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如慢性咳嗽、慢阻肺、肺结节等,长期困扰着众多患者,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为了深入了解和有效应对这些疾病,此次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南京市第一医院呼吸科的专家——方苏榕主任,为我们带来专业且深入的讲解。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如慢性咳嗽、慢阻肺、肺结节等,长期困扰着众多患者,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生活质量。为了深入了解和有效应对这些疾病,此次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南京市第一医院呼吸科的专家——方苏榕主任,为我们带来专业且深入的讲解。
专家简介
主任医师
南京市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
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有哪些?如何进行鉴别?如何选择治疗药物?
方苏榕主任:慢性咳嗽通常指咳嗽症状持续超过八周。
1.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并服用降压药物,特别是ACEI类降压药。这类药物可能导致约20%的患者出现咳嗽,是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之一,需优先排除。若患者近期更换过降压药,且咳嗽时间与换药时间相近,建议尝试更换为其他类型降压药,如钙拮抗剂,观察咳嗽症状是否缓解,以判断咳嗽是否与高血压药物相关。
2. 反流性食管炎: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容易导致胃部不适,如慢性胃炎或急性胃炎,患者可能出现反酸、嗳气等症状。如果患者自述有反酸、嗳气,甚至胸骨后疼痛,应高度怀疑反流性食管炎。胃酸为酸性物质,而肺部的痰液为中性物质,胃酸反流至咽喉部会刺激产生咳嗽。
可通过胃镜检查胃酸pH值确诊,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抑酸及胃动力药促进胃酸下行。若治疗后咳嗽明显改善,则进一步证实诊断。对于病情严重者,建议转诊至消化科,采用消化系统药物治疗以解决咳嗽根源。
3. 咳嗽变异性哮喘:该病并不表现为胸闷、气喘,而是以干咳为主,尤其在晚间睡前咳嗽加剧,并伴有咽喉部痒感。针对这种情况,医生会建议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嗜酸粒细胞数量是否增多。
此外,一氧化碳呼气实验和肺功能加支气管舒张试验也是诊断的重要手段。若实验结果异常,则可能考虑咳嗽变异性哮喘。对于诊断不明确但高度怀疑的患者,还可进行支气管激发实验,但需注意其潜在风险并做好抢救准备。
根据2024年GINA(全球哮喘防治倡议)指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应遵循哮喘的治疗原则,至少使用三个月的抗过敏药物和吸入剂,如孟鲁斯特或全身抗组胺H1受体阻断剂,以及含小剂量激素的吸入制剂。之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反应和检查结果决定是否继续用药。
4. 鼻后滴漏综合征:许多鼻炎患者在感冒后,鼻子后部的分泌物会流至咽部,刺激咽喉产生痒感和咳嗽。治疗时,需同时治疗鼻炎和口咽部炎症,可使用抗麻黄碱药物、激素类喷鼻药(如雷诺考特)或生理盐水洗鼻等方法,以清洁鼻腔和口咽部,防止细菌生长,促进病情好转。
5.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支气管炎:该诊断需通过支气管镜检查和肺泡灌洗进行细胞计数来确认。若肺泡灌洗液中嗜酸粒细胞明显增多,则高度怀疑此病,此时需使用激素进行治疗。
2025年国家卫健委将慢阻肺归入基层慢病管理,GOLD 2025指南对于慢阻肺的诊断和治疗是否有更新?
方苏榕主任:GOLD 2025指南的更新主要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特别是大型临床实验的结果和相关研究文章。
评估诊断更新:以往稳定期的慢阻肺被分为ABCD四个组,依据气道阻塞程度、症状以及急性加重的风险来划分。而现在,CD两组已被合并为一组,因此慢阻肺现在被分为ABE三组。
通过肺功能检查来确诊慢阻肺:当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如果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VC(用力肺活量)<0.7,即可诊断为慢阻肺。
评估气道阻塞程度:这主要看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根据这个百分比,我们可以将慢阻肺分为轻、中、重、极重四个等级。
在ABE分组中,我们会使用mMRC评分和CAT评分来评估患者的症状。
如果mMRC评分为0-1分或CAT评分≤10分,表明症状较轻,属于A组;如果mMRC评分大于等于2分或CAT评分>10分,则表示症状较重,属于B组;同时,A组和B组的患者在过去一年中应有0-1次中度急性加重,且未导致住院;若出现≥2次中度急性加重或≥1次住院需分到E组。治疗更新:
1. 对于慢阻肺的治疗,患者通常需要长期吸入药物。这些药物包括激素(SAS)、胆碱能受体阻断剂和β受体激动剂,它们被形象地称为“老慢支的三支枪”。现在,这三种药物已经三合为一,患者不再需要每天多次使用不同的吸入剂。
2. 生物制剂——靶向药物为治疗提供了新选择,它们针对特定通路上的靶点,通过皮下注射发挥作用。在肿瘤治疗中,靶向药物已广泛应用;而在慢阻肺领域,针对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33(IL-33)的靶向药物,如度普利尤单抗,已被纳入慢阻肺的GOLD指南中。
3. 对于慢阻肺患者而言,家庭氧疗也是不错的选择,建议这些患者每天进行至少15小时的家庭氧疗,以有效管理病情。
哪些慢阻肺人群需要接种疫苗?接种何种疫苗??
