成功,但他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默默付出的老人,是她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村民们也都热泪盈眶。他们想起了平日里那个推着三轮车,穿梭在村间小路上的瘦弱身影。那个他们眼中"固执"、"怪异"的老人,原来有着如此博大的胸怀。
葬礼结束后,林志强和小芳留在了村里,帮助处理母亲的后事。在整理母亲遗物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那个一直被母亲锁着的木盒子。
盒子里有一沓照片,是父母年轻时的合影;有一些泛黄的纸条,上面写着父亲和母亲的小约定;还有一本日记,记录着母亲这些年来资助的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以及她对村里建设的规划和梦想。
最让林志强震惊的是,他在盒子里发现了一叠厚厚的收据——是母亲每次把他寄给她的钱存入银行的凭证。这些年来,母亲几乎没有动用过他给她的钱,而是全部存了起来,用于她的"秘密计划"。
"她从来没有用过我的钱..."林志强喃喃自语,泪水再次涌出。
小芳轻轻抱住丈夫:"阿姨是个了不起的人。她生活节俭,不是因为小气,而是有更大的梦想。"
林志强点点头,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敬意和感激。他决定,一定要完成母亲的心愿,把那条水泥路和文化广场建得更好,让母亲在天之灵能够安息。
两周后,村里举行了水泥路和文化广场的奠基仪式。林志强不仅捐出了一笔资金,还亲自参与了设计和规划。小芳也全力支持丈夫,甚至辞去了即将升职的工作,决定和丈夫一起,多花些时间陪伴这片承载着太多回忆的土地。
奠基仪式上,林志强提议将这条路命名为"兰妈妈大道",将广场命名为"张兰文化广场",以此纪念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村民们一致赞同,现场掌声雷动。
随后的几个月里,水泥路和文化广场顺利建成。路宽阔平坦,广场宽敞明亮,成为了村里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每当夜幕降临,广场上总是热闹非凡,老人们下棋聊天,孩子们嬉戏玩耍,年轻人跳起欢快的广场舞。
一年后的清明节,林志强和小芳带着刚满月的女儿回到村里,祭拜母亲。站在母亲的墓前,看着村里的新变化,林志强心中百感交集。
"妈,我和小芳给女儿取名叫'兰兰',希望她能像您一样,有一颗善良、坚强的心。"林志强轻声说道,眼中含着泪水,"村里的路和广场都建好了,比您规划的还要好。乡亲们每天都在广场上活动,都很怀念您。"
小芳抱着女儿,也对着墓碑说:"妈,对不起,我以前误会您了。您是我见过最伟大的人。我会把您的故事讲给兰兰听,让她知道她的奶奶是多么了不起的人。"
风轻轻吹过,吹动了墓前的花朵,仿佛是母亲在回应他们。林志强相信,母亲的精神永远活在这片土地上,活在每一个被她帮助过、感动过的人心中。
林志强环顾四周,看到远处村民们在广场上悠闲地散步,孩子们在新修的水泥路上欢快地奔跑。他知道,母亲的心愿已经实现,她一定会感到欣慰。
"妈,您看到了吗?这就是您想要的。"林志强低声说道,脸上露出了宁静的微笑。
从此以后,每年清明,林志强都会带着家人回村祭拜母亲。而村里人也自发组织了"张兰纪念日",在这一天,大家聚在广场上,讲述这位平凡农村妇女的感人故事,传递着她那份无私的爱与关怀。
张兰走了,但她的精神永远活在这片土地上,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正如她在遗嘱中所说的那样:"我虽然离开了,但我的心永远留在这片土地上。"
而林志强和小芳,也在母亲的感召下,开始了自己的公益之路。他们成立了"兰妈妈基金会",专门资助贫困地区的学生和乡村建设,将母亲的爱心和善举传递下去,影响更多的人。
这就是张兰的故事——一个月薪5万的儿子,一个坚持捡废品的母亲,一段看似不孝的背后,隐藏着最深沉的爱与最伟大的情怀。
"风湿发作,加上感冒,发高烧了。我给她打了点滴,但她年纪大了,抵抗力差,你还是回来看看吧。"
"我马上回去!"林志强二话不说,收拾了一下就往外跑。
小芳正好回来,看到丈夫的样子,问:"怎么了?这么急?"
