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区域,地处东海之滨、台湾海峡西岸,拥有大量文化旅游资源。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传统产业的不断升级,使得数字经济、云计算等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和发展,同时也对文化旅游产业产生了巨大影响。2021年12月1日,福建省政
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区域,地处东海之滨、台湾海峡西岸,拥有大量文化旅游资源。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传统产业的不断升级,使得数字经济、云计算等新兴产业不断涌现和发展,同时也对文化旅游产业产生了巨大影响。2021年12月1日,福建省政府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文件指出,推进建设智慧景区示范工程:支持三坊七巷、武夷山、土楼、清源山等著名景区开发虚拟旅游等“云消费”项目,推广普及5G沉浸式展厅、VR游戏、超高清全景视频等文旅产品,推进重点景区数智化转型。
2024年5月福建印发了《2024年数字福建工作要点》,鼓励各级文旅机构新建和整合提升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数据资源,培育一批智慧景区。创建一批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应用场景示范案例。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坚持以文塑旅,聚焦提高效率,加快推动智慧文旅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福建省文旅战线积极拓展线上业务,推出内容多样的“云游”体验,包括虚拟旅游、VR观赏、网络展览和其他文化旅游产品,云看展和云旅游的新业态用户量高涨,在此背景下,福建省智慧文旅产业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
《2024年数字福建工作要点》提出,持续开展“双千兆”协同工程,实施“宽带边疆”建设行动,新增万兆无源光网(10G-PON)端口7万个以上、5G基站1万个以上,推进5G网络在重点场所深度覆盖和乡村区域延伸覆盖,实现千兆城市建设全达标,全省千兆宽带用户占比超25%。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底,全省5G基站达到14.2万个。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4055万个,具备千兆网络服务能力的10G-PON端口达82.8万个,较上年末增加12.1万个。全省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流量达75.4亿G,其中5G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流量43.4亿G,同比增长29.3%。福建电信已在福州鼓岭度假村完成了5 G网络与光宽网的建设,并完成了5 G综合管理平台与民宿监管系统的建设。该平台还整合了旅游景区的视频监控管理、人流监测预警、景区车辆管理等功能,能够实时获取景区内的人流、车流信息,帮助景区工作人员对旅游景区的旅游行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行管理。
5G的高带宽能带来更高的信号效率,能让游客在旅途中感受到真实的体验。旅游之前,游客不仅能在虚拟现实中观察景点环境,作出旅游决策,还能与目的地进行交互,分享景区视频。同时,依托“数字+”“智能+”“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等基础设施,加快发展智慧文化旅游产业。
为了加速推动福建省文化旅游的产业化、品牌化进程,推动福建文化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福建省旅游发展集团根据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的要求,开发了一个面向游客的“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一部手机全福游”,该平台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务,包括信息查询、预订、规划、交通管理、预订住宿、购买本地产品和预订时间服务。它还提供了一系列实用工具,如电子地图、现场直播、语音导览、景点VR、以图识花等多种实用工具,以满足市民和游客的文化旅游需求,真正实现“一机在手,畅游不愁”的宗旨。
除此以外,其他主要景区也有自己的旅游程序,如武夷山制作了武夷山旅游小程序,力求在旅游管理的各方面都实现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南平大武夷星球号”利用携程平台以各种线上产品的形式介绍武夷山旅游的各种资源。“星球号”是携程在其平台上建立的私人空间,可以将私人数据转移到其他地方。坚持差别化的平台建设,以游客为中心提供落地服务,以“地域特色”为依托,做好引进、整合、共享、打造精品IP等工作。通过与携程等OTA平台的品牌推广、营销策划、产品研发、引流、共享大数据等方面的合作,利用自身庞大的用户基础和流量优势,进一步提高营销和服务水平。
传统的文化旅游业正处于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之中,VR/AR、AI、5G等数字技术已经开始渗透到旅游预订领域中,提供虚拟旅游并增强用户体验。福建省各个文化企业都在努力为游客提供更多、更深层的智能文旅体验产品,而技术的提升和应用将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以沉浸式体验为中心,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的信息技术将持续推进体验与消费场景的革新。如在泉州洛江洛阳桥世遗文化宣传中,为提升洛阳桥旅游体验感,福建神旅文化产业集团利用先进的空间计算方案、灵活的测绘方案、稳定的测绘定位能力和先进的工具,对世界文化遗产洛阳大桥进行宣传,提升洛阳千年古桥的精准三维重建和优秀的空间定位能力,使得游客能够在他们的手机上穿越千年,并沉浸在体验中。游客可以选择全面而详细的文化解说,通过音频或视频和AR效果,让千年的历史变得生动,了解历史背景,学习世界遗产文化。
