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现在年轻人的不是在意原生家庭的贫穷,只在意父母打压也许不是在教育,而是在压制、控制,这个是最可悲的。
曾经看到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动不动就怪罪原生家庭?
“您受苦跟我有关系吗?”
“养不起就别生,别天天吐苦水!”
其实,现在年轻人的不是在意原生家庭的贫穷,只在意父母打压也许不是在教育,而是在压制、控制,这个是最可悲的。
我相信那句著名的“都是为了你好”这句话无数人都听过;
不能说所有的父母,但确实有一大半的父母他们很多时候养育孩子,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判断来规划孩子的人生。
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个体,他们把孩子当成完成自己未完成心愿的附属品;
因为自己的人生过得不是那么如意,所以就把希望寄托在了孩子身上。
不得不承认,确实有这么一部分父母,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面子和虚荣心;
要求孩子去做自己所认为对的事情,很少愿意照顾孩子的想法,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绑架你的一生。
他们会经常在孩子面前灌输我不容易、我很苦很累的观念,殊不知,这个过程正在给孩子造成伤害。
印度电影《何以为家》中有这样令人心酸的一幕,一个十二岁的男孩,将自己的亲生父母告到了法庭上;
原因是父母生了他,理由竟如此离谱,但孩子却冷静地陈述道:
“我控诉我的父母是因为我想说,养不起孩子的大人不要生孩子,因为我没有童年。”
“我的记忆和我的世界里只有暴力、辱骂、挨打、贫穷、和数不尽的绝望。”
但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的父母,他们确实是爱孩子的,但是他们的爱往往是损人不利己的;
越爱孩子,带给孩子的伤害越大,越想关心孩子,却只会口头讲一些空洞的大道理;
毫无共情能力,嘴里安慰的话只给孩子造成更严重的负担和创伤。
最令孩子绝望的是,他们十分痛苦的同时又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于是他们只能带着这份愧疚;
让自己不断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无法隔绝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束缚。
罗翔曾经说过:
“父母的辛苦与你的无关,父母的痛苦与你无关,你不需要为这些事情感到愧疚”、自责、自我绑架。”
如今,越来越多的00后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控诉原生家庭,但他们也许控诉的不只是自己的家庭,而是整个社会的家庭教育,对于个体生命独立性的束缚。
相信不少家长会反对,也很痛苦,自己含辛茹苦养了孩子几十年就得来孩子一句养不起就别养;
其实父母要将这个信号视为一个好的信号,因为这恰恰意味着你与孩子在磨合的过程;
这也意味着我们要多多学习亲密关系的正确沟通方式,我们需要在爱与痛苦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中界点。
99.9%原生家庭不好的孩子,几乎都有非常复杂的叠加性创伤;
精神科医生兼学者朱迪思·刘易斯·赫尔曼(Judith Lewis Herman);
1992年在她的书《创伤与恢复》中提出复杂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的概念。
其中叠加性创伤主要有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以及发展性创伤障碍(DTD)。
这两个心理障碍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不是单次的重大心理创伤,而是反复而长期的,重复的叠加创伤。
这些创伤大部分来自于不幸的家庭教育以及家庭教育背后错误的人际关系模式。
在这里,我们还没有把校园霸凌以及一些重大的事件算在里面,原生家庭不好的孩子,有一个通病;
也许是无形中的排挤、无形中的言语羞辱,或者默默的孤立,这些不能被定义的暴力,其杀伤力反倒比校园暴力压力更大,侮辱性更强。
原生家庭的不好的孩子,往往从小就要反复遭受这类伤害,心理压力不断积累;
这种感觉就像,你狠狠的来一刀,保住了命,未来必然足够谨慎能够保护自己不再犯,有了继续向好的希望。
而叠加性创伤往往就像小李飞刀,虽然创伤看起来小,但数量胜在多,无处不在,刀刀见血,并且是漫长可持续的,时间长到可以让你的血流干。
孩子的心力就像伤口的血液一样,不断流干。
所以我们往往看到的结果是,他们可能在工作时无法脱下孔乙己的长衫,可能老板稍微打骂一下;
就想放弃,前段时间爆火的放弃型人格就是如此,长期的习得性无助,让他们即使想努力奋斗,可蓬勃的心血早已在无数的小李飞刀下干涸殆尽。
而痛苦必然使人觉醒,这也有了奋起挣扎,整顿家庭教育模式的一代,一代人必然有一代人的使命。
00后出手整顿教育,根源在于“生而不养,不如不生”思想的灌输与发展,00后的觉醒,让人们不得不反思原生家庭的教育模式,
在这样的争论反思下,相信在未来,一定能够诞生更多以爱和责任为基础的家庭教育模式,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健康和尊重中长大,都能勇敢地做他们自己。
-The End -
作者-月瑶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来源:远川Talk