"我妈病了,我得回去看看。"林志强简单解释道。
小芳犹豫了一下,说:"要我一起去吗?"
"不用了,你明天还有工作。"林志强穿上外套,"我先去看看情况,严重的话再通知你。"
小芳点点头,目送丈夫离开。她虽然对婆婆有些意见,但此刻也是真心担忧。
林志强一路疾驰,心里充满了自责。他想起前几天打电话给母亲,她说天气转凉了,但她听起来很精神,还说村里的柿子熟了,等他回来尝尝。他没想到,短短几天,母亲就病倒了。
三个小时后,林志强终于到了石坞村。村里已经很晚了,家家户户都熄了灯,只有母亲家和叔叔的诊所还亮着灯。
他直接开到诊所门口,看到叔叔正在照顾母亲。张兰躺在简易病床上,脸色苍白,呼吸有些急促,手上还挂着点滴。
"妈!"林志强冲到床前,握住母亲的手。
张兰微微睁开眼,看到儿子,虚弱地笑了笑:"志强,你来了啊。我没事,小感冒而已,你叔叔小题大做,非要叫你回来。"
"怎么是小感冒?"林建国在一旁说,"烧到39度,还不当回事。早上王大娘看你出门捡废品,劝你别去,你偏不听,这下好了吧?"
"都说了我没事。"张兰有气无力地辩解。
林志强心疼地看着母亲:"妈,您这是何必呢?我不是给您钱了吗?您用着就是,干嘛还要去捡废品?"
张兰没有回答,只是虚弱地闭上了眼睛。
林建国拉了拉外甥:"别说了,让你妈休息。我们出去说。"
两人走出诊所,林建国点了根烟,深深吸了一口,然后对林志强说:"你妈这次是真的吓到我了。今天早上出去捡废品,碰上了雨,浑身湿透了还不回来。等王大娘发现她在路边坐着,已经烧得说胡话了。"
"怎么会这样..."林志强难过地说,"我跟她说过多少次了,天气不好就别出去。"
"她太要强了。"林建国叹了口气,"从你爸走后,她就这样,什么都自己扛,不肯麻烦别人。"
"叔,您老实告诉我,我妈到底为什么这么执着地去捡废品?"林志强严肃地问道,"我知道您知道原因,别再瞒我了。"
林建国看了外甥一眼,似乎在犹豫要不要说出真相。
"您就说吧,我有知情权。"林志强坚持道。
林建国又抽了一口烟,慢慢说道:"你妈她...算了,这事还是等她自己告诉你吧。我答应过她,不能说。"
林志强还想再问,诊所的门突然开了,张兰站在门口,身上披着一件外套。
"妈!您怎么起来了?"林志强赶紧过去扶住母亲。
"我没事了,想回家。"张兰坚持道。
"不行,点滴还没打完呢。"林建国上前劝阻。
"我在家打也一样。"张兰固执地说,"志强可以扶我回去。"
林志强和叔叔对视一眼,知道无法改变母亲的主意,只好答应了。林建国取下点滴袋,交给外甥,嘱咐了几句注意事项,然后帮忙把张兰安顿到车上。
回到家里,林志强把母亲安置在床上,重新挂上点滴,然后坐在床边守着。看着母亲憔悴的面容,他心里又是心疼又是自责。
"妈,您就别折腾自己了,好吗?"林志强轻声说,"我每个月给您的钱,够您用的了,真的不用去捡废品了。"
张兰微微睁开眼,看了儿子一眼,虚弱地说:"钱不是问题。我捡废品...有我自己的原因。"
"什么原因这么重要,值得您拿健康冒险?"林志强问道。
张兰没有回答,只是轻轻拍了拍儿子的手,示意他不要再问。
点滴打完,张兰的烧退了一些,但人还是很虚弱。林志强帮母亲换了身干净的衣服,又煮了些稀粥给她喝。忙完这些,已经是深夜了。
"妈,您睡吧,我就在旁边的椅子上休息。"林志强说。
"别,你去你自己房间睡。"张兰坚持道,"我没事了,真的。"
林志强不放心,但看母亲坚持,只好答应了。他回到自己的房间,这个他从小住到大的房间,一切都保持着他离开时的样子。床上的被褥是新洗的,带着阳光的味道,显然是母亲特意准备的。