文旅发展的核心要义在于依托丰厚的自然人文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将文化传承与革新作为贯穿文旅行业发展的首要方向。数字化技术恰好为文化资源的挖掘、传承与展示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与叙事方式,为文旅行业发展革新更上一个台阶打下技术基础。智慧支撑的建设必须坚持文化传承,寓文于旅,以智彰文,以激发文化活力,将智慧文化生态系统的构建作为文旅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使之达到文化和生态的融合,智慧建设和产业转型的融合,致力于凸显文旅生态的人文内涵和生态的智慧应用,在内容层次上提升产业的价值。智慧文化生态是主体,数字技术是引擎,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文旅产业产品设计、运营管理、组织服务等环节融合。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着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转变,带来了新动能。
在“一部手机全福游”APP以及各地的智慧旅游平台上,将会开发出以相关的文化旅游信息、战略指南和消费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在线微度假村,同时还会建立旅游景点、博物馆和艺术馆等文化景点,优化分时预订、科学分流旅游和语音导览等智慧服务应用,来提升游客的体验。将鼓励风景名胜区加强网络营销,引导云旅游等新业态发展。
在构建智慧旅游景区的过程中,要对餐饮、住宿、旅行社等设施进行完善,对电子地图、语音导游等服务进行推广,为特色景点建立一个专用的数字展厅。特别是一些旅游景点,例如展示大厅、街景、旅游厕所等,都将被推进数字化进程。把数字技术运用到文化、旅游、宾馆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同时,还可以保留原有的优势,开拓新的市场增长点。而5G时代的来临,为旅游景点的提升带来了新的思考。
另一方面,各大景区需要完善景区制度管理,安排好景区员工职责并进行旅游服务行业的培训,以防出现游客有任何问题而景区员工却相互推诿扯皮,不解决问题,需要谨记文旅产业服务行业应以游客体验感为主,积极解决游客的相关问题,对游客负责。
运用全息投影、VR、裸眼3D、AR等数字化技术,结合情景模拟和场景体验等方式推广福建省的文化。例如像古田会议遗址这种处于偏远地区的红色旅游景区,针对那些不方便坐长途车辆来旅游的老人们和由于身体原因出行不便的游客,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开发红色文化后续产品,选择科技技术,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把红色文化包装成可以体验的商品,借助展示载体和传播渠道,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向游客展示红色文化遗产的精神意义,通过文化创意与创新,把某些商品衍变成一种符号,把红色文化中的某个符号演变成游客可带走、可购买的商品。利用互联网数字工具,“红色+智能”将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加强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
重视文化旅游产品的数字化开发,创新精品体育、景区、节事、演艺、影视、非遗等文化旅游产品,全面打造产品的价值和影响力。推出主题演艺产品、动画产品及文化衍生品等,延伸和复制文旅重点产业领域。福建省应把握数据驱动、科技支撑、信息赋能,促进文旅数据资源融通融合,形成新动能主导文旅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可以联合开展更多的文化IP设计活动,在文化景区为旅游者参与特色产品设计提供资源和平台,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例如“福建文创奖评选活动”,邀请各大网友各显神通,站在游客的角度去思考怎样的文化产品最能打动游客。在第七届福建文创奖·世遗文创大赛上,古田 IP文旅产品——小红军系列文创产品和土楼 IP文旅产品脱颖而出。
针对智慧文旅项目投资大、项目利润低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在文化旅游产业规模优势的带动下,加快龙头企业的发展,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示范项目以及重点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发挥好其引导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和积极引进省外大型企业,促进文化旅游企业在良性竞争下做大做强做优。
同时,要加快发展时尚化、品牌化的文化旅游产业,提升广告宣传理念,创新线上线下融合的营销模式,开展精细化营销活动,刺激市场活力。例如,目前各地促进夜生活经济发展的新法规相继出台,“夜经济”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包括“旅游+文化”“文化+美食”等多元化发展趋势。调查显示,电商平台是最受欢迎的夜间购物网络渠道,占73%,其次是直播购物,占比40.4%;线下渠道中,超市的占比为32.4%,其次是商场和步行街,分别占比20.2%和17.5%。如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利用数字技术,将更多的线下消费转化为线上消费。福建省还可以通过抖音、小红书等互联网平台,对文旅产业进行深度的宣传和推介,增强旅游资源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也可以多开通一些购买渠道,让消费者不来旅游目的地就能买到。线下渠道方面,因地制宜,充分挖掘特色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创意文旅产品和项目,重点发展商业模式较新、创新能力较强、科技含量较高的智慧旅游产业,让福建智慧文旅宣传既高雅有品位又通俗接地气。
信息技术是智慧文化旅游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创意的实现需要人力资源的支撑。对于福建智慧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来说,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和引进人才,是高校、政府、企业共同努力的重点。
作者:洪志燕,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讲师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