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心理学真相:为什么跟父母一说话就烦躁,吵架后就自责愧疚?

B站影视 2025-01-14 21:07 3

摘要:然而,并非所有的航程都风平浪静,有些人在与父母相处时,常常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烦躁,仿佛心中有一股无名火,一点即燃。

文|袁淑秀

在生命的旅途中,家庭是我们最初的港湾,而父母则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任导航者。

然而,并非所有的航程都风平浪静,有些人在与父母相处时,常常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烦躁,仿佛心中有一股无名火,一点即燃。

每次争吵过后,自责与愧疚如潮水般涌来,让人深陷情感的漩涡。

这背后到底隐含了什么样的心理秘密呢?

背后的心理学原因

这样的情况,我们很多人都曾经经历过,要理解这背后的心理学原因,我从以下这几个角度,给大家剖析一下。

1. 早期依恋关系的影响

依恋理论指出,我们在童年早期与主要照顾者(通常是父母)之间建立的依恋关系,会对我们成年后的人际关系和情绪反应产生深远影响。

如果父母在早期的照顾中表现出不一致、过度控制或情感忽视,孩子可能会发展出不安全的依恋模式,如焦虑型依恋或回避型依恋。

焦虑型依恋的人在与父母互动时,可能会过度关注父母的情绪和反应,容易感到被忽视或误解,从而产生烦躁情绪。

回避型依恋的人在与父母互动时,可能会感到被控制或束缚,从而产生反抗和烦躁情绪。

因此,与父母互动时感到烦躁可能源自早期的依恋创伤或不安全依恋模式的激活。

2. 未解决的情感冲突

在成长过程中,很多人与父母之间可能积累了许多未解决的情感冲突或不满。

例如,父母可能在某些方面没有满足我们的情感需求,或者他们的教育方式让我们感到受挫、被误解或情感上被忽视。

当我们与父母互动时,这些未解决的情感冲突可能会重新浮现,导致情绪上的易激惹或烦躁。

同时,文化或社会期望常常让我们觉得应该“孝顺”或“尊重”父母,这种矛盾的感受(既感到不满又觉得应该保持和谐)会让我们在吵架后感到自责和愧疚。

3. 情感传染与情绪失调

情绪是可以传染的,特别是在亲密关系中。

父母的情绪状态往往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尤其是当我们与他们有深厚的情感纽带时。

如果父母在与我们交流时表现出焦虑、愤怒或控制欲,他们的情绪可能会传染给我们,导致我们感到烦躁或失控。

此外,情绪失调是指个体难以有效调节自己的情绪反应。与父母的关系往往充满情感张力,容易激活我们自己的情绪失调,特别是当父母触及我们敏感的情感领域时。

4. 内化的父母形象与超我冲突

根据精神分析理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会内化父母的声音和价值观,形成我们内在的超我(即内在的道德标准)。

当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时,这个内在的父母形象可能会被激活,导致我们感到内疚和自责。

当我们与父母吵架时,内在的道德标准可能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做错了”或“不孝顺”,从而产生强烈的自责和愧疚感。

这种超我冲突让我们在面对父母时容易陷入情感矛盾:一方面想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另一方面又担心违背内在的道德标准。

5. 权力不平衡与控制感

与父母的关系通常具有一定的权力不平衡。在儿童时期,父母是我们生活中的权威人物,他们掌控着很多重要的决策。

即使在成年后,这种权力不平衡可能仍然存在,或者我们在心理上仍然感受到这种不平衡。

当我们感到父母试图控制我们的生活或干涉我们的决策时,可能会激发我们的反抗心理,导致烦躁和冲突。

吵架后,我们可能会反思自己是否反应过度,或者担心是否伤害了父母的感情,从而产生自责和愧疚。

6. 高期望与现实差距

很多人对与父母的互动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能够建立和谐、亲密的家庭关系。

然而,现实中,由于代沟、性格差异或沟通方式的不同,这种期望往往难以实现。

当现实与期望差距过大时,我们可能会感到失望、沮丧和烦躁。

吵架后,我们可能会反思自己的行为,觉得自己应该做得更好,从而产生自责和愧疚。

当我们感到烦躁、愤怒或自责时,这些情绪往往源自早期的依恋模式、未解决的情感冲突、内化的道德标准以及权力不平衡等多种心理因素。

五步法疗愈跟父母的关系

理解这些心理机制后,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方法,来改善与父母的关系,减少烦躁和自责的情绪,我总结了五步法逐步疗愈自己、疗愈跟父母的关系。