他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脑海中全是母亲辛苦劳作的身影,和她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他不明白,为什么母亲要这样对待自己,为什么不肯接受他的帮助,过上舒适的晚年生活。
半夜,他起来查看母亲的情况,发现她睡得很熟,呼吸均匀,额头也不烫了,这才稍微放心。
第二天一早,林志强给小芳打电话,说明了情况,表示要在家里多陪母亲几天。小芳理解地表示支持,还说如果需要,她可以请假过来帮忙。
"不用了,你工作忙,我能照顾好我妈。"林志强回绝了,心里还是担心妻子和母亲相处起来会有些尴尬。
挂了电话,林志强去厨房煮粥。他的厨艺不怎么样,但简单的粥还是会做的。煮好粥,他端到母亲房间,发现母亲已经起床了,正在换衣服。
"妈!您怎么起来了?应该多休息啊。"林志强赶紧放下粥,责备道。
"我好多了,别大惊小怪的。"张兰说着,穿好衣服,坐到桌前,"这粥看起来不错,你进步了。"
林志强见母亲精神确实好了很多,也就不再强求她卧床休息。两人一起吃了早饭,然后林志强坚持要洗碗,不让母亲动手。
"妈,我决定在家里多住几天,照顾您。"他一边洗碗一边说。
"不用,我没事了,你回城里吧,工作要紧。"张兰摇头拒绝。
"工作没那么重要,您的身体最重要。"林志强坚持道。
张兰看了儿子一眼,知道他心意已决,便不再坚持。她其实也想多留儿子在身边几天,只是不愿影响他的工作。
接下来的几天,林志强寸步不离地照顾母亲,给她做饭、洗衣服,还陪她在院子里晒太阳。每天早上,他都会起得很早,生怕母亲趁他睡觉偷偷出去捡废品。
母亲的身体一天天好转,但林志强还是不放心她一个人。一周后,他不得不回城工作,临走前,他再三叮嘱母亲注意身体,不要再去捡废品了。
"您答应我,好吗?"林志强恳求道。
张兰看着儿子担忧的眼神,难得地点了点头:"好,我答应你,天冷的时候不出去了。"
林志强这才稍微安心一些,但他知道,以母亲的性格,这个承诺能坚持多久还是个问题。
"我会经常回来看您的。"他承诺道,"您有什么事就给我打电话,我马上回来。"
张兰笑了笑,轻轻拍了拍儿子的手:"去吧,我没事的。你要相信你妈,我这么大年纪了,还不知道怎么照顾自己吗?"
林志强拥抱了母亲,然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回到城里,他把母亲生病的事告诉了小芳,并表示以后要经常回去看看。小芳没有反对,但明显有些不悦。
"你刚回来就开始惦记回去了?"她忍不住说,"你妈不是说好了不去捡废品了吗?那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话是这么说,但你知道我妈的性格,说不定哪天又犯倔了。"林志强解释道。
小芳叹了口气,没再说什么。
冬天来临,天气越来越冷。林志强每周都会给母亲打电话,确认她的情况。有时候,他会突然回去看望她,确保她没有再去捡废品。
每次回去,他都会带上一些城里的特产,还有一些保暖的衣物。但每次离开时,这些东西大多还是整整齐齐地摆在柜子里,没有被使用过。
"你妈真是固执。"小芳评价道,"你买的那么好的羽绒服她都不穿,非要穿那些旧棉袄。"
林志强苦笑:"她说新衣服太贵重了,舍不得穿,怕弄脏了。"
"那你给她的钱她用了吗?"
