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踢足球、打篮球、跳绳、竹竿舞、趣味田径……每到体育课时间,泰州市姜堰区东桥小学教育集团凤凰园校区的操场上都会热闹非凡,学生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课上快乐运动、增强体质。
盘活体育师资后备力量、实行“白名单”机构进校园制、借用校外场地。
踢足球、打篮球、跳绳、竹竿舞、趣味田径……每到体育课时间,泰州市姜堰区东桥小学教育集团凤凰园校区的操场上都会热闹非凡,学生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课上快乐运动、增强体质。
2024年8月,省教育厅印发《江苏省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提出“区域先行、分步实施”推进思路,由各设区市分别确定2个县(市、区),于2024年秋季学期全面推行实施小学“每天一节体育课”,2025年秋季学期做到全省小学全覆盖。
“作为省级试点区,2024年秋学期以来,姜堰区教育局深入贯彻落实《方案》精神,将体育课程改革实施列入重点工作内容,落实各项保障措施,确保实施方案稳步推进、有效落实。”姜堰区教育局副局长刘付刚说。
坚持“引育结合”,建优教师队伍
姜堰区贯彻“引育结合”的用人理念,创新以“开源节流”的形式建优体育教师队伍,凝聚更多体育发展新动能。针对优质体育师资不足的问题,该区教育局要求全区中小学根据体育课教学目标差异,合理调配授课形式。“例如针对广播体操、排球训练等个别辅导需求较少的体育项目,我们鼓励优秀教师采用‘上大课’的形式,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达到了‘节流’的目的,压缩了学校对体育教师数量的需求。”姜堰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淮海校区校长尹友胜说。
“一些具备体育教学天赋或意愿的其他学科教师是潜在的体育教师后备力量,我们鼓励各校打造专兼职体育教师队伍,由校体育教研组统一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再由专职体育教师逐步引导兼职体育教师掌握授课技巧。”刘付刚说,姜堰区还尝试打破学段界限,探索教师跨学段授课,并研究制订相应的奖励激励文件,鼓励课时量相对较少、工作时间相对富余的中学体育教师前往小学任教。
“前段时间,姜堰第二中学啦啦操社团在全国啦啦操社区运动会上获得第6名,我们正在尝试与该社团培训教师沟通,请他们跨学段前往中小学社团担任顾问。”姜堰区教育局责任督学、教师发展中心体育教研员汤顺国说。
姜堰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康华校区共有77个班级,每班有近50名学生,而在职体育教师只有4名,如何“管得过来”?
答案在于该区建立的“白名单”机构进校园机制。据该校副校长干跃虎介绍,为解决师生人数不匹配的难题,学校外聘8名有教学资格的体育教师,并在延时服务时间与校外培训“白名单”机构合作开展体育教学。“目前,我区已有12所小学与全区16家白名单教培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刘付刚说,“系列举措帮助我区整合了潜在教师资源,优化了体育师资配置。”
凝聚发展合力,完善硬件配置
每天下午,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北街北校区的操场上都会有一大批学生兴致勃勃地试用新器材。为加快实现全区中小学体育设施全覆盖,2024年秋学期开学前,该区教育局向区委区政府争取财政拨款150万元,并主动对接社会公益组织,购买了大批体育器材,为“每天一节体育课”的落地夯实物质基础。
此外,姜堰区教育局积极与进校园的“白名单”体育教培机构协商,以适当提升课时费等方式,要求教培机构携带小型体育器材进校授课。“以‘租’代‘购’弥补了小型、可携带体育器材不足的难题。”汤顺国说。
“在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的过程中,运动场地不足也是一大考验。”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南校区校长田存吉介绍说,该校严格依照《方案》要求,积极“挖潜扩容”,充分利用走廊、楼顶、转角等“金边银角”,将其变为创意运动空间,为学生开展足够的体育活动提供保障。
姜堰区教育局还根据地段特点,与学校附近的社会机构开展合作,探索将体育活动转移到社会机构场地进行,解决校内场地不足或条件不充分的问题。目前,该区教育局正在与区游泳馆协调,尝试让附近学校借用场地开设游泳课程。
打造“个性+特色”,焕发体教活力
2024年秋学期开学,姜堰区东桥小学教育集团凤凰园校区一年级新生家长参加了一场特别的家长会:畅谈子女体育兴趣及特长。该校依据家长和学生反馈的信息分班,创新设立了足球班、篮球班等体育兴趣班。
除学校实施的个性化举措外,该区教育局鼓励各校创新体育课程模式,支持教研员与学校协同,聚焦“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挖掘本土资源,开发具有地区特色的课程,以贴近生活的一校一品特色课程,推动小学“每天一节体育课”落实落细。
如姜堰区仲院中心小学充分融合地方民俗,将“抖空竹”“滚莲湘”等姜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融入体育活动;姜堰区桥头中心小学、姜堰区白米中心小学等学校在特色体育项目上发力,成为足球、跳绳操、趣味田径特色学校。
此外,姜堰区以赛为媒,促进各类体育赛事全员化、常态化、品牌化,为学生搭建挖掘潜能、展现自我、综合成长的平台。目前,该区已常态化举行棋类、篮球、足球、田径、乒乓球、羽毛球等区级赛事。
“《方案》出台以来,姜堰区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规划、深入调研、细致分析,探索解决实施小学‘每天一节体育课’过程中存在的师资力量薄弱、硬件配置不足、创新活力欠缺等问题,挖掘‘以体育人’的综合价值,绘就姜堰‘活力教育’的新篇章。”刘付刚说。
作者:李享 马军
编辑:沈新雨
来源:江苏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