1、自我调节方法

内视自己:从跟父母的沟通看见背后自己的心结,了解自己,看见自己曾经的伤痛,拥抱自己的内在小孩,与自己和解。

正念练习:通过正念练习,学会不加评判地观察自己的情绪和思维,减少情绪波动。

情绪调节技巧:学习并应用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痛苦耐受技能,帮助自己在与父母互动时保持冷静。

情感疏导:找到健康的方式来疏导与父母关系中的情感压力。例如,可以通过写日记、绘画、运动、冥想等方式来释放内心的压力和烦躁情绪。

建立界限:与父母建立健康的界限,明确自己的需求和底线,避免过度卷入情感冲突。

社交支持:与朋友、伴侣或支持小组分享你的情感体验,获得外界的理解和支持,可以帮助你减轻内疚和自责情绪。

2、有效沟通技巧

学习并应用非暴力沟通技巧,帮助你在与父母交流时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同时尊重他们的感受。

非暴力沟通强调以下四个步骤:

观察:客观描述事实,不带评判和指责。例如:“当我听到你这样说时……”

感受: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指责对方。例如:“我感到很伤心和误解。”

需求:明确自己的需求。例如:“我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请求:提出具体的请求,而不是要求。例如:“你能否听我说完再给建议?”

3、处理内疚感

认知重构:通过认知行为疗法(CBT)中的认知重构技巧,识别并改变那些让你感到内疚的非理性信念。

例如,你可能认为“我必须永远不让父母生气”,这是一种不现实的期望。

通过认知重构,你可以将这种信念转变为:“我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感受,即使这可能让父母暂时不高兴。”

自我同情:练习自我同情,告诉自己:“我正在尽力处理与父母的复杂关系,这并不容易。每个人都会在某些时候与父母发生冲突,这是正常的。”

4、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与父母的冲突和情绪困扰持续影响你的生活质量,可以考虑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

通过与专业的心理治疗师合作,你可以深入探索与父母关系中的情感冲突,学习更有效的应对策略。

家庭治疗:如果父母愿意,可以考虑进行家庭治疗。家庭治疗师可以帮助你们在安全和中立的环境中沟通,解决情感冲突和误解。

5、与父母建立更健康的关系

在理解了烦躁和自责的根源以及掌握了一些应对策略后,你可以尝试以下方法,逐步改善与父母的关系:

设定现实的期望

接受父母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和情感需求。

放下“完美父母”的幻想,接受他们的不完美,有助于减轻你的失望和烦躁。

设定现实的期望,理解父母可能无法完全满足你的情感需求,但你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如朋友、伴侣、心理咨询)来获得额外的支持。

积极倾听和同理心

在与父母互动时,尝试放下自己的判断和情绪,积极倾听他们的感受和需求。通过换位思考,你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立场,减少情感冲突。

练习表达同理心,例如:“我明白这对你来说很重要,我会努力理解你的感受。”

建立情感距离

如果与父母的互动让你感到持续的压力和烦躁,可以考虑适当建立一些情感距离,给自己一些空间来处理自己的情绪。

在保持一定距离的同时,可以通过减少接触频率或选择更轻松的互动方式(如电话或短信)来缓解情感冲突。

庆祝小进步

改善与父母的关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要期望一夜之间解决所有问题。

庆祝每一个小的进步,例如一次成功的沟通、一次情绪稳定的对话,都可以帮助你增强信心和动力。

通过理解背后的心理机制,并运用我总结的五步法,我们可以逐步改善与父母的关系,减轻情绪困扰,建立更健康、更和谐的家庭互动。

结语

在生命的漫长旅途中,父母是我们最初的牵绊,亦是心灵深处最难解的结。

每当与他们对话,心底涌起的莫名烦躁,如同一首未完的旧曲,在心间反复回荡。

而争吵,仿佛撕裂寂静的雷鸣,震颤着我们最敏感的神经,随之而来的自责与愧疚,又如潮水般将我们淹没。

这种情感的轮回,源自童年时深埋的记忆与未解的情感需求,童年的经历如同无声的雕刻师,塑造了我们成年后的情感模式。

与父母的每一次互动,都是过去与现在的交织,是内心深处未解的渴望与矛盾的显现。

要解开这段复杂的亲子关系,我们需要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理解情绪的根源,并在自我觉察中寻找答案。

让我们以温柔的目光,审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从中汲取力量,走向更深层次的自我理解与成长。

在这段心灵的旅程中,愿我们都能找到那份久违的宁静与释然。

我是袁淑秀,松果正念创始人,松果儿童正念APP创始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近二十年心理咨询经验,专注正念,擅长情绪疗愈、亲子疗愈、睡眠改善、生命质量提升,解决亲子问题、失眠、焦虑、抑郁等。

来源:动历盒育儿袁老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