"应该没怎么用吧,她生活很简朴。"
小芳摇摇头,不再说什么。她已经习惯了婆婆的这些"怪癖",虽然不理解,但也不再过多干涉。
冬去春来,又到了阳春三月。这天,林志强接到了叔叔林建国的电话。
"志强,你妈住院了。"林建国的声音很严肃。
林志强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怎么回事?又是风湿吗?"
"不是,这次是心脏问题。昨天她突然胸口疼,我送她去了县医院,医生说是心肌缺血,需要住院观察。"
"什么?心脏?"林志强震惊不已,"不是风湿吗?她什么时候有心脏病了?"
"她一直有,只是没告诉你。"林建国叹了口气,"这些年一直靠吃药控制,这次可能是劳累过度,又着凉了,才会复发。"
林志强一时语塞,心里既难过又自责。他竟然不知道母亲有心脏病!这么重要的事,母亲居然一直瞒着他!
"我马上过去!"他匆忙收拾了一下,立刻出发。
在去医院的路上,林志强给小芳打了电话,告诉她母亲的情况。小芳也很惊讶,表示等她处理完手头的工作,就赶过去。
县医院不大,但设施还算齐全。林志强赶到医院时,母亲正在病房里休息。看到儿子,张兰虚弱地笑了笑:"你来啦。"
"妈,您怎么样?"林志强握住母亲的手,心疼不已。
"没事,小毛病。"张兰轻描淡写地说,"你叔叔小题大做,非要叫你回来。"
"心脏病怎么是小毛病了?"林志强忍不住责备道,"您为什么从来不告诉我您有心脏病?"
张兰看了儿子一眼,轻声说:"告诉你干什么?让你担心啊?我这病已经很多年了,一直靠吃药控制着,没什么大问题。"
"没什么大问题怎么会住院?"林志强反问,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
"这次是我自己不小心,没按时吃药。"张兰解释道,"医生说住两天就能出院了,你别大惊小怪的。"
林志强还想说什么,林建国走了进来,手里拿着几份检查单。
"检查结果出来了,还好,没什么大问题。"林建国说,"但医生建议多住几天,做个全面检查。"
"我不住了,明天就回去。"张兰固执地说。
"妈!听医生的话!"林志强急了。
"就是,姐,你这次必须听医生的。"林建国也严肃地说。
张兰看两人态度坚决,只好妥协:"那就再住两天,不能再多了。"
林志强暗暗松了口气,至少母亲答应多住两天了。
接下来的日子,林志强寸步不离地守在医院,照顾母亲。他向公司请了长假,表示要等母亲完全康复才回去。小芳也赶来了,虽然她和婆婆之间有些隔阂,但危急时刻,她还是放下了成见,尽力帮忙。
经过全面检查,医生确认张兰的心脏问题不算太严重,但需要长期服药控制,并且不能过度劳累。
"捡废品是绝对不行了。"医生严肃地对林志强说,"你妈年纪大了,身体吃不消那种劳动强度。"
林志强点点头,决心这次一定要说服母亲放弃捡废品的习惯。
张兰出院那天,林志强和小芳接她回家。路上,林志强再次提起了让母亲搬去城里住的事。
"妈,这次您总该听我的了吧?跟我们去城里住,我好照顾您。"
张兰摇摇头:"不去,我在村里住习惯了,离不开。"
"可您的病需要人照顾啊!"林志强着急地说。
"有你叔叔呢,他是医生,比你们都懂。"张兰淡定地回答。
林志强还想再说,小芳拉了拉他的袖子,示意他别再坚持了。她了解婆婆的性格,知道越是强求,她越是不会同意。
回到家里,林志强把母亲安顿好,然后去厨房准备晚饭。小芳帮忙收拾屋子,发现一个破旧的木盒子落在了地上,盒子摔开了,里面有一些纸条和照片。