方苏榕主任:在秋冬交替之际,我们建议慢阻肺患者接种疫苗以预防疾病发作。
1.流感疫苗:是每年GOLD指南都会推荐的疫苗。慢阻肺患者冬季易发病,提前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有效预防流感病毒感染,从而避免病情加重。
2.新冠疫苗:WHO及我国卫健委推荐接种新冠疫苗,尽管新冠病毒的毒株已经减弱,但对慢阻肺患者来说,感染新冠病毒仍可能导致严重的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3.肺炎球菌疫苗:根据最新的指南建议,患者可以接种21价或20价的肺炎球菌结合疫苗,这些疫苗有助于降低社区获得性肺炎和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风险。
4.百日咳疫苗:如果患者之前未接种百日咳疫苗,建议补种此疫苗。
5.带状疱疹疫苗:建议50岁以上的慢阻肺患者接种,预防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及其带来的神经痛等严重症状。疫苗接种剂次为两针剂,第1剂和第2剂的间隔时间1-2个月。
6.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针对60岁及以上有慢性心肺疾病患者,这种疫苗有助于预防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目前,呼吸科门诊有一半的患者因为肺结节就诊,肺结节是否需要引起重视?什么样的结节需要随访?
方苏榕主任:当前肺结节的发病率看似较高,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胸部CT检查的普及。以往体检多为胸片或胸透,难以发现肺结节。
而现在,鉴于肺癌在我国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低剂量薄层CT已成为体检推荐项目。随着CT技术的不断进步,从16排到如今的128排、256排等,其清晰度显著提升,进而提高了肺结节的检出率。
但这并不意味着肺结节的发病率真的比以前高。有些患者的部分结节早已存在,只是过去未受到足够重视。此外,空气污染、肺部炎症等因素也可能导致结节形成,这些多为良性结节,无需过度关注。
统计显示,仅有0.3%至3%的小结节需特别留意。其中,磨玻璃结节常引起患者紧张,但并非所有磨玻璃结节都是恶性。
磨玻璃结节可能是肺癌的早期表现,但当其边缘不光滑、有异常血管穿行、随访过程中逐渐增大时,需高度警惕。特别是当磨玻璃结节转变为实性结节,且生长迅速时,更应及时就医。
对于实性结节,尤其是那些呈现膨胀性生长、边缘不规则、有血管穿入的结节,即使体积较小(<1 cm),也应迅速进行抗感染治疗并短期内随访。这是因为实性结节的生长速度较快,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可能导致病情恶化。
想要确诊肺结节有哪些手段?
方苏榕主任:肺结节是指肺部出现的小于3 cm的阴影,确诊主要通过病理学检查,包括经皮肺穿刺和气管镜检查。
经皮肺穿刺是直接获取肺部组织样本进行检查的手段,能明确结节的良恶性。但此方法存在一定风险,尤其是对小于1 cm的结节,尤其是磨玻璃结节,因其实质性不强,穿刺易导致出血或气胸等并发症,一般不采用。
气管镜检查相对安全,通过自然腔道进入肺部,损伤较小。对于难以直接取样的结节,现代技术提供了定位解决方案。如使用机器人或导航系统进行精确定位,即使在管腔周边,也可通过管壁打孔取样。
有没有可以去除肺结节,又不影响肺功能的办法?
方苏榕主任:在明确肺结节后,微创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许多患者面临多发结节或术后复发的问题。频繁切除肺叶会对肺功能造成不可逆损害,尤其是年轻人更希望保留肺功能。针对这一问题,消融治疗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射频消融、激光消融等技术已成熟应用于临床,对肺的损伤较小。这些消融方法主要适用于实性成分占磨玻璃结节比例小于25%、直径不超过2 cm的较小结节,且尚未转移至其他部位。通过局部消融,可以有效消除结节,达到治愈目的。
目前,消融技术不断进步,包括气管镜下的消融和经皮消融等。这些新技术在精确定位和减少患者损伤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例如,气管镜下的消融无需经皮穿刺,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然而,消融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肺结节患者。对于早期单发结节或分期较晚的患者,仍建议优先考虑外科手术进行切除。消融治疗更多地作为外科手术的一种补充手段,适用于多发结节、术后复发、希望保留肺功能或肺功能较差不宜手术的患者。
来源:全科学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