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月10日,北京科技大学张跃院士、张铮教授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Materials发表题为《Two-dimensional Czochralski growth of single-crystal MoS2》的研究论文,姜鹤、张先坤教授、Kua
大规模生产单晶二维(2D)过渡金属二硫族化物是制造下一代集成电路的先决条件之一。二维材料晶圆级高质量结晶度的当代策略集中于合并单向排列、不同尺寸的域。
然而,平移晶格的不完美融合区域会带来高缺陷密度和低器件均匀性,这限制了二维材料的应用。
2025年1月10日,北京科技大学张跃院士、张铮教授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Materials发表题为《Two-dimensional Czochralski growth of single-crystal MoS2》的研究论文,姜鹤、张先坤教授、Kuanglei Chen、Xiaoyu He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张跃院士、张铮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张跃,北京科技大学前沿交叉科学技术研究院教授、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2019),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22),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15),国家杰青,北京大学特聘客座教授。
1958年出生,1993年获博士学位,1995年任教授,2000-2003年受Anthony Mason Fellowship、JSPS和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在澳大利亚、日本、美国进行合作研究,是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张跃院士主要从事低维半导体材料及其服役行为的研究,致力于将低维半导体材料前沿研究和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在信息、能源和传感领域关键材料与器件应用的基础理论、制备技术和工程应用方面做出了系统性、创新性重要贡献。
他在Nature、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Energy、Nature Electronics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SCI论文450余篇;撰写出版中文专著8部、英文专著5部。获授权专利10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3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张铮,北京科技大学前沿交叉科学技术研究院教授、副院长,国家杰青,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高层次人才,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
2006年和2015年获得北京科技大学的学士和博士学位,2006-2008年在校担任党委研究生工作部,2015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并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
张铮教授主要从事先进制程集成电路关键半导体材料研究,在Nature Mater.、Nature Electron.、Nature Energy.、Nature Commnun.、Adv. Mater.等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授权中国专利30余项,美国专利1项。
在这里,作者在二维空间中建立了液体-固体结晶,可以快速生长无晶界的厘米级单晶MoS2域。这些MoS2单晶具有极好的均匀性和高质量,以及超低的缺陷密度。
由MoS2制造的场效应晶体管的统计分析表明,器件良率高且迁移率变化极小,从而将该FET定位为先进的标准单层MoS2器件。
这种2D Czochralski(2DCZ)方法对于制造高质量和可扩展的2D半导体材料和器件具有重要意义。
图1:大规模、高质量MoS2域的2DCZ结晶
图2:T2DCZ机制
图3:MoS2基材之间的转移和粘附
图4:MoS2的均匀性和晶体质量的表征
图5:MoS2 FET的电子特性
综上,作者提出了一种二维Czochralski(2DCZ)方法,用于在熔融玻璃基底上大规模生长无晶界的单晶MoS2,解决了传统生长方法中存在的晶界和缺陷密度高的问题。通过液-固相转变,该方法实现了厘米级MoS2单晶域的快速生长,并展示了优异的电学性能。
该方法为高质量、可扩展的二维半导体材料的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促进了2D材料的工业化应用。通过降低缺陷密度和提高材料均匀性,显著提升了基于MoS2的电子器件性能,推动了其在集成电路中的应用。
未来该研究有望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新型电子器件、材料科学研究等领域。
Jiang, H., Zhang, X., Chen, K.et al. Two-dimensional Czochralski growth of single-crystal MoS2. Nat. Mater. (2025)
来源:华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