她蹲下来捡起来,无意中看到了一张照片:年轻时的张兰和丈夫在一棵大树下合影,两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照片背面写着:"志强出生三个月,全家福。"
小芳仔细一看,发现照片里还抱着一个小婴儿,应该就是年幼的林志强。看着这张泛黄的照片,小芳的心不禁软了下来。她突然意识到,婆婆也曾经年轻过,也有过自己的幸福时光。
"你在看什么?"张兰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小芳赶紧站起来,解释道:"我不小心碰掉了这个盒子,正在捡呢。"
张兰走过来,看到散落的照片和纸条,脸色变了变。她赶紧弯腰去捡,但因为动作太急,一下子站不稳,小芳赶紧扶住她。
"您慢点,我来帮您捡。"小芳说。
张兰没有拒绝,由着小芳把东西捡起来。当小芳把所有东西都放回盒子里时,张兰紧紧抱住了盒子,脸上露出了一种近乎怀念的表情。
"这是我和你公公的合影,那时候志强才三个月大。"张兰轻声说,指着那张小芳刚才看到的照片。
"您和公公看起来很幸福。"小芳由衷地说。
"是啊,那时候虽然穷,但日子过得很甜。"张兰的眼神有些飘远,似乎陷入了回忆,"志强他爸对我很好,从不让我受苦。只是..."
她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轻轻叹了口气,把盒子放回柜子里,小心地锁好。
小芳看着婆婆的动作,突然有种感觉,这个盒子里不仅仅是回忆,还有什么重要的秘密。
晚饭后,张兰早早休息了。林志强和小芳留在客厅里,小芳把下午看到的事告诉了丈夫。
"你妈有一个木盒子,里面装着你们全家的照片,还有一些纸条,她很珍视这些东西。"
林志强点点头:"我知道那个盒子,从小就看我妈锁得很严,从来不让我碰。里面应该是她和我爸的一些回忆吧。"
"你没好奇过里面到底有什么吗?"小芳问道。
"当然好奇,但我妈不给看,我也没办法。"林志强耸耸肩,"我妈有自己的隐私,我尊重她。"
小芳点点头,没再多说。但她心里还是对那个盒子充满了好奇。
第二天一早,林志强就接到了公司的紧急电话,说有个重要项目出了问题,需要他回去处理。他很是为难,一方面工作重要,另一方面母亲刚出院,他不放心。
"你回去吧,我留下来照顾阿姨。"小芳主动提出。
林志强惊讶地看着妻子:"真的?你不是还有工作吗?"
"我可以请假。"小芳说,"反正你处理完工作还要回来,我们就轮流照顾阿姨吧。"
林志强感动地握住妻子的手:"谢谢你,我尽快回来。"
张兰听说儿子要回城,小芳要留下照顾她,连连摇头:"不用不用,我自己能照顾自己,你们都回去吧。"
"妈,医生说您需要休养,不能干重活。"林志强坚持道,"小芳留下来照顾您,我处理完工作就回来。您就当帮我个忙,行吗?"
张兰看儿子态度坚决,只好答应了。
林志强离开后,小芳和张兰两人相处得还算融洽。小芳负责做饭洗衣,张兰则每天教她一些农村的生活技能,比如种菜、腌制食物等。
虽然两人性格和生活习惯有很大差异,但在这段时间里,小芳逐渐理解了婆婆的一些做法和想法。她发现,张兰其实是个很有智慧的人,只是表达方式不同。
一天晚上,两人吃完晚饭,坐在院子里乘凉。天空繁星点点,远处传来阵阵蛙鸣。小芳突然问道:"阿姨,您为什么这么喜欢捡废品呢?"
