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日,我站在教坛最后一课的讲台上

B站影视 2025-01-14 18:41 2

摘要:彼时,在邻水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莘莘学子们心中都怀揣着炽热梦想,而考入新合初中、延胜初中,无疑是梦想照进现实的关键一步。这两所学校,宛如教育领域熠熠生辉的明珠,散发着独特魅力。学校里,老旧的教学楼虽略显斑驳,却承载着无数学生的憧憬。教室里,木质课桌椅摆放整齐

原题:中 师 生

作者:曹剑光

夜幕降临,城市的喧嚣渐渐沉寂,我独坐在庭院中,缓缓仰头,望向那片浩瀚星空 。繁星闪烁,恰似打开了时光的闸门,我的思绪不由自主飘回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彼时,在邻水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莘莘学子们心中都怀揣着炽热梦想,而考入新合初中、延胜初中,无疑是梦想照进现实的关键一步。这两所学校,宛如教育领域熠熠生辉的明珠,散发着独特魅力。学校里,老旧的教学楼虽略显斑驳,却承载着无数学生的憧憬。教室里,木质课桌椅摆放整齐,老师在讲台上激情澎湃地授课,手中的粉笔在黑板上摩擦,发出“沙沙”声响,学生们则全神贯注,眼神中满是对知识的渴望。

因为这两所学校培养出不少端上“铁饭碗”的中师生。在那个年代,成为中师生,意味着拥有稳定工作,能改变家庭命运,是无数家庭梦寐以求的目标。

我来自邻水九龙,家乡地势平坦开阔,沟渠纵横交错,稻田如一块块碧绿翡翠,镶嵌在广袤大地上,因此素有“鱼米之乡”“天府粮仓”的美誉。上世纪九十年代撤区并乡建镇前,新合乡隶属九龙区。1977年,世纪伟人邓 小 平推动恢复考试招生制度,这一重大变革,如同一束强光,穿透了我生活的阴霾。此前,因“血统论”,我被迫离乡背井,四处漂泊求学,居无定所。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我借住在简陋民房,屋内潮湿阴暗,仅容一张窄床与一张破旧书桌。但我始终怀揣希望,坚持学习。也许正因生庚中“文昌”星的庇佑,我向来善于学习;八字里的“庚申”,似乎也预示着我命运的转折,不会一直深陷贫穷。

回首往昔,我满怀对父亲的感恩之情。父亲阅历丰富,闲暇时,常坐在家中老藤椅上,手捧《曾国藩家书》细细研读。他对书中劝导子孙远离官场,投身教育、科技、医疗工作的观点深信不疑。受父亲影响,我踏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之路,一走便是43年。

犹记得,1996年3月我在邻水县九龙镇中心小学任校长期间,九龙镇人大代表依法联合提名我为镇政府副镇长候选人。得知消息后,我主动拨通了时任县委书记的电话,语气坚定而平和地婉言谢绝了镇人大代表的好意。我深知,教育才是我心之所向,只有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求知目光,我才觉找到了人生价值。

实事求是地说,当年中师生个个出类拔萃。在校园里,清晨能听到他们朗朗读书声,课堂上,他们思维活跃,积极回答问题。操场上,他们身姿矫健,在运动会上全力冲刺、奋力跳跃。文艺汇演时,他们能歌善舞,用美妙歌声、灵动舞姿展现青春风采。他们在德、智、体、音、美各方面全面发展,是凿破鸿蒙、塑造灵魂的群体。即便跨越时空,与“985”“211”高校的天之骄子相比,也毫不逊色。

还记得,当年家庭出身成分“高”的我,被新合人民公社广播站的高音喇叭通报考取中师“农转非”时,那一幕至今难忘。消息传来,曹家坝瞬间沸腾。乡亲们纷纷从家中跑出,脸上洋溢着真挚笑容。李大爷迈着匆忙脚步,手中还握着锄头,满是皱纹的脸上笑开了花,说道:“娃,真有出息!”王婶一边擦拭着手上的水渍,一边赶来恭喜,眼中满是羡慕。父亲母亲得知消息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父亲挺直腰杆,迈着沉稳的闲庭信步,眼中闪烁着欣慰与自豪光芒;母亲则在一旁默默流泪,那是激动与喜悦的泪水。左邻右舍们围拢过来,投来羡慕目光,那目光中饱含着认可与祝福。

2024年6月2日,我站在了教坛最后一课的讲台上。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赓续中华文脉,将中国书法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内容。课堂上,我手持毛笔,为学生们示范“撅、押、钩、格、抵”五字执笔法。我轻轻握住学生小手,引导他们感受毛笔在手中的力度与角度。在讲解“快”与“慢”运笔时,我会快速挥毫写下一笔,再缓慢书写一笔,让学生观察笔画形态差异。讲到“轻”与“重”,我通过调整笔尖压力,展示线条粗细变化。在“浓墨”与“飞白”的呈现上,我耐心讲解蘸墨技巧与运笔速度关系。谈及“汉字结体”与“习作章法”,我结合古代书法名作,引导学生领略其中美学原理。

43年时光转瞬即逝。按照四川省教育厅征集课例要求,我在学校录播室精心准备最后一课——《陶韵墨香》。录播室里,灯光柔和明亮,学生们端坐在课桌前,眼神专注。我身着朴素衣衫,手持毛笔,在宣纸前示范书写。一笔一划间,融入了我对书法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眷恋。当课程结束铃声响起,我心中虽有不舍,但更多是满足。

展望未来,我将秉持法治精神,弘扬社会正气,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服务社会。我愿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像春蚕,默默奉献,直至生命尽头。

静心观察那些奉献基础教育的中师生们,他们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用汗水与智慧浇灌祖国花朵。他们无愧于教育良知,无愧于三尺讲台,无愧于家国与人民。他们是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是时代的无名英雄,值得我们永远敬仰与铭记。2025年1月14日清晨于学府雅园

作者简介:曹剑光,男,汉族,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人,生于1964年7月,在职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高级教师。1982年6月毕业于四川省邻水师范学校,18岁起走上三尺讲台,历任四川省邻水石永中学团委书记,邻水县风垭中心学校教导副主任、主任、校长,邻水县新合初级中学、邻水县九龙镇中心小学、邻水县坛同镇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纪委书记,2024年6月2日在邻水县第四小学退休。退休后被国务院国资委主管的《中法新闻法制网》聘为调研员,现任重庆市教育教研究院中小学生成长过程评价专委会理事。

来源:小桔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