张兰看了她一眼,没有立即回答。过了一会儿,她轻声说:"习惯了,闲不住。"
"可是您有心脏病,医生说不能干重活了。"小芳提醒道。
"知道,以后少捡点就是了。"张兰笑了笑,眼角的皱纹堆成了一朵花。
小芳沉默了一会儿,又问:"阿姨,志强给您的钱,您都用在哪里了?我们发现您的生活并没有变得更好。"
张兰的表情变了变,但很快恢复正常:"花了啊,这里花花,那里花花,就花完了。"
小芳知道婆婆在敷衍她,但也不好追问。两人又坐了一会儿,各自回房休息了。
第三天晚上,小芳在厨房洗碗时,无意中听到张兰在房间里打电话的声音。
"...都准备好了吗?...下个月就可以动工了?...好好好,太谢谢你们了...钱的事不用担心,我这就去银行取..."
小芳愣住了,张兰居然要去银行取钱?这钱是从哪里来的?是林志强每个月给她的那些钱吗?她到底要干什么?
小芳有些担心,但又不好直接问婆婆。她决定等林志强回来再告诉他。
第四天早上,张兰一大早就起床了,说要去镇上办事。小芳本想陪她去,但张兰坚决拒绝了。
"我自己去就行,你在家休息吧。"张兰说着,推着自行车出了门。
小芳有些不放心,但也不好跟着去。她在家等了一整天,直到下午四点多,张兰才回来,看起来有些疲惫,但精神还不错。
"阿姨,您去哪儿了?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小芳关切地问道。
"去镇上办点事,碰到几个老朋友,聊了会儿天。"张兰简单解释道,然后就回房间休息了。
小芳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但也不好多问。晚上,林志强打电话来,说工作处理得差不多了,明天就回来。小芳把这几天的情况告诉了他,包括昨晚听到的电话内容。
"我妈要去银行取钱?"林志强也很惊讶,"她有钱吗?难道是我给她的那些钱她都存起来了?"
"可能是吧,但听她的意思,似乎数额不小。"小芳说,"而且好像是要用来做什么事情。"
林志强沉思片刻,说:"明天我回去,亲自问问她。"
第二天中午,林志强回到了家。看到母亲气色不错,他松了口气。三人一起吃了午饭,林志强主动提出要带母亲去医院复查。
"不用了,我没事了。"张兰拒绝道。
"妈,听医生的话,定期复查很重要。"林志强坚持道。
张兰见儿子态度坚决,只好答应了。
在去医院的路上,林志强故意提起了钱的事:"妈,您的退休金和我给您的钱,够用吗?"
"够用,够用。"张兰连连点头,"你别担心我的钱,我不缺钱用。"
林志强和小芳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疑惑。
医院的复查结果不错,医生说张兰的情况稳定了很多,但还是叮嘱她不要干重活,尤其不要去捡废品了。
回家路上,林志强再次提起了钱的事:"妈,您老实告诉我,我给您的钱,您都用在哪里了?"
张兰看了儿子一眼,反问道:"怎么突然问这个?"
"我发现您的生活并没有因为我给的钱而变得更好,所以很好奇。"林志强直言不讳。
张兰笑了笑,说:"我年纪大了,欲望少,用不着那么多钱。你给我的钱,我存着呢,以后说不定有用。"
林志强还想追问,但看母亲不想多说的样子,也就没再继续。
晚上,小芳提出要回城,因为公司那边还有工作需要处理。林志强决定再留几天,等确认母亲完全康复了再回去。
送走小芳后,林志强和母亲坐在院子里聊天。月光如水,照在两人身上,显得格外安宁。
"妈,您最近在忙什么?"林志强状似无意地问道。
"没忙什么啊,就是平常的生活。"张兰回答得很平淡。
"小芳说您前天去镇上了,是去办什么事吗?"林志强继续问道。
张兰的表情变了变:"就是去银行办点事,还有买些日用品。"
"银行能办什么事呢?"林志强追问。
张兰看了儿子一眼,似乎明白了什么:"你是在查我的账是吗?"
林志强有些尴尬:"不是查账,我只是担心您的钱被人骗了。现在骗子很多,专门盯着老人。"
"我没那么糊涂。"张兰有些不满地说,"我的钱我自己管得好好的,不用你操心。"
林志强见母亲不愿多说,也就不再追问了。但他心里还是充满了疑惑:母亲到底有多少钱?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她要用这些钱做什么?
第二天早上,林志强故意起得很早,想看看母亲是否还坚持去捡废品。果然,天刚蒙蒙亮,他就听到了院子里的动静。他赶紧起床,看到母亲正准备推着三轮车出门。
"妈!您干什么去?"林志强拦住母亲。
"出去转转。"张兰避重就轻地说。
"是去捡废品吧?"林志强直接戳穿,"医生说了您不能干重活,您怎么就是不听呢?"
张兰有些生气:"我就是出去溜达溜达,呼吸新鲜空气,有什么不行的?"
"那您推三轮车干什么?"林志强指着三轮车。
张兰语塞,一时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妈,您到底在瞒着我做什么?"林志强严肃地问道,"我是您儿子,有权知道真相。"
张兰看了儿子许久,最终叹了口气:"你非要知道?"
"是的,我必须知道。"林志强坚定地说。
"那好吧,我带你去看看。"张兰说着,推着三轮车往外走。
林志强赶紧跟上,心里既期待又忐忑。他终于可以知道母亲的秘密了!
两人一路无言,林志强跟着母亲,穿过村子,来到了村口的一片空地上。这里原本是村里的垃圾场,但现在被清理得干干净净,地上还插着几根木桩,似乎是在标记什么。
"这是..."林志强不解地问道。
"这里要建一个小广场,"张兰解释道,"供村里人跳广场舞、下棋、聊天用的。旁边还要建一条水泥路,直通大马路,这样村里人进出就方便多了,下雨天也不怕泥泞了。"
"村里要建广场和路?"林志强还是不明白,"这跟您有什么关系?"
张兰深吸一口气,缓缓道出了实情:"这些都是我出钱建的。"
"什么?"林志强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你给我的钱,加上我这些年捡废品的钱,还有你爸留下的一些积蓄,我都存起来了。"张兰继续说道,"我想为村里做点事,让大家的生活更方便一些。"
林志强震惊不已。他没想到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去捡废品,忍受风吹日晒,就是为了攒钱给村里修路建广场!
"妈...您..."林志强哽咽了,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别激动,这是我自己的选择。"张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你爸生前一直想为村里做点事,但没来得及。我就想替他完成这个心愿。"
林志强想起了父亲,那个朴实、善良的农民,一生都在默默付出,却从未抱怨过什么。
"可是...您为什么不告诉我?"林志强问道,"如果您早说,我可以帮您啊。"
"你有你的生活,我不想打扰你。"张兰微笑着说,"而且,这是我和你爸的心愿,我想亲自完成。"
林志强深深地看着母亲,突然觉得她是那么的高大、伟大。他一直以为自己很了解母亲,但现在才发现,他对母亲的了解是多么的浅薄。
"妈,我..."林志强想说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
"好了,别多想了。"张兰笑着说,"这事我不想张扬,你也别告诉别人,包括小芳。等修好了,大家自然会知道。"
林志强点点头,心里充满了敬意和感动。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林志强默默观察着母亲的一举一动,发现她虽然不再去捡废品了,但每天都会来村口看看,和工人们聊聊天,了解进度。
他也偷偷去村委会打听,得知母亲不仅要出资修建广场和路,还资助了村里好几个贫困学生
来源:小熊软糖蹦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